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刑事诉讼的三项原则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0:15:26 82 人看过

一、发现真实和保障人权并重原则

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依据法定诉讼程序,寻找证据以发现犯罪事实真相,洗刷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嫌疑,还其清白,或控诉犯罪嫌疑人,通过公开审判,根据证据对犯罪嫌疑人定罪及科处刑罚,以实现司法公正。刑事诉讼要在公正的程序下,对犯罪的人追究其刑事责任。发现真实的有效性和刑事诉讼的合法性,往往会发生对立冲突。例如刑事追诉机关使用暴力、胁迫、利诱、诈欺或疲劳战术等不正当方法对嫌犯进行讯问,当然较易发现真实,可是却破坏人性尊严和侵犯人权,严重破坏程序的正当性。故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在于解决刑事诉讼两大对立目标的冲突,调和其对立冲突,使刑事诉讼在兼顾程序公正和人权保障的基本条件下,能够达到追诉和审判犯罪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国家机关以其强制力追诉和审判犯罪人,行使刑罚权,其本身即存有侵害人权的潜在危险,故必须通过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以保障犯罪嫌疑人不受到国家公权力的非法侵害。因此,刑事诉讼无论是在程序立法上或在刑事司法实务上,均应遵守发现真实和人权保障并重原则,才能减低国家权力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破坏人性尊严和侵犯人权的潜在危险。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程序中面对强而有力的刑事追诉机关,虽然法律规定可以选任辩护人为其辩护,但因采秘密侦查原则,故侦查程序中辩护人的辩护功能显然不及公开审判程序中的辩护功能;况且,还有为数不少的犯罪嫌疑人,因欠缺资金不能为自己聘请辩护人,而官方委任的辩护人有的未能全力为犯罪嫌疑人辩护,而使犯罪嫌疑人面对刑事追诉机关的强势侦查行动时倍感孤独无助。刑事追诉人员,包括检察官和刑事警察若一味追求追诉犯罪的成效,而不知自我节制,违背发现真实和保障人权并重原则,或不依据法定程序而行事,势必造成人权侵害,甚至造成冤案、错案或假案等司法错误。因此,发现真实和保障人权并重原则,在侦查程序中较审判程序更为重要,而检察院在追诉过程中保持中立,对司法公正起着重要作用。

澳门《刑事诉讼法典》第250条及251条规定:决定采用强制措施及财产担保措施、在律师事务所、医生诊所或银行场所进行搜索及扣押、扣押函件及首先知悉其内容、住所搜索、截听电话谈话或通讯,或将之录音、住所搜索及扣押、电话监听损害基本人权的措施必须由法官根据适当及适度原则作出决定。另外,《刑事诉讼法典》第113条禁止使用透过酷刑或胁迫,虐待、催眠又或施以残忍或欺骗之手段,扰乱意思之自由或作出决定之自由;以任何手段扰乱记忆能力或评估能力;或一般侵犯人之身体或精神之完整性而获得之证据。这具体体现了发现真实及保障人权原则的精神。

现代刑事诉讼并非不惜一切代价发现真实以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我们必须在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的同时,保障社会的其他重要价值。刑事案件所采取的获得证据措施及强制措施必须控制在适当及适度原则下,即刑事诉讼的有关价值必须大于有关措施所损害人权及其他社会价值。刑事诉讼的进行必须在公正与效率中取得平衡,一方面有效地发现真实,追诉和审判犯罪人,另一方面必须符合法定程序,不得以不符合人性尊严或侵犯人权的非法方法或程序,从事犯罪的追诉和审判。

二、科处刑罚及保安处分司法程序化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科处刑罚及保安处分必须根据刑事诉讼法律由法院作决定。《葡萄牙共和国宪法》第27条第2款规定了这一项原则,澳门《刑事诉讼法典》第2条吸收了葡萄牙宪法的这一原则,并规定刑罚及保安处分只有根据该法典的规定方可科处,在整部法典当中,只有法官才有这种权限。因此,科处刑罚及保安处分只能按法典规定的法定程序由法官作出决定。这是法治原则的一种体现:任何人未经一独立机关审判不得对其科处刑罚或保安处分。至于单纯由警察当局对轻微违反行为所科的罚金,对这项原则并未构成例外情况,因为违法者在任何情况下皆可诉诸司法机关。只要他不缴付警察机关所定出的罚金,则有关违法行为的笔录将被送往法院作控诉之用,由法院就该控诉作出决定。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8条规定澳门居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原则。澳门《刑事诉讼法典》规定:羁押的强制措施必须由检察院建议,由法官决定适用。这可确保法官的被动性原则和中立性原则。任何人的人身自由如被非法剥夺,被侵害者在任何时候都可向终审法院院长请求给予人身保护令。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现事实真实与保障人权并重原则的实施。公正的司法程序必须给予人们可以要求法院审查对自己的权利的剥夺是否正当。

