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公告解除劳动合同是否侵犯名誉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0 09:16:34 309 人看过

劳律师的公告解除劳动合同是否侵犯名誉权?

2009年10月26日,济南日报今日章丘版登载了一则山东明水某集团所属有限公司的公告,公告全文如下:自我公司9月24日发布公告后,张某某一直未回公司上班及办理有关手续,连续矿工已超过5天,严重违犯了公司的规章制度。经公司研究决定,对张某某予以解除劳动合同。特此公告。落款日期是2009年10月23日。

相关人员向笔者咨询,该公告是否违法?

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用人单位通过电视、报纸杂志或张帖公告等方式辞退员工的做法相当普遍,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该类公告已经淡出媒体,今日目睹感觉新鲜和突兀。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并非不可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必将引火烧身。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对其管理的人员作出的结论或者处理决定,当事人以其侵害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司法实践中,对此存在不同观点。有观点认为,只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作出了不实评价就可以作出认定侵权责任。但是这一观点显然忽略了企业管理职权的权限;也有人认为,要区分情况,一般来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文件都会使用公文性质的文字,主观上并不存在侮辱劳动者的故意,客观上也没有侮辱性的词语,因此劳动者以侵害名誉权起诉,应不予受理。但是如果单位对劳动者作出的评价或处理决定超越了正常的管理行为,劳动者就有权提起侵权之讼。例如在本案中,虽然单位与张某某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如果为公告中劳动合同的解除引起纠纷,就不是单位日常的行政管理的问题了,因为在劳动合同的范畴里,双方是一个合同法上平等主体的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问题。所以,如果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中的一个不当行为侵害了劳动者的名誉,法院是应当受理并依法判令单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的。

1995年7月,劳动部办公厅作出的《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以下简称《复函》)明确规定:企业对有旷工行为的职工做除名处理,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并履行相应的程序。因此,企业通知请假、放长假、长期病休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报到或办理有关手续,应遵循对职工负责的原则,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只有在职工本人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在此基础上,企业可对旷工和违反规定的职工按上述法规做除名处理。能用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而未用,直接采用公告送达,视为无效。

因劳动合同文本中都清楚的记载着劳动者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因此没有必要用媒体公开的形式解除劳动合同,一旦在媒体公开当事人违纪情况,将使得其在求职市场上存在了不良记录,会导致诸多用人单位极其不相关人员获悉这一情况。用人单位的行为损害了劳动者的名誉,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劳动者如果主张名誉权利,用人单位将无法避免官司之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复函》是根据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八条作出的,因此,产生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复函》已不具有效力,不能作为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另一种观点认为,书面劳动合同应本着协商一致的原则签定,合同文本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可由规章制度补充,如果合同文本和规章制度中都未提及,那么,这个公告就是单位单方面作出的,是违背劳动者意愿的,具有侵害劳动者名誉权的风险,况且《复函》与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并不冲突。再者,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里有劳动者的联系方式和详细居住地点,其作用就在于此。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充分考虑法律后果,在劳动合同中增加紧急联系人、约定告知程序更为稳妥。

法律依据:

《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3日 19: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名誉权相关文章
  • 侵犯名誉权会引发哪些后果
    侵犯名誉权的后果是:1、公开赔礼道歉,公开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被侵权人也可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对公民的请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诉讼。2、侵犯公民的名誉权的赔偿。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受害人当名誉权受到侵犯时,可以请求人民法院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停止侵害。2.恢复名誉,消除影响。3.赔礼道歉。4.赔偿损失。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一)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二)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
    2023-07-23
    457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罪是否存在?
    侵犯名誉权罪是不存在的,目前如果存在侵犯名誉权等相关的行为的话,是有可能会构成《刑法》当中的侮辱罪或诽谤罪。1、二者侵害的客体都是公民的人格和名誉;2、行为方式基本相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一般均可成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3、行为后果都是造成受害人精神上、心理上的损害,导致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一、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2、主观方面的区别。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3、行为方式不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再被认为是普通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4、危害后果不同。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虽然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诽谤罪与侵害
    2023-06-25
    92人看过
  • 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未告知工会,是否会影响公司信誉?
    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没有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或者征求工会的意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能否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违法为由要求撤销解除决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实践中对该问题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征求工会意见,用人单位未征求工会意见就违反了该条规定,即可认为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如果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应继续履行。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是否有效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是因为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或者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情形之一而开具的,有效。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中华人民
    2023-07-04
    214人看过
  • 名誉权是否侵权
    一、名誉权是否侵权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重要隐私等。(一)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二)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二、名誉权的分类名誉权可分为公民的名誉权和法人的名誉权,公民的名誉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任何新闻报道、书刊杂志在对真人真事进行报道、评论、传播时都不得与事实不符,而影响公民原有的社会评价。2、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的方法,损害他人的名誉。3、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实。陷害他人败坏他人名誉。法人的名誉权内容与公民的名誉权相比,由于其不具有如公民一般的情感,所以其内容有所狭窄,主要包括:1、任何
    2023-05-03
    245人看过
  • 诬告陷害他人是侵犯名誉权吗
    是的,还会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一、设局陷害他人属于什么罪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3)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4)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5)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6)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2、《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
    2023-03-22
    489人看过
  • 辛巴告网友侵犯名誉权胜诉,怎么认定侵害名誉权?
    企查查APP显示,辛有志(辛巴)与李某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案民事判决书公布,公布原因为被执行人李某未向辛有志道歉。据悉,李某在其社交帐号中发布标题为“辛巴的假货帝国大戏辛巴商业故事”的视频,直指辛有志售假。法院认定李某发表的案涉言论构成对辛有志的诽谤,判决李某在其账号以真人出镜的方式公开发布致歉视频,向原告辛有志赔礼道歉,并赔偿4900元。怎么认定侵犯名誉权?《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侵犯名誉权的认定包括以下方面:(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如侮辱、诽谤等行为,并为第三人知悉。(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即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
    2023-05-06
    260人看过
  • 因误诊引发的侵犯名誉权纠纷
    案情介绍患者杨××,长期发烧,在其他医院医治无效的情况下,于同年4月1日在陕西某医院急诊后住进该院。对杨××的初诊结果为:1.发烧待查:(1)上呼吸道感染、(2)出血热待排;2.急性左心衰;3.早期肝硬化。杨××入院后因高烧数日不退,被告知病危。4月6日,医院对杨××的血样分别进行了HI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据此结果,经诊断分析,排除了患者是出血热、伤寒等及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后,诊断结论为:怀疑艾滋病病毒感染。按照有关艾滋病防治的规定,医院对杨××实行了隔离治疗,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了传染病报告卡,在该报告卡“艾滋病”一栏内填写了“√”号。同日下午,因杨××处于高烧不退、病情危重的状态,由医院向杨××所在单位有关领导及杨××的亲属通报了该结果,并要求他们对此保密。陕西省卫生防疫站在收到医院的艾滋病例报告后,对杨××又作了血样检测,结果PA为阴性,否定了医院的结论。由于双方检测结果不一
    2023-06-01
    391人看过
  • “海运女”告百度侵犯名誉权
    通讯员李鸿光记者钱朱建晚报讯昨天上午,海运女状告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名誉侵权案在静安法院开庭审理。原告殷小姐因心理压力太大,临时决定不出庭。她的委托律师表示,原告要求判令百度公司立即停止对她的名誉权、人格权的侵害行为,删除网站上所有殷小姐的不雅照片、生活照片及个人信息;以书面道歉信形式向她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抚慰金人民币40000元;赔偿因本案发生的公证费人民币2000元、律师费人民币5000元。殷小姐诉称,她与案外人朱某原系恋爱关系,2009年4月因感情不和分手。分手后,朱某采用各种手段逼迫她恢复恋爱关系。多次遭到拒绝后,朱某于今年5月8日将大量涉及殷小姐个人隐私的照片传至互联网上,现朱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这些照片立即遭到网友的点击搜索,很多涉及殷小姐隐私的真实情况、生活照、曾就读的学校等信息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结果中大肆流传。事发一周后,殷小姐在网络媒体及平面媒体上发表了《律师声明》
    2023-06-06
    273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案件去哪里告
