什么是刑法中的“危害结果”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9 19:02:20 255 人看过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

危害结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危害结果,是指由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事实,它包括危害行为的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和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

所谓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通常也就是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事实。狭义的危害结果是定罪的主要根据之一。

(二)危害结果的特征

危害结果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危害结果的客观性

2、危害结果的因果性

3、危害结果的侵害性

4、危害结果的多样性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

(一)构成结果与非构成结果

这是以危害结果是否是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而作的划分。

构成结果,是指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非构成结果,是指不属于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二)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

这是依据危害结果的现象形态所作的划分。

物质性结果,是指现象形态表现为物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

非物质性结果,是指现象形态表现为非物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

物质性结果和非物质性结果都可能属于构成结果,也可能属于非构成结果。

(三)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

这是依据危害结果距离危害行为的远近或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的联系形式而对危害结果进行的划分。

直接结果,是指由危害行为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它与危害行为之间不存在独立的另一现象作为中介。

间接结果,是指由危害行为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它与危害行为之间存在着独立的另一现象作为联系的中介。

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都可能是构成结果,也可能是非构成结果。

三、危害结果的地位

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危害结果在犯罪客观要件中是共同要件还是非共同要件;如果是非共同要件,那么危害结果是哪些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因素。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8日 09: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法。因果关系作为客观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们主观为转移法。2﹑因果关系的特定性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法。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定性表现在它只能是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法。3﹑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法。原因必定在先,结果只能在后,二者的时间顺序不能颠倒法。在刑事案件中,只能从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危害行为中去查找原因法。4﹑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刑法因果关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法。在刑事案件中,危害行为能引起什么样的危害结果,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法。因此,查明因果关系时,一定要从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具体情况出发作具体分析法。5﹑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以上文章由刑法整理所得,如果有刑事诉讼方面的问题可以详细咨询北京刑事辩护律师辩证唯物主义
    2023-06-01
    179人看过
  • 对于必然的危害结果放任是什么罪
    1、对于必然的危害结果放任是故意犯罪根据《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3、而过失犯罪也有两种(1)应当预见而疏忽大意没预见导致结果发生,这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2)已经预见但轻信可避免,这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其中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点是,一来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具有可认识的能力,即应当预见;二来,由于因为主观上粗心大意,忽略了对行为后果的认真考虑,盲目实施了这种行为,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特点是,一来,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来,但由于行为人
    2023-03-25
    162人看过
  • 犯罪未遂与危害结果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犯罪未遂的话是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犯罪未遂的认定标准是:(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犯罪行为进入了实行阶段。(2)犯罪未得逞。通常表现为没有发生犯罪结果,但并不是凡是发生了犯罪结果的都是犯罪已经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种情况:抑止犯罪意志、抑止犯罪行为和抑止犯罪结果。我国《刑法》第23条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可以从轻处罚的情形(1)已满十四周
    2023-06-26
    394人看过
