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工资不发怎么样投诉
单位不发工资投诉具体如下:
1、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局投诉。
2、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投诉。
另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或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单位不发工资条违法吗
单位不发工资条是违法的。用人单位必须以书面形式来记录劳动者的工资数额、发放时间等事项,并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否则劳动者可以投诉该单位或者要求单位及时提供。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
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三、单位不发工资条怎么办
单位不发工资条,劳动者可以催告单位及时向其发放;如果单位拒不发放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去提出举报、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单位发放。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
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
单位发工资不给工资清单到哪里投诉
110人看过
-
单位不发工资投诉了有用吗
392人看过
-
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找什么部门投诉
139人看过
-
用人单位不发工资可以打12333投诉吗
166人看过
-
去哪投诉单位扣员工工资
447人看过
-
高温补贴不发怎么投诉用人单位?
401人看过
-
公司不发工资怎么投诉,单位不给发工资,到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24从你反映的情况看,公司在两个方面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一是无故拖欠和克扣工资;二是违法辞退。公司均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无故拖欠和克扣工资。按有关规定,公司应承担的责任是 ①全额补足工资的差额 ②按补足部分的25%支付经济补偿金; ③员工可随时解除合同,公司应按员工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一般以12个月为限); ④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公司按补足部分的一至五倍支付赔偿金 2、
-
工资不发单位投诉电话四川在线咨询 2022-04-221、拖欠工资的,可以到劳动部门的保障监察大队投诉,也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首先应该到所在市区的劳动局对你公司进行投诉,劳动监察大队会对此立案,留下你的基本资料.然后去你公司调查了解,事情属实他们会出面调解,并警告你公司的行为已违反劳动法,遇到拒不执行的公司他们会强制执行. 单位拖欠工资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你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解决: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 2.也可以直接申
-
怎样投诉工资单及不发工资?江西在线咨询 2022-06-09不发工资条可以去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给付劳动者工资,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给劳动者发放工资条。
-
用人单位不发工资,应该怎么进行投诉?不发工资的应该怎么进行投诉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06答:用人单位不发工资,应该怎么进行投诉呢好根据相关法律经验提醒您,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应该向劳动者支付工资。若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纠察大队进行投诉。《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同时也规定了,“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
-
如何向单位投诉公司不发工资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02搜集证据,协商不成,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