三、检审分立原则

检控和审判分别隶属国家所行使的刑罚权,但不应由同一机关行使,而必须分由两个各自独立的国家机关行使。检审分立原则是刑事诉讼的结构性原则。检审分立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控诉与审判职能分离,控诉与审判职能分别由不同主体承担;未经检控机关提出控诉或由辅助人(被害人)提出自诉的事项,审判机关不得审判,审判机关审判的范围受控诉的制约,法院审理与裁判的对象及范围仅限于检察院提出控诉所及的对象与范围。换言之,只有控诉书所控诉的人和事,方为法院审理的标的,即无控诉则无审判。即使是在法庭上发生的犯罪行为,例如伤害、杀人、伪证、诬告等行为,虽为法官亲眼目睹,亦须经由检察院的控诉,法院方能审判。这使法官能从刑事追诉工作中解放出来,在审理程序中扮演一个客观中立于控诉者和被控诉者之间审判者的角色。

澳门由于有预审制度的存在,控审分离原则体现为审判与追诉及预审分开原则。审判职能,决定被告人有罪还是无罪,并且由此决定或者对其判处刑罚,或者对其宣告无罪的职能,完全有别于预审职能(收集并判断证据)与追诉职能。审判职能属于刑事审判法庭。因此,发动追诉或者参加追诉的检察院不得作为法官审判由其提起追诉的案件(被告人)。对预审法官来说,也不得参加经其预审的案件的审判。控审分离原则还体现为追诉职能与预审职能的分离。为了保证司法官在查找与判断证据时的独立地位与公正性,规定预审与追诉分开,将进行侦查及提出公诉的权力授予检察官,而将进行审查侦查的责任交给预审法官。这些地位不同的司法官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职能不同。法官不得自行审理没有提出控诉的刑事案件。在尚未提出控诉或归档决定之前,也不能进行预审。控审分离是指控诉与审判职能的分离,而控诉只能界定审判的范围,包括控诉的犯罪行为和行为人,但不能界定审判所适用的刑法,即法院对于适用刑法以及罪名的认定并不受控审分离原则的限制。

只有控诉与审判分离,才能保持司法的独立性,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辩护与控诉的平衡对抗。法律之所以规定追诉、预审与审判职能分开,目的是要保证决定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的法官享有独立地位,确保公正司法;从认识论角度看,控诉与审判分离使得通过审判这一再认识过程对侦查、控诉阶段形成的认识进行检验成为可能,有利于纠正实体形成过程中的错误,形成正确的心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控诉与审判分离可以避免因一个主体兼控诉、审判两种职能所导致的固执性及被追诉主体心理的不平衡。

