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6:41:43 360 人看过

一、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已经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如黄色网络等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家庭监护权日益显现的新问题等等,这些变化都没有在现行法律中得到体现。

一是知法犯法,有所显现。有的未成年人知道违法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但有少数未成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偏要犯法,去闯荡社会。如:犯罪嫌疑人陈某(14岁,在校学生)、赵某某(14岁,辍学在家务农),2006年4月14日下午放学后,在闲耍中,赵某某对陈某讲去犯一回法,二人商量杀人后闯荡社会,同年4月15日、4月16日,准备作案工具(刀、绳子),先进行踩点伺机强奸,见时机不成熟,又商量去陈某某(被害人,13岁,在校学生)家杀人抢劫,二人见被害人正在家看电视,赵某某用绳子勒住被害人的脖子,陈某捂住被害人的嘴,并用刀砍被害人脖子数刀,致被害人死亡。为了毁灭证据,二人将被害人尸体抬入屋内一柜子隐藏,用被子盖住地上的血迹后逃跑。

二是积极参与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有的未成年人以父母离婚、外出打工、在校读书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老师、同学瞧不起为由,积极投靠“组织”和“老大”,认为跟着“组织”和“老大”有吃有喝,有玩有乐,更无人欺负,自我感觉地位高。如:犯罪嫌疑人杨再明(17岁)、刘均(17岁)、张泽涛(15)、官世杰(17岁)等四人积极参与以宋致衡为首的涉黑犯罪,于2006年3月在江津市白沙、永兴、龙华等地,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轮奸妇女2次、强奸妇女1次,抢劫1次,多次殴打无辜群众,强拿硬要以及任意损毁公私财物,并在茶馆、旅馆、发廊寻衅滋事20余次,为非作歹,称霸一方,在一段时间内,给白沙地区的社会治安造成极坏影响。

三是司法解释的部分条款,给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定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005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1号,但是,部分条款在操作中存在一些分歧,如:犯罪嫌疑人陈某某(16周岁)、王某(17周岁)、张某(17周岁)、段某(17周岁)、谭某某(17周岁)、陈某原等六人,于2005年8月1日,来到江津市德感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教师微机室处,进行具体分工,谭某某负责放哨,王某骑自行车等待运赃,段某在窗户外负责接应,陈某某、张某、陈某原三人轮流作业,锯开微机室防护网,盗窃联想启天6200电脑主机1台、服务器电脑主机1台、教师电脑主机1台,拆坏学生用机4台、数字万用表1台、计算机备用风扇6个、备用硬盘1个等,价值共计7804元。案发后,所盗物品全部追回。

此案的处理存在两种观念,法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对陈某某作微罪不诉,其他五名嫌疑人建议公安撤案。。

为防止错案的发生,检察机关又专门召开了检委会,并就如何处理此案向上级检察机关作出了书面报告。

二、遗产分配未成年人可以有份额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分配遗产的时候,未成年人有没有份额,关键是要看未成年人是不是合法的继承人,如果是合法继承人就有权分配遗产。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三、无证驾驶小车驾驶人为未成年人怎么处罚

(一)首先要看是否故意

1、故意驾车撞特定的人,属于故意杀人,最高刑为死刑。

2、故意驾车撞不特定的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最高依然是死刑。

3、过失撞死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要看是否违章,事故后果,责任承担等具体情况。

(二)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定交通肇事罪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注意,此处的30万元以上的数额,不是指事故本身造成的财产损失数额,而是指行为人无力赔偿的数额。按此标准,财产直接损失数额不到30万元,或者损失虽远远超过30万元但赔偿后不足30万元的,都不构成本罪;

