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3 10:54:04 467 人看过

构成见义勇为的法律要素如下:

1、见义勇为实施的主体是自然人;

2、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危险救助;

3、行为人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法律约定的义务是指行为人与救助对象之间有法律规定的救助责任;

4、行为人主观上有维护公共利益或者减少公共危害的意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贪污罪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贪污罪的构成要素有: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物,所谓公共财产是指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和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7日 18:4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受益人相关文章
  • 如何看待见义勇为
    以前,在民法中,一般主张的是“过错责任”。这也造成了现实中,见义勇为者“救人未果反被追责”的诸多事例。此次将见义勇为免责纳入民法典体现了立法对见义勇为等紧急救助行为的宽容和鼓励,意在消除救助者的后顾之忧,匡正社会风气。徐州律师认为:建议删去“重大过失”草案中的“重大过失”在实际生活中不好界定,比如老人倒了敢不敢扶?扶了的话,老人出现了“损害”就要承担民事责任?建议删去“重大过失”这句话,鼓励、引导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近年来,由“扶不扶”引发的新闻热点,时常刺激公众神经。好人伸出援手却遭遇“碰瓷”讹诈的事件,以及双方各执一词、舆论频频反转的“罗生门”,让“扶不扶”“帮不帮”成为拷问社会道德的难题。目前全国不少省市出台了见义勇为条例,但各地的规定大相径庭,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存在各种限制性规定,损害了公平。此次一部全国性的法律规范,降低认定门槛,严格限制除外性规定,最大程度地降低见义勇为的风险
    2023-06-12
    225人看过
  • 见义勇为名词解释
    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见义勇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的行为。第二类是抢险救灾的行为。构成见义勇为有三个要件,缺一不可: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主要有: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
    2023-04-22
    264人看过
  • 见义勇为申请流程
    法律综合知识
    当公民对于本人或其他人的见义勇为行为希望申报时,可自愿向以上部门提出申请;若选择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则应递交相关申述文件;反之,若通过口头方式表达请求意愿,那么负责受理部门应对此进行详细记录。需要注意的是,见义勇为行为必须在事件发生之日起的90天内提交申报;倘若需要依靠其他特定结论才能进行申报,那么这份申报应该在相关结论得出后的30个工作日内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
    2024-05-01
    159人看过
  • 见义勇为者的追偿权
    见义勇为者的追偿权,是指见义勇为者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时,可以要求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或要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的权利。这种追偿权产生的条件有二:1?主观目的具有合法性,即见义勇为者实施的行为是为了“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至于这种侵害的来源,可以是他人的侵权行为,亦或是会使国家、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受到侵害的自然灾害等危险。2?见义勇为者实施的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的行为与其受到的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对这样一种损害后果,方可依法律规定转移给侵害人或受益人承担。值得注意的是,在见义勇为者实施“防止”、“制止”行为的过程中,他应当负有尽量减少自己受到的损失的义务,如果损害的发生完全或部分是基于他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就应当相应地扣减侵害人的赔偿责任或受益人的补偿责任
    2023-06-05
    385人看过
  • 见义勇为由哪个部门认定
    一、见义勇为由哪个部门认定对于具体确认工作,其依据如下:首先,在见义勇为的情况下,一般的确认验证工作将由行为实际发生地区的县级或区级民政部门负责执行。其次,当本市内的居民在本市行政区域之外进行见义勇为时,此种情形需要由行为人户籍所在地的相同县级或区级民政部门来加以确认。此外,如果外省份曾经对此项行为做出过确认,那么行为人需要向相关机构提交该确认结论;若是尚未得到确认,那他们则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资料。再者,若县级或区级民政部门面对见义勇为确认验证的困境或者存在争议,他们可以把此事转交至市级民政部门去做进一步确认。在整个确认过程中,各级民政部门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形,申请公安、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来协同完成确认工作;同时,他们也可能会组织涉及领域的专家参与确认,甚至会邀请市民代表共同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从而确保确认工作的绝对公允及所得结果的准确无误。《浙江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
