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应用指引(草案)》中的“递延费用”和“应计费用”在《新准则应用指引(草案)》中首次出现,只有在《固定资产准则解释》中明确,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不得递延或计提,而是保留在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中。会计科目说明中“待摊费用”的解释如下:
(1)本项用于计算企业发生的、一年内(含一年)本期及以后期间应承担的费用,包括预付的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季节性生产企业停工期间的费用以及本期及以后期间应当承担的其他费用。(2)本科项目按费用项目明细核算。(3)预付费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向保险公司预缴的财产保险费和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在预缴时借记本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财产保险费在保险有效期内平均摊销,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在租赁期内平均摊销。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项目,贷记该项目。
2。企业发生其他待摊费用时,借记该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按受益期平均分期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发生但尚未全部摊销的费用金额。”账户说明中“应计费用”的说明如下:
1。本账用于核算企业按规定从成本中预提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如应计租金、保险费、短期借款利息等;二是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第三,企业应按规定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贷记本账户已计提并计入当期成本的费用。在实际支出中,借记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实际发生的费用大于应计金额的,作为应分摊的费用。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支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实际支出与支取金额的差额。”这种治疗方式,与过去相比,几乎没有大的变化,我们很容易接受。
在新标准适用指南草案中,很少有人认为新标准适用指南草案中的“预付费用”和“应计费用”会有如此大的变化。首先,我们发现在对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解释中,将“待摊费用”和“应计费用”从报表项目中删除,仅在报表说明中说明如下:
“如果企业的待摊费用在期末有余额期间,则应反映在“预付款”项中。
如果企业的预提费用期末有余额,则应反映在“预收”项中。
则在会计科目中,“预提费用”和“预提费用”也被删除,而这两门学科的会计内容,随处可见。
但后来我们发现,在“新旧科目衔接”中,赫然写着“新标准设置了”物资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材料和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购销差价“、”等对于商业货物、委托加工材料、委托销售货物、待摊费用和其他项目,“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内容与原系统相同,“新系统设置了“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科目,“预收帐款”、“寄售货物”、“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和“预支费用”,其核算内容与原系统相应科目相同,有错误。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在申请指南草案中,处理这两个科目的初衷应该是:销户,如果过去有结余,应该暂时列入“预付款”和“预收款”(纯属猜测)。
新标准应用指南正式草案中的“递延费用”和“应计费用”已经公布。我迫不及待地想找到“递延费用”和“应计费用”的内容。关于这两个问题,从头到尾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报表项目和会计科目上,与草案一样,这两个项目和科目都被删除了,但原来带有一点符号的报表说明已经不见了。
到目前为止,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待摊费用”和“待摊费用”已经消失。下面是如何计算原“代垫费用”和“代垫费用”的相关内容?第一个执行日的“待摊费用”和“待摊费用”余额如何处理?没有答案。
在《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专家工作组意见(草案)》中,对《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专家工作组意见(草案)》中“预提费用”和“预提费用”的问题有答复,
以“提取费用”为主题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没有单独设置“预付费用”和“预付费用”。但在日常核算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增加这两项。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按照应分摊和应计项目的余额,列示为“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流动负债”。
新标准下如何计算“递延费用”和“应计费用”没有明确的解释,但毕竟有一种说法。后来,专家们可能觉得这句话有失妥当,于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专家工作组意见第1号》正式发布时删除了这句话。个人不成熟的理解或猜测根据新指引相关内容的变化过程,我认为我们似乎应该这样考虑“预支费用”和“预提费用”的问题:
预支费用,如预缴保险费、预缴租金,等,仍然可以纳入预付账款核算(至于“预付费用”的使用,不管该科目是否为“预付账款”),但实际发生的费用,没有明确的期限,原在一年内通过估计和判断分期承担的(如固定资产修理费等),按新准则精神在发生时核销一次。第一个执行日的“待摊费用”余额不作调整,但该部分“待摊费用”不属于上述可计入预付账款会计处理的内容的,只能在第一个执行日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预提费用”的原核算内容,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应计提的,应按其性质记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在新标准下,过去经常发生的、证据不足、随意性强的应计费用不能计提。在第一个执行日的“应计费用”余额中,符合负债定义的部分转入相应的应付账款,不符合负债定义的部分只能核销,按上期差错更正原则处理。因此,递延费用和应计费用的核算内容并未完全取消。应该说,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递延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些费用很难预测受益期。笔者认为,这种理解似乎是新会计准则的初衷,避免了与权责发生制不一致的问题。
-
新会计准则下如何处理递延费用
233人看过
-
如何处理新准则下的待摊费用和应计费用
363人看过
-
在新标准中,有几种处理递延费用和应计费用的方法
426人看过
-
新会计准则下成本费用的纳税调整
178人看过
-
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对开办费的新规
138人看过
-
新旧会计准则对递延收益的不同界定
145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如何计算和解决诉讼费用的相关规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5-01-06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价额,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1. 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 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3. 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4. 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5. 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6. 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7. 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
-
诉讼费用计算器相关规定是什么,诉讼费用计算器相关规定是怎么样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12案件受理费根据案件类型以及诉讼标的额决定,诉讼费用计算器相关规定:《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
-
会计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率怎么计算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17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率计算公式:借款的资本化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在新准则中,为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的一般借款,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而在旧准则中,为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的一般借款并不纳入利息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新准则规
-
递延所得税费用怎么计算天津在线咨询 2024-05-08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是,递延所得税费用等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减去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减去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的金额加上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的金额。递延所得税费是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
-
房产证相关费用计算标准广东在线咨询 2025-01-21办理房屋买卖时,双方需要缴纳的税费如下: 1. 增值税: - 如果个人购买的房屋不足2年,且对外销售,则需要按照房屋价值的5%缴纳全额的增值税; - 如果个人购买的房屋满2年但不满5年,且对外销售,则销售收入减去购买住房价款后的差额需要按照5%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 如果个人购买的房屋满5年,则免征增值税。 2. 土地增值税: - 如果房屋满5年,则免征土地增值税; - 如果房屋不满5年,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