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见义勇为的法律要素如下:
1、见义勇为实施的主体是自然人;
2、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危险救助;
3、行为人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法律约定的义务是指行为人与救助对象之间有法律规定的救助责任;
4、行为人主观上有维护公共利益或者减少公共危害的意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贪污罪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贪污罪的构成要素有: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物,所谓公共财产是指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和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
高铁见义勇为被判刑,如何认定见义勇为
110人看过
-
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与形成条件
189人看过
-
见义勇为的定义与实践
119人看过
-
自认“见义勇为”却获刑,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308人看过
-
《民法典》中见义勇为的规定有哪些内容
483人看过
-
什么是见义勇为,如何理解见义勇为免责条款?
155人看过
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均可作为受益人。 受益人一般在人寿保险合同的死亡保险中出现,投保人投保死亡保险的目的在于万一被保险人遭遇事故死亡后使被保险人家属免遭经济上的困迫,所以在死亡保... 更多>
-
见义勇为是否构成犯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2不构成犯罪。通常来讲,一个公民对另一个公民的救助义务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道德上的救助义务;一是法律上的救助义务。道德上的救助义务归人们的良心管辖,是自愿行为,在有能力救助的条件下选择不救助的人,受到的是其自身的良心和社会道德的谴责,无强制性义务。而法律上的救助义务是有强制力的,如果负有救助义务人没有积极地履行救助义务应承担法律上的赔偿责任。伴随法律上的救助义务而产生的法律责任是由于有特定的作为义务,
-
见义勇为的认定机构是哪个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0见义勇为的认定机构是市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属于市公安局领导。见义勇为,是指个人非因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的行为。下列行为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制止正在进行的危害国家安全、妨害公共安全或者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侵犯国家、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
-
见义勇为法律特征有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01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 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 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
-
辅警有没有见义勇为的情节?辅警有没有最后一次见义勇为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12首先,见义勇为是不分时间的,也不分人群,和工作种类。只要有违法,或者紧急情形发生,见义勇为的行为就应该随之发生。同时,见义勇为必须符合以下几点:一,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其次,任何人具有见义勇为行为,都应该予以表彰。辅警具有见义勇为情形,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给予其他奖励。根据《国务院关
-
见义勇为有没有罪,为什么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10在民法通则及有关的司法解释中,见义勇为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现行民法有关见义勇为的规定主要包括了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无因管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几个方面。在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上,见义勇为也不是一个法律概念,根据情况的不同,见义勇为行为可能分别被认定为刑法上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或立功。在行政法上,“见义勇为”则频繁出现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中。现行法律中其实并无“见义勇为”的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