    因名誉权纠纷提起的诉讼,多为侵权之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8条的原则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网络侵犯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被告1、明确标示该信息存储空间是为服务对象所提供,并公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名称、联系人、网络地址;2、未改变服务对象所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3、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应当知道服务对象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4、未从服务对象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中直接获得经济利益;5、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规定删除权利人认为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
    2023-08-17
    188人看过
  • 名誉侵权是否可以由诽谤事实引起?
    行为人并非诽谤的陈述事实行为是不会造成名誉侵权的,名誉侵权需要行为人虚构或者捏造关于受害人的事实,并对其名誉进行损害。《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举报他人犯罪失实是否构成名誉侵权[案情]:原告:倪*苏(系被告单位职工)被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倪*苏系江西省上饶县中学的电工。2002年9月10日,上饶县中学综合大楼用电外线由倪*苏接火完成后,大楼用电失常,造成用电设备损坏,损失额为4280元。同年9月27日,上饶县中学向上饶县公安局报案称,倪*苏故意毁坏单位财物,要求公安机关对用电事故进行立案侦查,并追究倪*苏的刑事责任。同月29日,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将倪*苏刑事拘留,28天后被释放而改为取保候审一年。2003年9月12日,上饶县公安局认为倪*苏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主观故意,不构成犯罪,对倪某作出解除取保候审决定和撤销案件决
    2023-07-06
    234人看过
  • 侵占公司财物是否属于侵犯劳动合同权
    侵占公司财物并不属于劳动法范畴的,而是属于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管辖的范畴。一、抚恤金代位继承权怎么算在我国抚恤金并不是属于被继承人的财产,不是遗产,没有代位继承权。死亡抚恤金是指国家按照相关规定对特殊人员的抚慰和经济补偿。而代为继承权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的继承制度,且专属于遗产继承范畴。二、国企劳务派遣今年工资涨吗劳动派遣员工,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以外的员工,受劳动法的调整;《劳动法》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在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里,只要有编制,都要建立职业年金,而职业年金是与企业年金相对的,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特有范畴。对于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支出属于必须负担的人力成本。三、不动产买卖专属管辖的根据有哪些不动产买卖合同纠纷不属于专属管辖的规定。专属管辖内容包
    2023-06-20
    228人看过
  • 报案称偷盗是否侵犯名誉权
    案件回放原告--与--(均系化名)是开封市龙亭化工二厂的承包经营者,二人起诉称:2000年8月,他们将该厂废旧铁桶及过期物品处理600元钱,作为工人福利。被告总厂(即--化学试剂总厂)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向公安机关报案,说原告是偷盗行为,并扣发二人工资。由于总厂的无理行为给原告名誉造成极恶劣的影响,要求判令被告对原告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经审理查明的事实是:2000年8月19日,二原告开具出门证用豫B11364号120型卡车拉着一车物品从龙亭化工二厂(被告分厂)行驶到--化学试剂总厂门口,出门证上标明的物品是桶26个,氯化钙400kg,价值600元,门卫发现车上物品与出门证不符,未予放行。2000年8月21日,--化学试剂总厂如意醋精分厂以全体职工名义向龙亭公安分局报案称二人盗窃,龙亭公安分局又委托开封市郊区价格事务所对该车物品进行了评估,九种物品价值1600元,公安机关对该案至今无定论。2
    2023-06-13
    83人看过
  •  侮辱烈士是否侵犯其名誉权?
    侮辱英雄烈士的行为侵犯了其名誉权,这是指人们对公民或法人的品德、声望等综合评价所享有的权利。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侮辱是否侵犯了英雄烈士的名誉权?是的,侮辱侵犯了英雄烈士的名誉权。名誉是指人们对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维护英雄烈士名誉,法律有哪些规定?维护英雄烈士名誉是国家的法定义务,也是社会伦理和公序良俗的基本要求。我国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包括以下几点:1. 英雄烈士享有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规定,英雄烈士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污蔑、诋毁英雄烈士的名誉。2. 禁止侵犯英雄烈士
    2023-10-31
    255人看过
  • 怎么认定是否侵犯名誉权以及侵犯了名称权名誉权的赔偿条件是什么
    一、如何认定是否侵犯名誉权1.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名誉权的侵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具备主观过错。2.存在损害后果。名誉损害,受害人得社会评价降低精神损失,受害人遭受的痛苦、压抑、忧郁等感情损害。财产损失,受害人财产上的损失。3.侵害人行为的违法性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侮辱行为;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诽谤行为;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给他人造成名誉损害。4.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两者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一种推定,但不应是主观臆断或毫无根据的推测。二、侵犯了名称权名誉权的赔偿条件是什么?侵犯了名称权名誉权的赔偿条件是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对于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
    2023-02-21
    404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权
    词条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名誉权
    相关咨询
    • 侵犯隐私权是否侵犯名誉权?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3
      看了他人的日记应当是对隐私权的侵犯;到处传播他人的日记秘密,宣传:“A想当明星。”致使受害人的社会评价受到影响,应当有侵犯A的名誉权。但考虑到小学生年龄问题,这个应当酌情处理。对隐私权的侵犯,我国《民法通则》未明确列举,在实践中经常适用关于名誉权的具体规定。可实际上,名誉权与隐私权有着各自不同的含义:一般说来,名誉权是民事主体对自己人格的社会评价享有利益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隐私权则是指公民享有的
    • 新闻作品引用事实不真实是否侵犯名誉权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15
      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针对公开传播的或其他可信的事实发表评论,内容基本公正,没有侮辱他人内容的,不构成名誉侵权。评论作品引用的事实有可信的新闻来源,但后来证明所引述的事实失实,原告就此提起名誉权诉讼的,如果原告无法证明被告发表评论时应该发现报道失实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故意编造虚假事实或依据明显虚假的事实进行评论或者诽谤他人,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 名誉权被别人侵犯是否同时侵害他人名誉权?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20
      不是的。有些情况下,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他人的名誉受损,但是有些情况下具有违法阻却性,不成立对名誉权的损害。 一是实施新闻报道和正当的舆论监督。只要内容真实,无诽谤侮辱内容,并且行为人能举证证明尽到合理审查义务。 二是行为人引用已经公开的权威报道,并且有理由相信该报道内容真实性的。 三是公正评论。第四是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行使权利。这四种情况下是免责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
    • 侵犯名誉权是否要公开进行?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21
      公开审理,法院审理案件公开进行。在我国,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一律由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仍公开进行。 我们国家的案子一般是公开审理的,就是说群众可以旁听,但是涉及到未成年人,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无关人员不能旁听;离婚和商业秘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要求不公开,那无关人员也不能旁听,即不能公开审理。
    • 名誉权侵犯怎么办怎么能利用名誉权告他人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06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