《人民检察》2010年08期

黎裕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1日 15: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罚金相关文章
  • 根据刑法的规定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有五项原则
    涉外刑事诉讼除了必须遵循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外,基于涉外国素的特殊性,还必须遵循以下几项特有原则。(一)主权原则主权原则即追究外国人犯罪适用中国法律的原则,是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首要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本条规定体现了我国涉外刑事诉讼的国家主权原则,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外国人、无国籍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刑事诉讼,一律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享有外交特权和司法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交特权和司法豁免权作为主权原则的延伸,是正常国际交往中平等互惠原则所决定的。其二,依法应由我国司法机关管辖的涉外刑事案件,一律由我国司法机关受理,外国司法机关无管辖权。其三,外国法院的刑事裁判,只有经我国人民法院按照我国
    2023-04-25
    310人看过
  • 深入了解刑事诉讼中的自诉原则?
    刑事诉讼法中自诉的原则如何:1、依法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对提起的自诉案件,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具备基本的犯罪事实及基本的证据或证据线索,应予立案受理。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处以刑罚需经案件审理后作出裁判,不能以“构成犯罪,追究刑罚”为立案标准。2、不重复司法介入原则。对于自诉人就同一事实,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已立案处理,或尚未处理的,不应立案。自诉案件,公诉案件的对称。即自诉人提起诉讼的案件。中国的自诉案件是告诉才处理的以及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如一般伤害案,公然侮辱、诽谤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重婚案,破坏军婚案,虐待案,遗弃案等。在我们国家各级法院审理案件以起诉作为审判前提。如果没人向法院“告状”,法院则不予审理。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分公诉和自诉两种。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
    2023-12-12
    303人看过
  •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第四条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一、关于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法律规范,反映了刑事诉讼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它与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任务紧密相连,是指导人们实现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价值目标的重要保证。(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
    2023-04-06
    122人看过
  • 回避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运用
    刑事诉讼法规定回避如下: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在决定回避侦查人员之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申请复议一次。刑事诉讼法对减刑不当是如何规定的刑事诉讼法对减刑不当的规定为: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的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以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最终裁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
    2023-07-08
    314人看过
  • 三大诉讼法的共同原则是什么
    1、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该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人民法院是国家唯一的审判机关,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一权力。第二,人民法院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审判权是独立的,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三,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必须严格依法进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各项规定,既要遵守实体法,又要遵守程序法。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以事实为根据,就是要求国家司法机关进行诉讼活动应当忠于案件的事实真相,查明案件事实,以查明的案件事实作为处理案件的根本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是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按照法律的具体规定,对案件作出处理,以法律的规定作为衡量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情节的尺度。3、适用法律地位平等原则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第一,诉讼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互不凌驾于对方之上,既不允许任何一方享有特权,也不
    2023-06-11
    388人看过
  • 重新概括《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法原则含义包括:1.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3.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4.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5.两审终审制6.法院定罪原则7.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刑事诉讼原则和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法律规范,反映了刑事诉讼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它与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任务紧密相连,是指导人们实现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价值目标的重要保证。(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
    2023-07-19
    285人看过
  • 浅论刑事诉讼疑罪从无原则
    疑罪从无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而是在刑事诉讼法里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根据该规定,如果证明被告人构成犯罪的证据没有达到确实充分的要求,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2024-04-13
    228人看过
  • “新三板”涉税事项处理的基本原则
    当前,随着新三板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家不断出台明确针对新三板的税收政策,针对新三板交易中的涉税事项,如果有明确规定的,适用具体的文件规定;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国发〔2013〕49号),“市场建设中涉及税收政策的,原则上比照上市公司投资者的税收政策处理”。因此,按照该文件的精神,对于立法空白领域,可以参照针对沪深两市的税收政策,以降低涉税风险。一、新三板挂牌是什么意思一板市场通常是指主板市场(含中小板),二板市场则是指创业板市场。相对于一板市场和二板市场而言,有业界人士将场外市场称为三板市场。三板市场的发展包括老三板市场(以下简称“老三板”)和新三板市场(以下简称“新三板”)两个阶段。老三板即2001年7月16日成立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则是在老三板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份有限公司申请股
    2023-06-22
    62人看过
  • 怎样理解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
    刑事诉讼法处分原则;1、对自首的犯罪分子,都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2、犯罪较轻的自首,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犯罪以后因罪行较重而自首的;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刑事诉讼原则与刑事诉讼法原则是什么我国刑事诉讼奉行的原则如下:1、侦查、检察、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2、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则;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4、依靠群众原则;5、审判公开原则;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等等。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公、检、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在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学中,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往往被称为“刑事诉讼之主义”。民国时期学者也有类似用法。《刑事诉讼法》第十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第十一
