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前财产能否留给子女
婚前财产能留给子女,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夫妻一方享有处分权,其可以将自己所有的婚前财产给子女,我国全体公民对于自身的合法收入都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支配。但是如果双方约定婚前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处分婚前财产应当经过另一方的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婚前财产证明怎么写的
婚前财产证明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婚前财产(含债务)的名称、数量、规格、种类、价值、状况等;上述婚前财产的归属;婚前财产的使用、维修、处分的原则;其他约定。如婚前债务如何清偿的约定、婚前财产孳息归属的约定等。
三、结婚前做财产公证有什么利弊
结婚前做财产公证的利:
1.有利于保证婚姻家庭的稳定性,避免那些出于功利目的的婚姻。通过婚前财产公证这种形式,将使夫妻双方的财产各自独立,地位相对平等。
2.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申请人根据我国《民法典》对婚姻双方的各自财产确定为个人所有,明确分清了财产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得到的保护。
3.有利于及时防止和惩治违反民法典的行为,避免离婚时因无法确认婚前财产而导致家庭内部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也有利于法院分清婚前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更好地处理讼案。
4.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
结婚前做财产公证的弊:
1.婚前财产公证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夫妻之间的感情。
2.婚前财产公证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如果夫妻在结婚前进行了婚前财产公证将房屋等财产归男方所有,而十几年双方有了子女,但是尚未成年,在这时候发生婚变,男方抛弃了女方和孩子,女方在婚前公证时一无所有,那么她和孩子的处境将会十分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n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n(二)意思表示真实;\n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婚前父母赠与的财产给子女能否共有?
111人看过
-
在子女结婚前,将财产给子女是否更为稳妥?
124人看过
-
婚前个人财产中的财产能转给离婚后子女吗
282人看过
-
儿子的婚前财产能否转移给父母?
72人看过
-
婚前房产留给儿子再婚老伴能否分配
152人看过
-
离婚时能否将婚前财产和子女分离?
96人看过
-
婚前财产能否继承,子女有权继承婚前房产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24双方的子女没有直接继承权。 1、亲生子女对自己的父母的财产有继承权。 2、再婚时继子女已成年,继子女无继承权。 3、婚前的财产是个人财产,婚后不会变为夫妻财产。 4、有结婚证的合法夫妻之间享有对方财产的继承权。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
-
婚前财产出于子女个人还能继承给子女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13再婚房产属于婚前财产,所有权人去世,其子女、继子女都可以继承。在没有遗嘱的情形下,子女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继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抚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
-
女儿去世婚前财产能否写遗书给父母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27婚前财产只要出于当事人自愿是可以写进遗嘱的。婚前财产属于一方个人财产,个人具有处分和支配权,所以可以写遗嘱。法律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民法典》的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
婚前女方给的房子婚后是否属于共同财产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15您作为男方,婚前买房登记在女方名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首先要看双方对于房产的归属是否有协议,有协议并且有效就按照协议约定,无协议要看房产的出资、是否是具有婚意的购房。有以下情况: (一)男方全款购房,此情况就要看是否是具有婚意的购房,如果男方为了结婚才买的房产,购买时间离结婚登记时间相近,法院可以认定为是共同财产,如果男方并不是为了结婚买房,只是在同居期间购房,法院处理此房产会酌情判决,在双方都
-
是否可以离婚财产留给孩子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61、父母离婚可以将财产留给孩子,但该决定必须是父母一起决定的,如果只是为了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夫妻财产时,对转移财产的一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二百零八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