  • 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一.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二.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三、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构成要件复杂,限制条件较多: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现实存在。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4、对象条件:针对侵害人防卫。5、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四、不负刑事责任的紧急避险行为,同正当防卫相类,限制、构成条件。一、如何判定正当防卫杀人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一种、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
    2023-06-27
    117人看过
  • 危害结果如何理解
    知识产权犯罪
    危害结果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后所导致的事实性的客观损害以及主观的社会危害。危害结果是定罪的主要依据之一,是由刑法规定的,是导致某人或某物遭受损害的事实,是由实行行为所造成的。一般来讲,危害是指社会对某一犯罪行为的知道范围、普遍评论和恐惧程度,一般而言知道范围越广说明危害越严重,普遍评论越恶劣、社会恐惧程度越高也能说明危害越严重。结果是指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客观的损害,比如说:致人死亡、致使公私财产严重损失这些就是后果。我们通常从事实和影响程度上判断危害结果。侵犯商业秘密罪危害结果认定标准新论【摘要】对于侵犯商业秘密入罪标准——“重大损失”的认定,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基本存在三种观点:一是以商业秘密本身的价值为准;二是以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为标准;三是以侵权人在侵权期间的所获利润为认定标准。然而,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这三种认定标准在价值评判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瑕疵。从刑事法治主义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角度考虑
    2023-08-09
    160人看过
  • 怎么理解刑法中危害行为
    刑法中危害行为,或称犯罪行为,即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实施的,为刑法所禁止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根据上述定义,危害行为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危害行为是在法律上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其次,危害行为是在行为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下的行为。因为只有这样的危害行为,才可能由刑法来调整并达到刑法调整所预期的目的。由于危害行为是意识和意志的产物,因此人的无意识和无意志的身体动静,即使客观上造成损害,也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因而不能认定这样的行为构成犯罪。涉嫌是怎么理解“涉嫌”这个词主要是为了体现刑法保障人权、惩罚犯罪原则中的保障人权,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得认定任何人是有罪的,也就是说即使很明确某人就是犯案的人员,在法院未宣判前都是使用“涉嫌”这个词的。这一个词,一般会与刑法中规定的罪名相运用,比如:涉嫌贪污,意指是涉嫌贪污罪,警方会进行立案侦查,根据相关的证据,警方会采取拘留等刑事
    2023-07-30
    105人看过
  • 妨害作证量刑的危害是什么
    妨害作证罪的量刑标准是:一般犯罪情节,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一、毒品犯罪既遂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掩护、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从重处罚。《刑法》第349条,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掩护、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犯前两款罪,事先通谋的,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二、虚假诉讼罪判刑标准多少年?构成虚假诉讼罪的
    2023-03-10
    111人看过
  • 刑法中的危害行为应该怎么定位
    “危害行为”究竟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还是犯罪行为的上位概念即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与“危害行为”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可以说,以上问题是我国刑法学界长期忽视的问题,也是研究“危害行为”必须解决并加以澄清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称谓不敢苟同对于“危害行为”的称谓,笔者不敢苟同。不如将“危害行为”的称谓恢复其本来面目,称之为“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要件”,将其性质概括为犯罪行为的客观性质反而更为科学。我国刑法理论将作为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的行为,称之为“危害行为”。这也是我国刑法的传统称谓。这种传统观点值得商榷。顾名思义,“危害行为”是对社会具有危害性的行为。据此定义的话,那么“危害行为”的范围就非常广泛了,诸如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等等。实体行为之析“危害行为”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行为。行为应当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体,由于“危害行为”完
    2023-06-12
    206人看过
  • 近亲结婚有什么危害,近亲结婚的危害有哪些?
    近亲结婚的危害:近亲结婚,后代的死亡率高,并常出现痴呆、畸形儿和遗传病患者。法律规定,有下情形之一,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量事实证明近亲结婚对后代不利,应当禁止。由于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的祖先那里获得的基因大致相同,这就导致了后代携带的基因里重合度很高隐形有害的基因也会占比升高禁止近亲结婚的条件有哪些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2023-08-01
    64人看过
  • 聚众斗殴的危害和后果是什么?
