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合同欺诈的认定依据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0-31 12:33:30 392 人看过

一、一般合同欺诈的认定依据有哪些

一般合同欺诈的认定依据有欺诈人有告知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实事实欺诈的故意;因欺诈行为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对方因错误认识而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欺诈具有不正当性,超出了法律、道德或交易习惯允许的限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合同欺诈与诈骗的区别?

合同欺诈与诈骗的区别如下:

1.目的不同。诈骗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民事欺诈的直接目的是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最终目的是通过履行合同获得经济利益;

2.手段不同,民事欺诈只有辅助欺骗行为,诈骗有核心欺骗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人实施的欺骗行为是订立合同的辅助手段,可称为辅助欺骗行为,行为人与他人答订、履行合同本身不是欺骗。通过签订,履行合同的方式实施诈骗,行为人与他人签订,履行合同本身就是欺骗,这种欺骗行为是实现非法占有目的的必要手段,没有这种欺骗行为则不能成立诈骗,可称为核心欺骗行为;

3.法律关系不同。民事欺诈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的法律关系,诈骗行为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不因诈骗行为而形成合同的法律关系;

4.民事救济的可能性不同,因民事欺诈造成他人经济损失,被欺诈的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获得救济。诈骗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往往采用隐匿身份,住址等方式致使双方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被害人无法通过民事诉讼途径主张权利;

5.法律后果不同,诈骗行为应受治安行政法或刑法制裁,民事欺诈受民法调整,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未达数额较大的,应受治安外罚,而通过民事欺诈方式获取财物数额再大,也不可能构成诈骗罪,通过民事欺诈方式订立可撤销合同或无效合同,产生撤销权,返还财产,赔偿捐失等民事上的法律后果。

