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合同被撤销后,当事人也要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这也是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合同被撤销后的共同处理原则。具体而言存在如下几种措施:
(一)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是在合同被依法撤销后,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都享有的请求对方返还自己投入的财产权,而接受的一方则依法负有返还的义务,要求返还的权利和应返还的义务,是指双方均应恢复合同履行前的状况而绝不是指未履行合同的损失。
(二)赔偿损失。
(三)行政处罚。
合同在无效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追缴财产,被课以行政罚款等处分。如果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出于恶意串通,以损害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为目的,因此而取得的财产属非法所得。非法所得应依法追缴,并课以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一、受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无效合同还是可撤销合同
如果只是单纯的欺诈行为,那么就是可撤销的合同;如果不但有欺诈行为还损害了国家利益,那就是无效合同。
相关法条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欺诈撤销合同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一)欺诈和胁迫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是否存在欺诈和胁迫,只有当事人最清楚,是否真实应该由当事人自己决定,尊重他自己的意愿。
(二)可撤销合同被撤销后,产生了和无效合同相同的法律后果,受害人完全可以根据真实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微小,而对方履行合同是自己所期待的,因而愿意让合同继续履行,来保护自己的即得利益。
(三)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这种合同的撤销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如果一方将其因欺诈、胁迫手段所取得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第三人系善意取得,那么受欺诈、胁迫人不得以合同搬用来对抗善意第三人。
(四)将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作为可撤销的合同,意味着受害人根据自身利益既可以申请撤销,也可以维护合同的效力.有一部分合同继续有效,继续履行,就会增加交易,增加社会财富。
-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与反欺诈,买卖合同存在欺诈法律后果
404人看过
-
欺诈合同的撤销问题
253人看过
-
法律视角下的合同撤销后果
392人看过
-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发生的法律后果
97人看过
-
撤销欺诈合同的时效期
437人看过
-
如果遭遇欺诈能否撤销签署的合同
376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欺诈胁迫合同的撤销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10撤销欺诈胁迫合同的期限为一年。当事人被欺诈的,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被欺诈之日起计算; 当事人受到胁迫的,从胁迫终止之日起计算一年。如果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将被消灭。
-
民法典能否撤销欺诈合同?湖南在线咨询 2023-05-11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欺诈合同的撤销权行使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行使方式 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行使时间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
-
民法通则欺诈撤销合同的情形湖北在线咨询 2022-12-02欺诈撤销合同的条件为当事人不请求变更合同。 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
-
合同欺诈的概念及其法律后果香港在线咨询 2024-11-12欺诈合同是指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欺诈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和犯罪刑事责任。欺诈行为导致被欺诈人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害,因此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欺诈行为还可能导致交易参与方缺乏安全感,市场缺乏稳定的信用支持,从而受到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责任。如果欺诈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则应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
欺诈申请撤销合同之后合同欺诈的诉讼时效怎么计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31解答合同欺诈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解释,从理论上讲,无效合同的确认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但从实践角度看,其应受民法最长保护时效20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