    第一,聚众斗殴罪所要求的三人以上,并非是聚众斗殴的各方都要达到三人以上,而只须具备其中一方人数达到三人或超过三人,则对聚众斗殴的各方均能认定其聚众斗殴行为。当然,对其中明显没有聚众斗殴故意的一方,如仅有一人,也并未有纠集行为的,仍不能认定聚众斗殴。第二,聚众斗殴罪所要求的三人以上,并非要求首要分子必须纠集三人以上方能构成该罪,而应理解为“三人”这一人数要求亦包括纠集者本人。这是因为,聚众斗殴这一行为的主体必然不能排除纠集者本人,无论其是否到达现场,也无论其是否参与了直接的斗殴行为。聚众斗殴是属于什么案件聚众斗殴是属于刑事案件。1、一方有互殴的故意,纠集三人以上对另一方进行殴斗,另一方开始没有互殴的故意,但在事态发展过程中产生斗殴故意并纠集多人以上进行互殴的,对双方均可以认定为聚众斗殴。2、一方有互殴的故意,并纠集三人以上,实施了针对对方多人或其中不特定一人的殴斗行为,而对方没有互殴故意的,
    2023-07-05
    285人看过
  • 体罚学生的危害和后果是什么
    体罚学生的法律后果为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心理学家早已用实验证明,对学生的肯定远比“必要的惩罚”有用得多。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消极或负强化也比直接的惩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另外,教师不能总以为只是学生有错,而自己就绝对正确。很多错误的发生都不只是单方面的。另外,在尊重人格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学生
    2023-07-22
    353人看过
  • 非法经营罪必须要求危害结果吗
    是的。其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它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也是少数犯罪的必备条件。犯罪客观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必要条件,即任何犯罪都必须必备的条件,如危害行为。而另一类是选择条件,即某些犯罪所必须必备的条件或者是对行为构成因素的特别要求。前者指危害结果,后者指包括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特征如下所述:1、犯罪客观方面具有法定性;2、犯罪客观方面以客观事实特征为内容;3、犯罪客观方面是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有所侵犯的客观事实特征;4、犯罪客观方面是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因素。从立法上看,刑法往往把是否具备某种危害结果作为某些犯罪是否加重处罚的根据;从司法实践中看,同一种性质犯罪的不同案件,因为它们所实施的方式、手段以及时间、地点、条件、具体对象的不同而影响它们的社会危害性,从而导致刑
    2023-04-22
    112人看过
  • 妨害公务罪是否有什么危害后果
    1、妨害公务如果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具体要看拘留通知,如果是治安拘留,到期会放人。如果是刑事拘留,在十多天后会转为逮捕,后按刑事诉讼程序办理,直到审判,执行,服刑完毕后才会放人。2、定罪量刑的有许多情况,如态度、后果、退赔、自首、揭发、检举、立功、主从犯、未成年、累犯、未遂等,另要考虑证据情况。3、《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一、妨害公务罪和袭警罪的区别1、暴力的目的不同通常情况下,目的是判断行为人主观恶性大小的参考要素之一,也是区分妨害公务罪和袭警罪的第一要素。行为人在故意心态支配下实施暴力行为的主观恶性程度明显要高于在过失心态支配下实施的危害行为。前者已经超越了解决公务事务的范畴,上升到攻击人身安全的程度,属于发泄不满、逞强等恶性犯罪动机,应当以袭警罪对行为进行评价。后者虽然客观上实施了暴力行
    2023-02-17
    120人看过
  • 危害结果是否所有犯罪都需要
    产生危害结果并不一定是犯罪的必要条件,危害结果作为犯罪客观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023-06-02
    249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是指什么?如何正确区分危害结果的种类类型?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14
      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危害结果,是指由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切对社会的损害,包括危害行为的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和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通常就是对直接客体的损害。狭义的危害结果是定罪的主要根据之。从司法实践定罪的实际需要出发,可以将狭义的危害结果分为两类:即有形的可以具体测量确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和无形的不
    • 什么叫危害结果?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21
      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的必要组成部分,如结果犯罪、过失犯罪、行为犯罪等。犯罪的四个要素是:对象要素,即刑法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主要要素、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
    • 不需要危害结果的过失犯罪是否不用刑罚,其危害结果是如何理解?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是一定要有危害结
    • 危险犯要求危害结果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09
      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既遂成立标准的观点有: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犯罪目的实现说和犯罪结果发生说。犯罪既遂、未遂的确认标准应是犯罪行为是否给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造成实害。由此,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的规定并非以既遂为模式。即犯罪的成立并非要求必须造成了实害结果。纵观我国刑法,犯罪既隧的类型有三种
    • 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什么或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6
      没有危害行为,就没有构成犯罪的前提。四要件说是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模式。 1、犯罪客体就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在刑法中,各种具体犯罪的主体情况尽管千差万别。 4、说明犯罪主体实施犯罪时主观心理状态的要件、说明犯罪是由什么样的人所实施的要件,因此,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要件。 2、说明犯罪是在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下,用什么样的行为,使客体受到什么样危害的要件,在刑法学中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