三、合同诈骗被判几年

合同诈骗罪根据诈骗数额以及犯罪情节分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同时并处或单处罚金、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05: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检察院认定诈骗的依据有哪些
    一、检察院认定诈骗的依据有哪些当符合以下四项基本要素时,则被视为构成诈骗罪:1、犯罪的客体:即侵犯的是公共财产或个人财产的所有权;2、犯罪的客观方面:其展现的行为形式主要是通过使用欺骗的手段来获取金额较大的公私财产;3、犯罪的主体条件:犯罪主体可以是任何自然人或者企业法人,只要他们具备了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年龄和相应的法律能力就足够满足犯罪要求;4、犯罪的主观特征:包括行为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持有明确的故意认知,而且这种故意的行为目的是企图非法获取公共或者私人财物。《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检察院认定交通肇事罪标准是多少关于交通肇
    2024-07-05
    187人看过
  • 根据什么来判断合同欺诈的依据
    一、根据什么来判断合同欺诈的依据合同欺诈的认定依据:欺诈人有告知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实事实欺诈的故意;因欺诈行为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对方因错误认识而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欺诈具有不正当性,超出了法律、道德或交易习惯允许的限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遭遇合同欺诈后能否撤销合同合同欺诈可以撤销合同。当事人因受欺诈而订立合同的,有权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欺诈之日起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期限届满的,撤销权消灭。三、合同诈骗跟合同欺诈区别合同诈骗跟合同欺诈区别如下:1.行
    2023-10-11
    150人看过
  • 嫖娼的认定一般有哪些证据
    一、嫖娼的认定一般有哪些证据1、嫖娼的认定一般有以下证据:(1)犯罪嫌疑人的申述。在陈述中,嫖客与其发生性关系。同时,之间有金钱交易关系;(2)民警的抓获记录。由目睹现场情节的民警自书或口述的证词;(3)其他证据诸如遗留现场的物证,都是证明卖淫嫖娼案件的证据。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嫖娼被抓到怎么处罚1、对卖淫嫖娼者,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2、对具有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卖淫嫖娼、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初次卖淫嫖娼、因生活所迫初次卖淫等属于“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3、对卖淫嫖娼人员,除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外,可以依法予以收
    2023-08-08
    170人看过
  • 借款合同欺诈的认定依据与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借款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如下: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2、以伪造、变造、作废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为担保的,此处票据主要是指可以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4、收受对方支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跑;5、以其他方式骗取对方财产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和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的除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骗取对方交付的货物、付款、预付款、定金等财产的一切手段,只要行为人实施上述欺诈行为,均可构成本罪。借款合同欺诈让还高利息怎么办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借款合同存在欺诈行为的,出借人要求偿还高利息的,合同是无效的,借款人可以要求撤销合同,只返还借款的本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
    2023-07-09
    177人看过
  •  合同有效性的认定依据
    摘要: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合同中所包含的内容以及签订合同时所采用的形式要件是否具备。当事人可以约定附条件,但若不具备相应要件,则合同无效。具体来说,行为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欠缺、意思表示不真实或标的不确定且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都会导致合同无效。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合同中所包含的内容以及签订合同时所采用的形式要件是否具备。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合同无效情形有:1、行为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欠缺;2、意思表示不真实;3、标的不确定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合 同 无 效 情 形 有 哪 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五十条规定,非法垄断技术或者侵害他人技术成果的技术合同无效。同时,根据该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是无效的。因此,技术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1. 非法垄断的技术合同;2. 侵害他人技术成果的技术合同;3. 恶意串通,损害
    2023-10-02
    239人看过
  • 开发商欺诈销售依据哪一条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房产营销活动中是否涉嫌欺诈行为的评价标准,主要涵盖了下列几种常见状况:首先,当开发企业在销售现房阶段,有可能以低劣房屋混淆、冒充成符合相关质量标准或表现出色的商品住宅进行推销;其次,开发企业也有可能在售卖现房的过程中蓄意隐匿房屋的真实实用面积,借此实现高额利润的目的;最后一类情形则是,将原本合乎品质要求的住宅伪装成声誉良好的建筑工程,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迷惑广大消费者,最终导致消费者承受更高的房价来购买。《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发布商品房销售宣传广告,应当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
    2024-04-22
    477人看过
  • 保险诈骗罪的既遂认定有哪些依据
    一、保险诈骗罪的既遂认定有哪些依据对于保险诈骗罪既遂认定标准,世界各国虽有不同的规定,但大多数均认为保险诈骗罪是行为犯,但我国将保险诈骗罪规定为结果犯而非行为犯,跟据我国刑法规定,数额较大是保险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之一,也即只有保险诈骗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否则就不构成犯罪。二、构成保险诈骗罪的行为有哪些行为人具备以下行为方式之一,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构成保险诈骗罪: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3.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4.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5.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三、保险诈骗罪应当如何处罚保险诈骗罪的处罚:1.触犯本罪的,一般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
    2023-12-17
    370人看过
  • 合同欺诈会坐牢吗,有没有法律依据
    合同欺诈一般不会坐牢,但是如果存在利用合同诈骗,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会坐牢。如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
    2024-04-24
    433人看过
  • 如何防止合同欺诈?合同欺诈的形式有哪些
