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欺骗签的合同,受害人可以选择报警,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经过审理后发现签订的合同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法院就会撤销合同或者宣布合同无效。
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法律依据:《民典法》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一、合同诈骗罪如何处罚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发现自己申请的网贷被骗了,但已经签了合同怎么办
报警。这种被骗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报警。因为以诈骗为目的,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所以,遇到申请网贷被骗了,但是已经签了合同,报警就完事了!别给骗子“得钱”的机会。以下注意的要点大家可以看看:
1.网贷机构是否持证
根据规定,只有获得金融许可证牌照的特定机构方,才能够从事放款业务。所以,如果对方机构没有相关资质的话,他房贷本身就是不合规的,所签订的合同效力会大打折扣。对方自己也清楚这一点,一般不会主动去起诉你的。
2.是否拿到了钱即便签了合同,但是对方的款项并没有打到你的账户上,说明你没有拿到钱,所以这个借贷关系是否成立是存疑的。
-
被骗钱了怎么办,被那些贷款公司骗钱了怎么办
80人看过
-
贷款被骗合同都签过了被恐吓怎么办
149人看过
-
贷款被骗,合同签了却没放款
177人看过
-
贷款被骗签了合同有什么补救办法
87人看过
-
QQ贷款被骗签合同怎么办没有下款
460人看过
-
网贷被骗签了一份合同,怎么办啊,
200人看过
-
我个人被网上贷款诈骗,和骗子签了合同,怎么办山东在线咨询 2021-10-31网上贷款被骗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 合同撤销后,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不能返还或者不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的损失;各方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欺诈而签订的合同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合同无效,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
被骗贷款怎么办被骗贷款合同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22被骗签订贷款合同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贷款合同。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反真实意思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被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人可以申请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
-
被贷款公司骗了6000要怎么办?贵州在线咨询 2023-07-16如果贷款公司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欺骗您处理了自己的财物达到6000元,这种情况贷款公司就构成了诈骗罪,您可以报警,但是您的具体情况是什么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被贷款骗了签合同该怎么解决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26受欺诈而签订贷款合同的,受欺诈的一方可以申请撤销合同。如果是受诈骗罪签订的,当事人可以报警处理,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