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法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立为正确适用法律,及时有效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所以可以定论执行权属于司法权的范畴,司法权属国家独立适用法律的一项权力,具有中立性和被动性。这就首先要解决举证责任的问题。只有明确了举证责任,才能更好的行使司法权,使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以执行。谁主张,谁举证。这是诉讼程序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定,但对于执行程序中的举证责任,民事诉讼法中的执行程序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规定都没有一般性的原则性规定,可以从法理上和有关法条中做以下阐述:
一、从举证责任的法律渊源上来分析
诉讼法是程序法的一项具体规定,依照中国法律体系的规定,有三大诉讼法,在三大诉讼法中举证责任的规定是不一致的。刑诉法规定举证责任由公诉机关承担,也符合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规律,民诉法严格依照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定,但也有特殊的规定,而行诉法的举证则采用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属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从上述诉讼法中的程序渊源可以归纳出:举证责任依照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定为主,以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规定为辅的举证原则。当然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执行程序也应以此原则为主导,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由申请人,申请执行人,案外人来承担举证责任,当然也规定了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司法行为。
二、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执行程序中的举证责任有具体的规定。
执行程序中举证责任的内容应归纳为,首先申请执行人的举证责任,即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到期债权等,其次被执行人必须如实向人民法院报告其财产状况;再次中止执行案件的申请执行人要求恢复执行重新举证;最后法院依职权中止、终结执行案件自行调查收集证据和案件人异议的举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申请执行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其所了解的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钱索,被执行人必须如实向人民法院报告其财产状况。人民法院在执行中有权向被执行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公民个人,调查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对调查所需的材料可以进行复制,抄录或拍照,但应当依法保密。本条是关于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规定。并明确规定了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申请人提供;二是被执行人报告;三是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四是案外人提供。
(一)申请执行人举证
对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举证分为①对执行依据基本情况阐明,即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生效证明;②对被执行人基本情况举证,包括其自然状况,经常去向;③对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举证,包括其个人财产状况和家庭财产状况,个人和家庭经营的收入及存款线索;④要求返回物品的,应提供该物品的具体特征和存放地点;⑤被执行人表面无履行能力的,提供其财产在异地的线索和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举证。此外申请执行人对已中止执行要求恢复执行重新举证,更要举出恢复执行的原因,以利于法院恢复执行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对被执行人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举证分为①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生效证明;②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名称,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现在办公营业场所,注册资本等;③对被执行人经济状况,偿付能力的举证,包括被执行人年审情况,投资金额、盈利情况,开户银行名称、地点、账号等;④提供被执行人固定资产,企业存款等可供执行财产状况或线索;⑤对被执行人表面无能力履行的提供其隐藏、转移财产的线索,以及其到期债权的情况。
(二)被执行人报告
被执行人必须如实向人民法院报告其财产状况。又分为有一定履行能力但短期内无能力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履行和不能履行义务两种,要提供其收入经营情况,个人及家庭财产情况,以及个人和所抚养家庭成员的必要生活开支情况或者是被执行人的固定资产情况,生产经营情况,收支盈余情况,流动资金,固定资金情况,以及开户银行名称、地点、账号、和企事业、机关、团体法人的营业执照及年检情况。对于被执行人有到期债权、存款、公司债券、股票、国库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以及股息,红利等利益,应将这些凭证的兑付存放,管理情况如实向法院申报。
(三)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
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被执行人财产情况和案件中止、终结执行的依据。首先调查被执行人在有关单位尚未支取的收入情况,在金融机构的存款情况,调查被执行人隐藏、转移财产的情况,质押、留置、抵押在外的财产和被案外人无偿占有,使用或租赁的财产等,调查收集被执行人的在有关企业应得到的已到期的股息或红利和在股份有限公司中持有的记名式股票以及购买的记名式公司债券,在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法人企业中的投资权益或股权,以及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等;在被执行主体的变更中对被执行的分立,合并情况的调查,以及追加被执行主体时对其分支机构和其开办单位的情况调查等,其次案件中止,终结时为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对债务人破产情况和无财产可供执行情况,包括被执行生活困难,无财产,无收入来源不能履行其义务的调查,对被执行丧失劳动能力,或者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调查等。
(四)案外人提供。
案外人提供是举证责任在执行程序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它与审理程序中的举证责任有所不同,案外人举证就是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提供相应的证据。法院对执行异议和相应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中止执行或解除、撤销对该标的物的执行措施,并将该标的物交还案外人。
三、对现存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由于现行法律没有对执行中举证责任的明确规定,在执行过程中造成了诸多被动的情形。有些申请人认为只要把执行案件立在法院,法院就应当保证把案件执结。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无法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协助执行人员不协助,其他人认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没有维护法律实施的义务等等,这些问题,都为执行难增加了更大的妨碍,对于以上执行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意见:
1、建立明确的举证责任制度,特别是强调申请人的举证责任。首先明确申请人的举证期限,即在规定期限内不举证将承担执行不能的风险,法院在不能查明财产情况时应当中止执行。被执行人在举证期限内不如实申报财产,将受到法律严厉制裁,其次,为防止当事人举假证妨碍执行工作,应制定当事人举证实行保证制度,如果举假证,应承担法院为此支出的实际费用,造成损失的,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并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民事制裁。
2、建立明确的法院主动举证的规定。法院应该总结执行程序中的相关问题,限定法院在一定范围能主动调取证据,对法院执行不能的主动性限制有利于提高申请执行人的主动积极性。
3、建立明确的被执行人不举证致使生效法律文书无法执行的处罚制度。应对拒执罪进行细化,便于操作加大司法拘留的处罚力度,扩大对执行担保的处罚范围,例如在对担保财产执行的基础上,允许以人担保,可以对担保人进行人身罚,进而加大对被执行人的执行力度。
4、建立法制宣传制度和奖励制度。古人讲究法不可知,而威,只有加强法制宣传,才能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才能自觉的遵法、守法、自觉履行法律确定的义务。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上出发,应建立执行奖励制度进而鼓励其他人举报被执行人违法情况,配合申请人和法院监督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从而为执行工作创造良好和社会环境。宋兴林
-
论不完全履行归责事举证责任
130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执行异议诉讼程序中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是什么?
478人看过
-
过错责任原则中的举证程序是怎样的?
60人看过
-
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379人看过
-
执行程序中保证人履行责任后是否可以追偿
456人看过
-
论欺诈的构成与举证责任的配置
180人看过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
诉讼离婚程序中的举证责任具体指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28关于诉讼离婚中的举证责任的解答为离婚案件虽然涉及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子女抚养以及财产分割等诸多方面,但当事人在举证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证据不好收集,或不知从何下手。但民事诉讼的审理原则却是“谁主张、谁举证”,当事人一方不能在举证期限内举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往往要承担不利的后果,或自己的诉讼请求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因此,如何在离婚案件中收集证据及运用,就成为当事人尤为注重的问题。离婚诉讼的举证
-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中举证责任的概念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23举证责任的概念举证责任,就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举证责任的划分一、一般举证责任1、原告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2、被告对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二、特殊举证责任1、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
-
论述对到期债权的执行程序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25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交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后,执行法院应当向债务人发出冻结债权执行裁定和履行通知书,并向有财产可执行的银行、储蓄机构、车管所等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等。
-
行政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的合法程序是什么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0-29一、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规范性文件。二、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申请的事实。(三)在一起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被诉为侵害造成损失的事实。(四)原告应当承担举证责任的其他事项。
-
行政诉讼中负举证责任的是谁,被告有没有举证责任?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21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第三十七条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第三十八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