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占有目的是合同诈骗行为属于充分不必要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必然会实施诈骗行为,但是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并不意味着行为人必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此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具有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原则上应推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是如果行为人有可以推翻“非法占有目的”之推定的充分证据,应不予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
履行行为的有无最能客观地反映行为人履行合同规定的民事义务的诚意,也是认定行为人是否存在骗取钱财目的的重要客观依据。
一般说来,凡是有履行合同诚意的,在签订合同后,总会积极创造条件去履行合同。即使不能履行,也会承担违约责任。
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在合同签订以后,根本没有去履行合同或者是虚假地履行合同。
对于这种情形,不论其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均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实际存在的履行行为,必须是真实的履行合同义务的行动,而不是虚假的行为。履行行为是否真实,应当结合履约能力的不同情形来判断,
这里应该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下对行为性质的认定:
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采取积极履约的行为,在尚未履行完毕时,行为人产生了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意图,将对方财物占为己有。
此种情况下,行为人的部分履行行为虽然是积极的、真实的,但由于其非法占有的犯意产生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其先前的积极履行行为已不能对抗其后来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应构成合同诈骗罪。
2、行为人在取得相对人财物后,不履行合同,迫于对方追讨,又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用以充抵前一合同的债务。
这种连环诈骗在司法实践中被形象地称为拆东墙补西墙。这种行为实质上是行为人被迫采取的事后补救措施,不是一种真实的履行行为,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的行为人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
293人看过
-
履行合同中有欺瞒行为算诈骗吗
204人看过
-
签订合同与诈骗行为的关系
317人看过
-
未履行合同算诈骗吗,合同诈骗行为表现
435人看过
-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欺诈的
372人看过
-
合同签订地能否为合同履行地
318人看过
合同诈骗也属于诈骗罪的一种,我国法律规定了定罪数额,只有数额达到较大(3000元以上)才成立诈骗罪,法院才会定罪处罚,诈骗数额有三个标准,数额较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千元以上;数额巨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指个人诈... 更多>
-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现对方当事人有欺诈行为的救济措施有哪些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05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那么遇到合同诈骗怎么办在下文为您解答。无论是合同的民事欺诈还是合同的刑事欺诈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和刑法关于合同欺诈应当承担的责任的规定,
-
行为人通过签订合同手段实施诈骗合同有效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3-01-17行为人通过签订合同手段实施诈骗,被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判决定罪处罚后,对行为人与合同相对人签订的合同的效力应当区分以下情况予以认定: 1、合同相对人与行为人恶意串通的,或者合同相对人明知合同违法仍签订合同的,应当依法认定该合同无效; 2、“只要行为人被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后,对行为人与合同相对人签订的合同的效力应当认为无效。” 3、“行为人被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后,对行为人与合同相对人订立的
-
在房屋合同履行过程中常见的欺诈行为主要哪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1履行合同规定的维修和保养义务。租赁房屋的缺损虽然不是因为承租人的过错所引起,但纠纷的发生却是频频出现。 3、承租人不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主要是迟延交付。 4、承租人擅自改变租赁房屋的现状。 5、承租人擅自将租赁房屋变相转租、转让、变相合租等。 6、承租人逾期不返还租赁房屋,或拒不腾房。 7、出租人利用租赁房屋套取押金、保证金、转让费。此种情况比较典型,现举一案例:出租人利用租赁合同的缺陷(是否容许
-
实际履行行为在合同诈骗罪中的法律认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4-12-08在市场经济中,行为人履约能力的有无及大小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具有可变性。没有履约能力与他人签订合同,未必就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有履约能力与他人签订合同,也不能完全排除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有的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履约能力,但其在合同签订后可以通过努力争取到履约的条件。对于这样的行为人,只要其在合同签订后有为履约积极努力的行为,就不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反之,有的行为人在签订
-
无法履行合同约定是否属于诈骗行为?天津在线咨询 2024-12-09未履行合同条款并不一定构成诈骗行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有义务保持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如果一方未能履行这一义务,即是对《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违背,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但是,仅因为未履行合同条款而无法被视为构成诈骗罪的必要条件。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据合同中具体条款来追究其造成的违约责任,并要求进行相应的赔款。 如果签订合同后未能履行承诺,在债务履行期限未到期之前,另一方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