4、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下列情形之一的: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6日 11: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监护权相关文章
  •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司法机关、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必须引起重视和关注的问题。笔者就本地区实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2003年-2006年8月,江津市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公安移送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63人(2003年61人、2004年67人、2005年72人、2006年1月至8月63人),其中涉嫌故意杀人6人,故意伤害7人,强奸10人,盗窃95人,抢劫89人,抢夺10人,诈骗6人,聚众斗殴4人,走私、贩卖、运输毒品4人,破坏电力设备3人,窝藏、转移赃物3人,涉嫌强迫卖淫、参与黑社会组织、交通肇事、寻衅滋事、故意毁坏财物等罪名的28人。263人未成年人犯罪中,涉嫌共同犯罪120人,在校学生57人,情节显著轻微不诉的7人。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涉嫌犯罪的人数逐年增多。2004年、2005年与2
    2023-06-11
    423人看过
  • 诱发、劝告、引诱他人吸毒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1、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不仅侵犯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同时也侵犯了他人身心健康。其引诱、教唆、欺骗的对象是从未吸食、注射过毒品或曾吸食、注射毒品但已戒除的人。2、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引诱、教唆、欺骗为手段,促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3、犯罪的主体系是一般主体。4、犯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毒品,而有意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353条第1款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3款规定,引诱、教唆、欺骗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加重处罚事由犯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而情节严重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多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的;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使他人形成毒瘾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等。从重
    2023-07-17
    349人看过
  • 未成年人聚众犯罪的引诱策略是什么?
    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是指行为人采取各种手段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具体说来,由于本罪具有教唆的性质,所以在主观方面认识要素上具备以下特点:其一,行为人要认识到自己在实施引诱行为;其二,行为人要对犯罪对象未成年人这一事实有所认识。如果确实不知行为对象为未成年人的,不能构成本罪。但若符合聚众淫乱构成要件的,可以聚众淫乱罪论处。当然,这里要求对行为对象为未成年人的认识,只要是明知其可能为未成年人即可。其三,行为人还须认识到被引诱者在其引诱下是参加聚众淫乱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的行为,所谓引诱,是指通过语言、表演、示范、收听观看淫秽音像制品的等手段,拉拢、腐蚀、诱惑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2023-07-05
    219人看过
  • 诱骗未成年女性罪的构成要件
    我国法律没有诱骗少女罪有相关的规定。诱骗在刑法上是两种行为,在实践中,诱骗行为可被认定为构成犯罪的有诈骗罪、拐卖妇女和儿童、引诱未成年人吸毒等,这类犯罪行为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有能力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都有可能构成本罪,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恐吓罪的构成要件(1)本罪所侵害的法益是个人日常生活的安宁以及生活安全不受他人恐吓的自由。(2)本罪的行为客体是单个的自然人。(3)本罪的行为是恐吓。(4)行为人的恐吓行为,一旦完成,能使被害人心生畏惧,即可构成本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2条的规定,拐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应当立案。
    2023-07-01
    252人看过
  • 女性犯故意杀人罪的主要原因
    导致女性故意杀人犯罪的原因与女性自身特殊的生理、心理原因密切相关,也与女性犯罪嫌疑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一)自身原因。一是中青年女性面临更多人生考验。中青年女性相比青少年女性,随着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家庭问题的复杂化,她们同亲属、丈夫、邻居、同事等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大于青少年女性。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因为受文化、能力、心胸、阅历的限制,在遇到人生问题时,没有办法离开现有的自身生存环境,无法改变自己的境况。二是女性往往过分看重情感生活。古今中外,女性比较注重个人的情感生活,有强烈的安全需要,尤其看重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现在社会,大部分女性仍然将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看作是个人幸福最重要的部分。部分女性当事人在所投入的感情中全心付出,但一旦处于被冷落抛弃的境地,对婚姻、婚外情感、同性恋情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产生落差时,往往形成巨大心理障碍而又无法自我消除,为情所困,失去理智,产生自暴自弃
    2023-06-11
    255人看过
  • 引诱未成年犯罪最多判多少年?
    一、引诱未成年犯罪最多判多少年?引诱未成年犯罪,怎么量刑要看引诱的罪名,教唆他人实施什么犯罪,就以什么罪名论处。如引诱未成年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最高可以判死刑。引诱、教唆犯罪是指故意诱导、唆使他人犯罪的行为。由于未成年人可塑性强,易受引诱、教唆。引诱,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既对社会造成危害,也对未成年人身心造成危害,是情节恶劣的犯罪。对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要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未成年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罪,教唆者和被教唆者之间即构成共同犯罪,按照教唆者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被教唆的未成年人没有犯被教唆罪,教唆者要独立对自己的教唆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受到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教唆他人实施什么犯罪,就以什么罪名论处。是否构成教唆犯需要先做出专业的认定才行,而此时虽然教唆的人实际并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但也是要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同时如果被教唆的人属于尚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这种情况
