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21 16:09:04
194 人看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基本构造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犯罪行为具有非法性特征,即该种行为必须是未经过相关政府部门依法批准或者是借用了合法经营的形式来进行的;
其次,该种犯罪行为具有公开性特点,通常表现为通过各种媒介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甚至是通过举办推介会、散发传单或者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广大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宣传和推广;
第三个因素是利诱性的表现,即犯罪分子通过采取各种手段诸如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回报方式来吸引投资者或者将款项交付给他/她;
最后一点则是犯罪行为所具有的社会性特征,也就是说,此罪行主要是针对社会上的普通民众,即对社会上的不特定对象进行吸收资金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司法解释解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要件是什么
370人看过
-
公众存款非法吸收的构成原则
498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股东承担多大责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要件
327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达1300万不会构成犯罪!
270人看过
-
吸收非法公众存款罪什么是
470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58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的区别是哪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甘肃在线咨询 2024-08-29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非法集资是指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上的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成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般需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1)行为的实质非法性。即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以生产经营、商品交易等合法形式掩盖非法性质。这里分两种情况,一
-
吸收公众存款被刑拘,一定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0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达1300万不会构成犯罪!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2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300万属于刑法第一百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怎样量刑,构成?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18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需要同时具备四个条件:(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以合法经营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偿还本息或支付回报;(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构不构成洗钱罪的基本条件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08中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准确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坚持该罪的行为主体的不特定性和危害金融秩序的具体性的统一。中国刑法虽然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一直到1997刑法公布,法律并未对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并未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