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可以认购协议作为继续履行合同的依据。如果认购协议是当事人依法订立的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需要按照该协议的约定履行其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认购协议作为证据,请求对方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等违约责任。
一、合同违约怎么办?
签了协议想违约的,违约方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如继续履行合同、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等。如果当事人在协议中约定了违约金,应按约定金额向对方支付。如果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二、民法典拆迁安置合同中的违约责任分哪几种
1、承担违约责任是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的主要不利后果,其形式包括采取补救措施及赔偿损失。《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作了相同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形式一般为继续履行、修理、重做、支付违约金,造成损失的还应当赔偿损失。2、在协议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对双方当事人关系重大。如一方不依法或依约履行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依据法律规定及协议约定要求相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在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违约责任中,一般为要求相对人履行协议及要求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双方可在协议中约定如下内容:首先,约定拆迁人如不按协议规定的日期向被拆迁人交付各种补偿费用,逾期一日,应按所欠款额的一定比例偿付违约金;拆迁人如不按协议规定的地点和面积、层次给乙方安置住房,应向乙方偿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被拆迁人如经拆迁人按协议规定安置住房后,仍拒不搬迁的,每逾期一日,应向拆迁人偿付违约金等。上述事项与违约金数额的明确,是对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履行协议中权利义务之后果的明确,具有一定的惩罚性,能够督促协议当事人善意的履行协议。同时,还是该协议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
三、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怎么办?
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另一方可以催告其履行。如果履行期限到了的,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责任的,则按合同的约定处理。未约定的,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
房屋买卖合同可以作为继续履行保全的依据吗
233人看过
-
调解协议是否可以作为执行依据
243人看过
-
委托创作合同中瑕疵履行能否作为根本违约的依据
498人看过
-
合同是否能够履行,评估依据
325人看过
-
同居协议能作为法律依据吗
377人看过
-
如何写继续履行合同的协议
463人看过
继续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履行合同义务。 继续履行可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出现违约行为时,双方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并根据合同约定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 更多>
-
破产企业能否继续履行合同法律依据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07破产企业合同一般可以继续履行。法律规定,继续履行合同需要双方订立的合同可以继续履行,合同的标的适用于强制履行,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要求债务人继续履行。
-
企业破产后合同是否还继续履行依据云南在线咨询 2023-11-22企业破产后合同有可能会继续履行。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有权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并通知对方当事人。
-
合同没有生效是否能够作为法律继续履行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07合同不生效,意味着合同已经成立,只是还未生效,但此时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合同的生效是指合同的权利义务开始发生法律上的效力。只有在合同符合法律要求的生效要件时,当事人在合同中设定的权利、义务才能受法律保护,即产生合同效力。 如果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时间有间隔,则在合同成立之后、生效之前,该合同仅具有约束力而不具有效力。合同约束力与合同效力具有不
-
合同不能履行是否有依据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0合同不能履行,但该合同依法成立,且为当事人双方合意的,该合同有效,对于其不能履行的条件当事人双方可以协议变更合同内容。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
-
定金协议能否作为起诉依据?青海在线咨询 2024-11-23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直接向对方提出要求归还已支付的定金。请注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凡乙方未能依约履行其债务时,无法再次索要收到的定金;而对于甲方未能实现承诺中的债务责任时,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双倍定金。 无论在何种情形下,都应首先尊重并执行双方签署的协议和条款。若经双方多次协商仍未达成共识,则可以考虑寻求当地的基层组织进行调解解决。倘若调解失败,则可诉诸于法庭裁决。同时,如果双方在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