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死亡罪构成要件,该罪与故意伤害致死怎么样区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0 21:24:15 63 人看过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构成要件,该罪与故意伤害致死怎么样区分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

该罪与故意伤害致死的区分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

过失伤害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主观故意为前提。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故意伤害罪怎么样处罚,哪一些情形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按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的情形:

1、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的,

2、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致人伤残的,

3、虐待被监管人,致人伤残的,

4、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的,

5、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

6、非法组织卖血或者强迫他人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八十九条 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2日 18: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怎么区分
    一、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怎么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而引起死亡的,就是刑法上的意外事件,行为人对此不应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交通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划分责任交通过失致人死亡划分责任的方法:由交管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责任。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均
    2024-01-09
    412人看过
  • 本案范某构成故意伤害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2005年8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范某在一商店门前玩,见同村的唐某骑脚踏三轮车经过,便开玩笑地说“鬼子(指唐某),你的‘宝马’还可以嘛,搭了两个人还装了一把柴”,并朝脚踏三轮车后载的柴木踢了一脚。三轮车走过几米后,搭乘车坐在柴木上的宋某叫唐某停车,并下车捡了一块重约5斤的大石头向范某的脚下砸去。范某跳起躲开后,即冲上前去,从后面抱住宋某的脖子说:“你还敢打我!”然后将宋某摔倒在地。宋某头部触地,当即不醒人事,伴有呕吐等症状。范某将宋某扶起,并拦了一辆班车由宋某的妻子送宋某去就近的诊所治疗,自己则主动到派出所投案,如实交代了主要犯罪事实。同月25日,宋某经医治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宋某系颅脑损伤致死。【评析】对范某的行为是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范某的行为属典型的突发性间接故意犯罪行为,应定故意伤害(致死)罪。另一种观点认为,范某的
    2023-06-01
    248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和故意伤害罪哪个重
    一、过失致人死亡和故意伤害罪哪个重然而,若这两种犯罪行为皆导致了无辜生命的消逝,那么就量刑层面上而言,显然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更为严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相关法规,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最高刑罚为七年有期徒刑,如若情节轻微,亦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相比之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法定最高刑罚为死刑,法定最低刑期也需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罪怎么处理若犯罪分子有意伤害他人,却又不幸导致了他人
    2024-07-23
    239人看过
  • 如何认定故意伤害致死罪和过失伤害致死罪
    一、如何认定故意伤害致死罪和过失伤害致死罪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的界限认定有一定的复杂性。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它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结果却出乎意料的造成了死亡(即对死亡结果,行为人属于过失)。二、故意伤害罪的常见特征是什么故意伤害罪的特征如下:1.客体要件:故意伤害中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3.主体要件: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
    2023-09-25
    112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死罪和过失致死罪的区别及其适用条件
    故意伤害死亡显然是建立在故意伤害的前提下的,而过失死亡没有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在故意伤害致死的情况下,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客观上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发生往往表现出过失的心理态度。二罪的根本区别在于,前罪有伤害他人的意图,其死亡结果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然后犯罪没有故意犯罪,因过失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死罪量刑标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故意伤害罪的量刑起点的确定1、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1)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3)以特别残忍
    2023-07-05
    453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且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
    2023-06-11
    438人看过
  • 怎样区分过失致人死亡和意外事件
    一、怎样区分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有相似之处,表现在都没有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客观上又都发生了结果,但前者是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后果是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在这个问题上,应根据前述判断基础、判断方法与判断标准,全面、客观、准确地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从而正确区分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事件已经发生,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已清楚地展现出来,故不应由此逆推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这种做法容易扩大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范围。正确的方法是,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
    2023-02-17
    363人看过
  • 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的条件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客体要件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一般侵害自己的身体健康权不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主体要件是16周岁以上的行为人,即必须达到法定负刑事责任责任的年龄才能被判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客观方面要件是行为人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并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主观方面要件为故意不包括过失。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故意伤害罪一般是指,故意非法对他人身体造成一定严重程度伤害,要受刑法惩罚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触犯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嫌疑人,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果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那么犯罪嫌疑人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会被法院判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徒刑或死刑。《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
    2023-07-01
    282人看过
  •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变成故意伤害罪
    基本案情:2009年10月30日21时许,浍南中学一女学生在浍河堤坝上分别打电话叫其同学吴某、朋友张乙骑摩托车接她回去。在浍南中学附近的吴某接到电话后,和王某骑一辆摩托车去接该女生。社会青年刘某和王某电话联系后,随即带许某等几个“90”后少年,从浍南中学附近分乘三辆摩托车来到浍河堤坝上,并对女学生进行羞辱、戏弄。该女生再次打电话叫朋友张乙来堤坝接她,刘某则扬言:如果张乙敢来就打他。张乙在家中接到电话后,就和同伴骑一辆摩托车前去接人,路上遇到迎上来的刘某等人,说过去接人就要被打,即未敢过去,当即原路返回。刘某却不依不饶,骑一辆摩托车带王某、许某(均因寻衅滋事被判刑)等3人沿堤坝追撵几里路,将张乙和同伴二人拦下,将其从堤坝上打到堤坝下,又从堤坝下追打到堤坝上。殴打中,张乙手持一把尖刀将刘某右臀部、左大腿根部刺伤,又将摔倒在地的许某左胸背部刺伤。刘某被送到五河县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