    2023-08-15
    426人看过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按照民事诉讼原则进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财产。附带民事诉讼就其解决的问题而言,是物质损失赔偿问题,与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一样,属于民事纠纷,但它和一般的民事诉讼又有区别,有着自己的特殊之处。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从实体上说,这种赔偿是由犯罪行为所引起的;从程序上说,它是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提起的,通常由审判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一并审判。其成立和解决都与刑事诉讼密不可分,因而是一种特殊的诉讼程序。正因为如此,解决附带民事诉讼问题时所依据的法律具有复合性特点:就实体法
    2023-04-21
    338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关于不起诉的原则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的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情形:1。犯罪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2、犯罪已过追诉期限的;3、经赦免处罚的;4、依照刑法告知处理的犯罪,未告知或者撤回告知等其他法律规定免除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诉讼法公开审理的原则是怎样的1、刑事诉讼是处于平等对抗地位、有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诉其纠纷,并请求裁判方解决其纠纷的活动。2、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和判决的宣告,都公开进行,允许公民旁听,允许新闻界依法公开采访、公开报道。《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023-08-07
    457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属于一般法吗,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
    刑事诉讼法属于一般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包括体现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以及具有法律约束力。一、刑事诉讼法属于一般法吗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具有普遍性,属于一般法。一般法与特别法:这是法的分类的一种,其是以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一般法:指对一般人、一般事项、一般时间、一般空间范围有效的法,带有一定的普片性。特别法:指对特定的人、特定事项有效,或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有效的法,具有明显局限性,如战争时期的法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分类,其相对性比之其他法的分类更为明显。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现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法律准则有着深厚的法律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思想内涵。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律原则。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必须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那些在法律适用
    2023-04-26
    280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的全面审查与上诉不加刑原则
    一、刑事全面审查原则1、有无上诉和抗诉既要审查上诉或者抗诉的部分,又要审查没有上诉或者抗诉的部分。2、事实、证据和法律既要审查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是否正确,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又要审查一审判决适用法律有无错误。3、刑事与附带民事部分既要审查刑事诉讼部分,又要审查附带民事诉讼部分。4、实体与程序既要审查实体问题,又要审查程序问题。5、共同犯罪问题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自诉人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上诉,或者检察院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抗诉的,第二审法院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共同犯罪案件,上诉的被告人死亡,其他被告人未上诉的,第二审法院仍应对全案进行审查。经审查,死亡的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的,应当宣告无罪;构成犯罪的,应当终止审理。对其他同案被告人仍应作出判决、裁定。二、上诉不加刑原则1、含义只有在被告人一方提起上诉的时候,上诉不加刑原则才能使用。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
    2023-03-27
    281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的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的区别
    一、什么是同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涉外诉讼适用的一般原则之一。外国人、无国籍人在民事诉讼上享有与本国公民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国际上通常称为国民待遇,指一国把给予本国公民的权利也同样给予外国人。但是,对外国的企业或组织是否适用同等原则,各国法律规定不一。同等原则是各国在维护国家主权,考虑承担的国际义务,以及国际关系中的互惠原则基础上,用的一项原则。二、什么是对等原则对等原则又称相互原则,涉外诉讼适用的一般原则之一。一国对于他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或给予方便时,他国也以相对应的规定限制或给予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相应的诉讼权利。主权国家之间应以平等、互惠为交往原则,在司法上应当相互尊重,不应加以岐视或限制。但由于各国法律规定不一,为体现互惠,形成对等原则。中国在涉外诉讼中,承认并适用对等原则。它也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国家间在某一方面相互给予平等的待遇。是以限制抵制限制的原则,目的是
    2023-04-12
    21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罚金
    词条

    罚金是指强制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作为一种财产刑,是以剥夺犯罪人金钱为内容的,这是罚金与其他刑罚方法显著区别之所在。... 更多>

    #罚金
    相关咨询
    • 刑事诉讼以什么为原则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10
      1、刑事案件以犯罪地管辖为原则。 2、法律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 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怎么规定的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2-15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在刑事诉讼之中的用以指导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正确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有: (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依法由专门机关行使。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
    • 什么是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原则?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2-23
      刑事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所进行的诉讼活动。 刑事诉讼为主、民事诉讼附带的原则: “两便”原则(既便于当事人诉讼,又便于人民法院审理):“双保护”原则(既保护刑事受害人合法权益,又保护民事受害人合法权益)。
    • 民事诉讼证据的三性原则是怎么回事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3-30
      证据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证据的“三性”,即: 第一,客观真实性,这是指诉讼证据必须是能证明案件真实的、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 第二,证据的关联性,这是指作为证据的事实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它必须是与案件所要查明的事实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从而能够说明案件事实。 第三,证据的合法性,这是指证据必须由当事人按照法定程序提供,或由法定机关、法定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调查、收集和审
    • 刑事诉讼法二百零三项第二项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20
      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2012年3月,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尊重保障人权写入刑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