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股权激励解禁后多久能卖
在股权激励计划中的禁售期有股东大会投票决定,其禁售期通常不低于2年。禁售期满,根据股权激励计划和业绩目标完成情况确定激励对象可解锁(转让、出售)的股票数量。解锁期不得低于3年,在解锁期内原则上采取匀速解锁办法。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
股东大会应当对股权激励计划中的如下内容进行表决:
(一)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权益数量、所涉及的标的股票种类、来源和数量;
(二)激励对象的确定依据和范围;
(三)股权激励计划中董事、监事各自被授予的权益数额或权益数额的确定方法;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激励对象(各自或按适当分类)被授予的权益数额或权益数额的确定方法;
(四)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标的股票禁售期;
(五)激励对象获授权益、行权的条件;
(六)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或授予价格的确定方法,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或行权价格的确定方法;
(七)股权激励计划涉及的权益数量、标的股票数量、授予价格及行权价格的调整方法和程序;
(八)股权激励计划的变更、终止;
(九)对董事会办理有关股权激励计划相关事宜的授权;
(十)其他需要股东大会表决的事项。
股东大会就上述事项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二、股权激励的弊端
(1)如果激励制度的目标太低,股权激励很容易实现,使得投资者对该股票前景看淡,会抑制股票的表现;
(2)当激励的数量太多的时候,其合伙收益(股权分红、股本增值等)占比太大,其工作收入(作为员工身份的收益-工资奖金等)被一定程度的忽视;
(3)股权激励对象通过短期的业绩提升,拉高短期的股价(非上市公司也可以做出股价),因其行权的价格相对较低,那么在行权完毕后就可以高价出手,获得更高收益。
-
股权激励禁令解除后,权利还能行使多久
286人看过
-
股权激励离开后能返还多久
467人看过
-
股权激励员工能不能要工资
283人看过
-
股权激励是全员激励还是部分激励
68人看过
-
股权激励限售期多久
323人看过
-
员工获得激励股权能否转让
187人看过
股权激励是企业拿出部分股权用来激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优秀员工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都是附带条件的激励,如员工需在企业干满多少年,或完成特定的目标才予以激励,当被激励的人员满足激励条件时,即可成为公司的股东,从而享有股东权利。... 更多>
-
股权激励未解禁能参与分红和配股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08一般情况下时不可以参与的。原因如下:股权激励未解禁的话对能否参与分红和配股是有影响的,这是因为股权激励的方案就时包括分红、配股、红利和红股等等的,它也有稀释股本改变供求关系的作用,还有激励投资者买进改变供求关系的作用等等。下面是对股权激励的介绍:股权激励是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的一种方法,属于期权激励的范畴。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有条件的给予激励对象部分股东权益,使其
-
股权激励金需要用来激励员工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2-25股权激励自己要出钱;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时候都是带行权价格的,如果价格低于市场价则公告取消或调低。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
-
股权激励期间员工离职,激励股权该怎么处理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4我们需要区分员工离职的情形,如果员工违反了公司的劳动制度或其他纪律并离职,那么一般处理方式为: 已行权部分由创始人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如果采用创始人代持的方式)、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如果采用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期权企业的方式)以最低对价回购,未行权部分不再授予。 如果员工未违反劳动制度或其他纪律而离职,则已行权部分可以由公司考虑让其继续持有或收回,未行权部分不再行权。
-
员工离职股权激励怎么做陕西在线咨询 2022-12-06我们需要区分员工离职的情形,如果员工违反了公司的劳动制度或其他纪律并离职,那么一般处理方式为: 已行权部分由创始人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如果采用创始人代持的方式)、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如果采用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期权企业的方式)以最低对价回购,未行权部分不再授予。 如果员工未违反劳动制度或其他纪律而离职,则已行权部分可以由公司考虑让其继续持有或收回,未行权部分不再行权。
-
为了激励好员工表现好有股权,股权激励是劳动报酬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4股权激励实际上是属于高级管理者的劳动报酬,应当作为劳动争议案件来处理,但确定是否给付的问题上,应当根据该管理者在用人单位履职过程中是否达到当时给予股权激励的预期目标来确定是否由用人单位兑现,此时可能会面临举证上的困难,但举证的困难并非确定案件是否属于劳动争议的依据。实践中,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给予高级员工的股票奖励,属用人单位自主权范畴,则不应作为劳动争议案件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