    2023-06-17
    349人看过
  • 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主要原因
    1、好逸恶劳,价值观扭曲大多数刑释人员文化素质低下,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服刑改造期间,犯罪意识没有得到根治,扭曲的心态也没有得到矫正,违法犯罪思想根深蒂固。刑满释放后不愿自食其力,好逸恶劳成性,习惯于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一旦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会铤而走险,任意践踏他人合法利益,重新走上犯罪道路。如嫌疑人陈某曾因抢劫罪被判刑10年,刑满释放后因手头拮据,4天先后杀害7名留守老人图财。2、缺乏家庭约束和关爱刑释人员曾经的违法犯罪行为给家庭成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的甚至因此家庭破裂。回归社会后,部分家庭对刑释人员缺少约束和关爱,有的甚至将其拒之门外,任其四处流浪。这些刑释人员生活上得不到家庭的约束与帮助,精神上得不到关心和鼓励,面对这些他们不能正确处理,情绪产生波动,极易丧失在狱中的教育改造成果,萌发重新犯罪的动机。如4天杀害7人的嫌疑人陈某,幼年丧父随母亲跟继父生活,得不到家
    2023-06-11
    73人看过
  • 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帮助”原则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所作的上述规定,解决的是认定犯罪方面的问题。根据刑法典第17条第4款的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未成年人的家长或者监护人还要负责赔偿。考虑到未成年人由其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既有容易被影响被引诱走上犯罪道路的一面,又有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教育和改造的一面,因此从我国适用刑罚的根本目的出发并针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的特点,我国刑法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上,还有以下两条重要而特殊的处理原则:1.从宽处罚的原则。即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就是说,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是一个法定的必须从宽处罚的情节。至于是从轻还是减轻以及从轻减轻的幅度,则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件确定。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刑法典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
    2023-04-25
    465人看过
  • 产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1、政治素质低。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学习,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严格自律。2、法制观念淡薄。职务犯罪的党员干部大多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3、特权思想严重。一是在这些职务犯罪的干部中,往往拥有特权,以管人者的身份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耍特权的资本,认为自己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凌驾于法律之上。4、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少数基层领导对干部职务违纪违法导致的各种问题认识模糊,加之受难免论、难管论的影响,行动上自然对干部失察、失管、失控。5、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普遍制定了相应的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部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一、职务犯罪如何防范1、是以两学一做活动的开展为引领
    2023-03-20
    388人看过
  • 动漫作品涉嫌诱导未成年人犯罪吗
    动漫作品涉嫌诱导未成年人犯罪吗?4月初国家文化部下发的一纸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名单,在国内动漫产业掀起新一轮整治风暴。这份名单涉及优酷土豆、爱奇艺、XX、搜狐、腾讯等多家网站,整治内容包括涉嫌提供含有诱导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恐怖活动等。高级分析师何某某认为,对视频网站监管更严格,将敦促视频网站朝着动漫产品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动漫产业环境。更重要的是,视频网站动漫引入门槛提升,利好优质IP动漫产品。整治--剑指低俗色情暴力产品据悉,文化部前期已经针对网络动漫市场的低俗之风,开展了专项整治,查处了19家动漫网站,本次整治是前期工作的持续和扩展。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刘强介绍,本次查处的违规网络动漫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含有暴恐内容,宣扬以暴制暴思想,美化暴力、恐怖袭击和犯罪活动,详细描述枪械使用、爆炸装置制作和犯罪的方式方法。有些作品描述少年为报复国家
    2023-06-11
    131人看过
  •  诱发他人犯罪的行为
    煽动和犯罪引诱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煽动是指利用劝告、激励、建议、劝诫等手段,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使其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而犯罪引诱指侦查机关引诱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掌握其犯罪证据,并对其起诉的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涉及到犯罪意图和证据的收集,但其目的和手段有所不同。促使他人犯罪是一种煽动行为。煽动是指利用劝告、激励、建议、劝诫等手段,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使其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犯罪引诱指侦查机关引诱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掌握其犯罪证据,并对其起诉的行为。 犯 罪 引 诱 和 煽 动 犯 罪 有 什 么 区 别 ?犯罪引诱和煽动犯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在法律上有明确的定义和规定。犯罪引诱是指故意诱导他人实施犯罪行为,而煽动犯罪则是指以言论、文字、图像等方式刺激、鼓舞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犯罪引诱罪是指引诱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下人等没
