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主体是怎样变更的
对以下情况下的诉讼主体,可以进行变更:
1.原告或者被告在起诉前已经发生名称的变更或者发生分立或者合并的,人民法院在起诉阶段已经发现的,应当向原告释明要求其主动变更,重新提交起诉状。
2.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原告主体情况发生变更的,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变更:原告仅仅是名称变更的,通知原告以变更后的名称作为其称谓;原告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的,通知合并或者分立后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原告参加诉讼,合并或者分立后的组织不愿参加诉讼的,按原告自动撤回起诉或者上诉处理;原告的主体资格终止的,由权利义务的承继人作为原告一方当事人参加诉讼,其权利义务承受人不愿作为原告参加诉讼的,则应视为其自动撤诉处理。
3.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主体发生变更的,如果原告未提出变更被告的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主动变更被告一方当事人。被告一方主体资格终止的,原告可以申请变更其权利义务承继人作为被告,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变更被告。
4.一审裁判作出后,一方当事人提出上诉,在上诉后至二审终结前,当事人的主体情况发生变更的,二审法院不应因此而将案件发回重审,可以直接将变更后的主体作为诉讼当事人。
附带民事诉讼主体不适合怎么办
附带民事诉讼主体不适合则驳回起诉。
附带民事诉讼中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
(一)刑事被告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
(二)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
(三)已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五)其他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四十三条
附带民事诉讼中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
(一)刑事被告人以及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侵害人;
(二)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
(三)死刑罪犯的遗产继承人;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五)对被害人的物质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其他单位和个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亲友自愿代为赔偿的,应当准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
-
民法典中欠条债权人如何变更诉讼主体
489人看过
-
合同的主体变更如何变更主体
171人看过
-
民诉庭前变更诉讼主张
357人看过
-
律师在民事诉讼中如何认定诉讼主体
413人看过
-
如何进行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代理人变更
250人看过
-
民事主体和民事诉讼主体的区隔
411人看过
遗产继承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民法典删除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并且规定了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 更多>
-
变更诉讼主体裁定书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21有法定的当事人变更,是根据法律明文规定的,比如诉讼中当事人一方死亡,其继承人承继诉讼,等等。另外一种是任意的当事人变更,是依当事人意思而为的变更,各国都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多国家在司法实务中都有相关判例出现,并且有学理支撑。但是我国并没有任意当事人变更理论,因此我国有研究、引入该理论的必要。
-
民事诉讼案由变更应该如何做重庆在线咨询 2024-08-2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五条: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根据上述规定,从当事人主义的角度出发,法院释明案由的变更应当经过以下程序: ①征询原告是否同意变更案由。人民法院相应变
-
如何进行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代理人变更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03民事诉讼中变更诉讼代理人的申请应当书面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对方。诉讼代理人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进行诉讼活动的人。除法律规定当事人必须亲自提起诉讼的案件外,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自诉人、民事诉讼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均可由诉讼代理人代理。
-
民事主体变更姓名、名称的,变更前安徽在线咨询 2021-12-28自然人决定、变更姓名,或者法人、非法人组织决定、变更、转让名称的,应当依法向有关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民事主体变更姓名、名称的,变更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其具有法律约束力。
-
如何变更民事上诉状安徽在线咨询 2024-09-02上诉状已送达对方当事人的不能修改,但你可以另写一份增加/更改上诉请求书,只要在上诉期限内法院就可以再次送给对方; 另外,上诉状只是证明你方不服原判决,具体的事实和依据你可以在庭审中重新申明,对你的影响不会很大的,特别是在民事审判中,重要的还是看你在庭审时提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