    2023-04-19
    402人看过
  •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吗
    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减轻处罚,什么情况下免除处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司法实践,对防卫过当行为裁量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情况:(1)防卫行为的起因;(2)防卫所保护利益的性质;(3)防卫过当所明显超过限度的程度及造成危害的轻重;(4)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当时的处境;(5)造成防卫过当的原因。对防卫过当的犯罪人,在处理时应当正确适用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款,依法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审判实践看,对防卫过当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5条和233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可以使用缓刑;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应当免除处罚。对于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4条和第232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应当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的,可以适用缓
    2023-08-03
    277人看过
  • 故意伤害和过失致人死亡哪个罪行重
    一、故意伤害和过失致人死亡哪个罪行重?两种罪行都很严重,没有可比性,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如下:1、犯罪分子主观愿意不同。故意伤害罪的观愿意是故意,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产观愿意是过失。2、处罚不同。故意伤害罪量刑一般比过失致人死亡罪重,故意伤害罪最高可以判处死刑。二、故意伤害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处理流程有哪些?1、侦查立案。侦查机关接受报案人或控告人的举报,或侦查机关自行发现犯罪线索,予以立案侦查。2、移送审查起诉。侦查机关侦查终结,认为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向人民检察院提请公诉,提交起诉意见书,并附全案证据。3、提起公诉。检察院经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案件进行审查,对认为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证据不充分的案件,退回补充侦查。4、法庭审判。人民法院受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组织控辩双方对证据进行质证、辩论,听取被告人的陈述,综合全案证据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5、执
    2023-04-20
    480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伤害与死亡要有直接联系吗
    一、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伤害与死亡要有直接联系吗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紧密联系。关于故意伤害致死罪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具体特性:首先,从客观层面来讲,该类犯罪主要体现在不法侵害他人人身健康的行为中,且因此而导致了受害者的死亡这一严重后果;其次,从主观层面来看,实施此类犯罪的行为人明确知道其自身的行为将会对他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同时对此持希望或放任的态度,但他们却并未期望或者放任受害人的死亡产生,换言之,他们在主观意识上充斥着故意伤害与过失的双重罪责。《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吵架致人死亡要坐牢吗在因争吵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中,需要依据实际情
    2024-02-16
    491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致人死亡有哪些区别?
    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致人死亡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意外事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2、是否构成犯罪。过失致人死亡是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意外事故,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尽管行为人的行为已造成损害结果,但行为人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3、承担责任不同。过失致人死亡既要承担刑事责任,也要承担民事责任。意外事件根据因果关系承担民事责任。综上所述,酒后追赶将他人推倒致其死亡,属于过失致人死亡。二者在承
    2023-06-17
    165人看过
  • 什么是过失致人重伤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有什么区别
    一、什么是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过失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身体杖是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其客体为身体即自然人的躯体,包括四肢、五官及毛发、指甲等。假肢、假牙等已构成肢体不可分离的一总分,亦应属于身体,但可以自由装卸的则不属于身体。(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伴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认定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构成过失重伤罪,法律不仅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他人实际的伤害结果而且要求这种伤害只有达到重伤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其二、构成过失重伤罪,还要求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即行为人的行为直接地、必然地造成了这种重伤结果,行为人的行为是造成这一重伤结果的决定性的、根本的原因。如果重伤结果的产生,并不是由该行为人的行为所直接决定的,也就不能追究行为人过
    2023-04-28
    12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如何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伤害致死罪, 故意伤害致死是否过失致死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15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罪的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造成的死亡结果,则是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因此,不能把所有的“故意”殴打致人死亡的案件,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殴打不等于伤害,一般生活上的“故意”不等于刑法上的故意,如果行为人只具有一般殴打的意图,并无伤害的故意,出于某种原因或条件引起死亡结
    • 故意伤害罪中的故意伤害中的过失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27
      我国刑法中的故意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方面的心理要素。认识要素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包括了对自己行为的内容、性质、对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明知。表面上看,本案中李某的行为似乎是符合刑法的认识要素的。就像张文认为的“从打击的部位和死亡结果来看,足见其砸击力度之大,下手之狠,绝非失手所能使然”。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刑法上的故意和过失在认识要素上是不同的,确切的说是在认识的
    •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4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 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 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 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
    • 2022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伤害致人死亡区别有哪些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26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如何界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09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都没有杀人的故意,但是都造成了死亡的结果,很难区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界定呢?构成犯罪就要受处罚,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下文为您解答。一、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界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犯罪构成的特征是:(1)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并且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2)主观方面,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