    如何防止合同欺诈首先,应根据是否超出业务范围来判断项目的真实性与另一方讨论合作项目,并详细了解另一方的业务范围。如果另一方在合作项目中的行为超出其工商登记批准的经营范围,则另一方的行为至少是违法的,应予以高度重视。如有必要,请咨询法律专业人士。避免在头脑发热时扔很多钱的行为。承认合同公证和见证的内容一般来说,公证和见证的内容只能证明双方在合同上的签名是真实的。签名的真实性不一定是合同内容本身的真实性。因此,在签订合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意,不要轻易被合同的外部形式所蒙蔽III.对于第一个交易对象,核实对方人员和单位的真实性,制造商应检查对方人员和单位的身份证或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实其真实性,以防止犯罪分子使用虚假身份和单位进行欺诈IV.注意交易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尽管犯罪分子已经提出了许多隐蔽的欺诈手段,它们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无迹可寻的,这就要求企业更加关注交易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多次交易后交
    2023-05-07
    466人看过
  • 欺诈胁迫合同是否有撤销的法律依据?
    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可以撤销,当事人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撤销合同。合同撤销后,自始至终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四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下列合同:(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订立合同明显不公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方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的方式订立的合同。当事人要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欺诈胁迫合同多长时间能判撤销欺诈胁迫合同撤销期间为一年。当事人被欺诈的,这个期间自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被欺诈之日起计算;当事人被胁迫的,这个期间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都是计算一年。如果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将消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3-07-02
    412人看过
  • 诈骗罪的认定标准一般有哪些
    一、诈骗罪的认定标准一般有哪些诈骗罪的认定标准一般有以下的3点: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罪通常是指,为了非法占有,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徙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合同诈骗罪行为方式的认定标准有哪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
    2024-02-05
    356人看过
  • 有欺诈行为的合同有哪些
    有欺诈行为的合同的主要方式:1.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4.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5.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认识上,人们对合同欺诈行为易产生混淆,如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犯罪相等同。一、民法典以欺诈行为签的合同有效吗民法典以欺诈行为签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签订欺诈合同,还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2023-03-01
    59人看过
  • 房屋合同欺诈一般诈骗一样吗?
    一、房屋合同欺诈一般诈骗一样吗?不一样,民法上的欺诈与诈骗罪常常发生规范竞合,也就是说凡是构成诈骗罪的行为都同时构成了民事上的欺诈,但构成民事欺诈却不一定构成犯罪。因为许多民事欺诈只是故意陈述虚伪事实和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并从事民事行为,而并没有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合同诈骗罪也是一种合同欺诈行为,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表现为:行为人都实施了欺诈行为;这种欺诈行为都是行为人故意作出的,往往会对受欺诈方造成损失;在法律后果上,所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归于消灭。但两者也有区别,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在故意的内容、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适用的范围不同。合同诈骗罪不仅适用于合同订立阶段,也适用于合同履行阶段。而合同欺诈仅适用于订立合同阶段。(2)主观故意有所不同。诈骗罪在主观上必须以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为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无资格订立合同、无
    2024-01-16
    382人看过
  • 认定阴阳合同的依据
    阳合同是无效的。阴合同的制定符合法律规定时即为有效。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阴阳合同分为阳合同和阴合同,阳合同是对世人外界公布的一份合同,可以被外界所知道的所了解的,但这种阳合同是不按照当事人双方的意愿形成的,可以来说算是个虚假合同,是不会被法律所认可的。而阴合同是不对世人所公开的,但其实是真正双方交易的所认可的内容,所以同样法律也承认这份阴合同是附带有法律效力的。但法律承认这份合同有效的前提是:这阴阳合同内容的制定一定不要触犯法律的威严,符合法律制定规定,否则无论是阳合同还是阴合同都不会被法律所认可,都会受到法律的深深地谴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一、阴阳合同是不是违法的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
    2023-03-08
    18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合同诈骗如何认定与合同欺诈认定的法律依据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9-13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认定主要看两者的主观目的。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合同形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合同欺诈行为中,行为人是意图通过合同的履行而实现不法利益。
    • 合同欺诈怎么认定, 合同欺诈的情形有哪些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9
      一、合同欺诈怎么认定1、欺诈人的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2、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指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即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而虚构事实、变更事实或隐瞒事实的行为。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产生错误认识被欺诈人的错误非因自己疏忽大意之故
    • 一般的买卖合同有哪些欺诈行为?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09
      、买卖合同欺诈的情形: 1、假冒合同主体进行欺诈 在生活实践中,犯罪分子往往本身不具备成为买卖合同卖方主体或买方主体的资格,而利用种种手段掩盖或隐蔽其真实身份,制造假象,使被害当事人与之签约,以达到获取不法得利的目的。 2、利用被欺诈方心理进行欺诈 这种形式的欺诈往往出现在即时结清的买卖合同中,犯罪分子抓住被欺诈方某些心理进行欺诈,犯罪分子往往将几种手法同时使用,使被害方上当受骗,而事后无法找到诈
    • 欺诈房屋租赁合同的规范法律依据有哪些
      辽宁在线咨询 2023-10-02
      欺诈房屋租赁合同的申诉是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对该民事行为予以撤销。对于欺诈人具有欺诈的故意并已实施欺诈的行为,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基于错误认识作出意思表示的房屋租赁合同无效。关于欺诈房屋租赁合同如何申诉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工伤认定的依据有哪些?工伤认定的依据有哪些?工伤认定的依据是?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06
      员工因为工作原因,受伤,患职业病被认定为工伤的,员工所在的用人单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赔偿员工的医药费,精神损失费等等。所以对于受伤的员工来说,工伤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工伤认定,自然的是需要被认定为工伤的,所以应该具备一些被认定为工伤的依据。那么工伤认定的依据有哪些一、工伤认定的依据工伤认定是指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规定,确定职工的受伤或患职业病是否是因工造成的。目前适用的认定工伤的主要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