    2023-09-07
    275人看过
  • 未成年人因“网”犯罪在激增
    我省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读者致电本报称,现在未成年人因网犯罪的案件增多,应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从法院判决的案件来看,现在因网络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在激增。合肥一位法官也大声疾呼:学校、家庭、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构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防线。而身为犯罪少年的母亲,董女士以自身孩子的亲身经历接受本报采访。网络诱发犯罪的类型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陈华琳将网络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分为了几类:过度沉迷型:一些痴迷网络的未成年人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支付上网费,但又抵挡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容易走上抢劫、抢夺、盗窃等犯罪道路。盲目模仿型:网络游戏多带色情、搏杀、武斗等情节,使一些痴迷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大受影响,甚至效仿。网吧犯罪型:一些长期在网吧上网的未成年人,熟悉网吧环境和人员情况,认为有机可乘,易选择网吧作为作案地点进行盗窃、抢劫,将出入网吧的人员作为犯罪对
    2023-06-06
    82人看过
  • 铜梁法院分析未成年人盗抢犯罪逐年上升原因
    2008-2011上半年,铜梁法院共审结各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13件165人。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盗抢犯罪案件87件126人,占审结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76.9%,犯罪人数占76.3%。2008年审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1件27人,其中未成年人盗抢犯罪案件17件22人;2009年审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5件40人,其中未成年人盗抢犯罪案件21件31人,与2008年相比,案件数量上升23.5%,犯罪人数上升40.1%;2010年审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67件98人;其中未成年人盗抢犯罪52件73人,与2009年相比,案件数量上升147%,犯罪人数上升135.4%。通过分析发现,本院未成年人盗抢犯罪案件在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上逐年大幅度上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从家庭方面分析,一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未承担好相应的社会责任,部分未成年人的父母在离异后对未成年子女不管不问不教,使未成年缺少管教保护,往往
    2023-06-11
    200人看过
  •  未成年人不宜饮酒的原因
    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禁止饮酒。在外就餐时,不能为未成年人提供酒品。但在家时,监护人应进行约束。同时,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由于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禁止饮酒,因此在外就餐时也不能为未成年人提供酒品。当然,在家时由其监护人进行约束。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为 什 么 未 成 年 人 不 能 喝 酒 ?未成年人不能喝酒,因为喝酒会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饮酒会对未成年人的神经系统、代谢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酒精中毒、酒精依赖、智力下降等严重后果。未成年人喝酒还可能会对他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由于未成年人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抵御能
    2023-09-04
    384人看过
换一批
#子女抚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监护权
    词条

    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 更多>

    #监护权
    相关咨询
    • 未成年诱拐未成年犯法的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28
      1、未成年诱拐未成年同样犯法。有关法律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 青少年犯罪频发主要原因是不是家庭原因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2
      不健全家庭包括夫妻不和家庭、父母离异、及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子女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父母之爱,遭受疏远、冷漠或怨恨,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形成病态性格,往往会使子女产生会不良行为,在一定条件下会发展为犯罪行为。
    • 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罪与引诱未成年人卖淫罪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05
      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罪与引诱幼女卖淫罪的区别在于: (1)在犯罪对象上不同。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罪的犯罪对象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既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而后罪的犯罪对象为不满14周岁的幼女。 (2)被引诱者行为的主观目的不同。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罪中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是为了淫乱,多出于好奇心的驱使;而后罪中幼女则是为了获取财物而与他人发生性关系。 (3)主观方面不同。引
    • 成都引诱未成年人犯法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4-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一条【聚众淫乱罪;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聚众进行淫乱活动的,对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 诱奸未成年是否犯罪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2-15
      对未成年女性进行诱奸的,是会构成强奸罪的,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当事人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条款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