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诉讼也是两审终审吗
刑事案件也实施二审终审制度,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第二百二十七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二、刑事诉讼一审庭审程序
(1)开庭。审判长应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是否公开审判;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名单;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告知被告人有辩护的权利等。
(2)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控辩双方通过各自举证、发表意见来揭露案件真实情况的过程,是法庭审理的中心环节,具体程序有:公诉人宣读起诉书;被告人、被害人陈述;讯问、发问被告人;核实证据等。
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过去时行调查核实,当事人和辩掮,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法庭对于上述申请,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3)法庭辩论。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有、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辨论。
(4)被告人最后陈述。它是法庭审判的必经程序。是指被告人陈述自己对案件的意见或表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能剥夺被告人最后陈述的权利。法庭的全部活动应当由书记员写成笔录、经审判长审阅后,由审判长和书记员签名。
(5)评议和宣判。合议庭根据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确定对案件如何处理并作出处理决定,合议庭评议秘密进行,分别作出如下判决:
①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②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③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评议结束后即可当庭宣判。当庭宣告判决,应当在5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检察院;定期宣判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送达判决书。
-
民事诉讼二审的条件,民事诉讼二审是终审吗
150人看过
-
如何理解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审终审制
217人看过
-
民事诉讼结案什么意思?必须两审终审吗?
387人看过
-
诉讼中的行政复议制度是两审终审吗?
468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哪一个初审是终审的
405人看过
-
两审终审制上诉可以吗
278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民事刑事案件都是 两审终审 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7我们国家实行两审终审制,案件生效判决原则上不超过两级审判组织,但是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均存在例外情形。如民事案件的小额诉讼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刑事案件,实行死刑复核制度。附:《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第一百六十二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刑事诉讼法(20
-
-
民事诉讼终审裁判两年后可再审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10中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二审已经是最终判决,无法上诉。但如果审判过程违反民事诉讼法的行为,或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二审判决有错误,可以提起申诉
-
民事行政刑事。都是“两审终审”,对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08我们国家实行两审终审制,案件生效判决原则上不超过两级审判组织,但是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均存在例外情形。如民事案件的小额诉讼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刑事案件,实行死刑复核制度。附:《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第一百六十二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刑事诉讼法(20
-
劳动仲裁终审是不是也就是两审河南在线咨询 2023-03-121、我国对劳动纠纷实行“一裁两审制”,即发生劳动纠纷后,应当现由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所以二审是终审。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