    2024-07-07
    449人看过
  • 怎么认定见义勇为呢
    剥夺政治权利
    一、怎么认定见义勇为呢认定见义勇为至少需要下列四项法律要件:1.见义勇为行为实施主体是自然人。无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权利者抑或剥夺政治权利者,都无关紧要。2.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3.行为人并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所谓法律约定的义务是指行为人与救助对象之间存在法律规定的救助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产生了救助效果,但是存在与救助对象的法律约定,那么这种行为就不能够算作见义勇为。4.行为人主观存在维护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二、《民法典》见义勇为有哪些规定《民法典》见义勇为的规定是第183、184条,即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可以从三方面理解:1.因见义勇为受损害,由加害人负责,没有加害人的,谁得好处
    2023-06-15
    80人看过
  • 见义勇为有什么法律特征
    一、见义勇为有什么法律特征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有: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者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二、《民法典》见义勇为有哪些规定《民法典》见义勇为有的规定有:第183、184条将见义勇为行为纳入民法调整范围,建立了民法上的见义勇为制度,赋予了见义勇为行为人损害赔偿请求权及损害补偿请求权。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理解:1.因见义勇为受损害,由加害人负责,没有加害人的,谁得好处谁补偿,这与紧急避
    2023-07-23
    372人看过
  • 救危成了法定义务后还有“见义勇为”吗
    一些人反对见死不救入法的理由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担心:见死不救成为法定义务,与提倡见义勇为相矛盾。他们说:将见死不救罪入法还得细加考量。见死不救的对立面是见义勇为。在法律条件下,本来属于美德的见义勇为成了法律义务,肯定会大大削弱原本因道德推崇而对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倡导动力。这种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或者说这一理由是不成立的。法律规定见死必救为法定义务,丝毫不会妨碍我们继续鼓励和奖赏见义勇为。这道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层来辩明。第一层,法律把一种有害社会的行为规定为违法或者犯罪,是为了制止这种行为的恶性蔓延。以强制手段制止恶行的蔓延,与以奖赏的手段鼓励与此相反的善行发扬,二者目标完全一致,丝毫没有矛盾。古代中国,在法律上严惩贪污贿赂,同时又以各种途径奖励廉洁官员;在法律上打击忤逆不孝之子,同时又褒奖封赏孝亲敬老之人。二者相辅相成,从无矛盾。今天法律如果规定见死不救为违法犯罪,则同时更要强调奖赏见义
    2023-06-08
    254人看过
  • 见义勇为奖怎么申报
    见义勇为奖怎么申报见义勇为主要是指从国家、集体、社会的角度出发,捍卫其利益,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或者是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的行为。见义勇为奖的申报应该是向当地的民政部门进行申请,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所有的个人和组织都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有关见义勇为的行为,行为当事人可以自主申请确认见义勇为。如果行为人因为伤残等其他原因不能亲自进行申请的,可以让他的配偶、父母、子女等代替其本人进行申请。2、反映见义勇为的行为情况或者是行为人本人申请确认见义勇为,应当在见义勇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进行提出。3、反映见义勇为的行为情况或者行为本人进行申请确认,应该是向见义勇为行为的发生地方的区、县民政部门进行提出。如果见义勇为行为是发生在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区、县的,则可以向这两个地方其中的任何一个区、县的民政部门进行提出。4、反映见义勇为的行为情况或者是行为当事人申请
    2023-06-17
    335人看过
  • 怎样界定见义勇为行为
    剥夺政治权利
    按照见义勇为行为的性质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两个方面。一种是与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行为,另一种是各类抢险救灾的行为。1、见义勇为的法律定义。严格来说,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之中,并没有对见义勇为的明确定义,只能够在一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见义勇为应该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合乎正义的行为。2、见义勇为的法律构成要件。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构成见义勇为行为至少需要下列四项法律要件。(1)见义勇为行为实施主体是自然人。所谓自然人是指与法人相对的社会公民个体的统称。由于见义勇为行为是紧急情况下实施者根据主观判断后所采取的行为和行动,因此无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权利者抑或剥夺政治权利者,都无关紧要。因此,只有将见义勇为的实施者定义为自然人,才能够
    2023-06-03
    303人看过
  • 见义勇为打伤小偷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
    1、(1)是否要负法律责任要看防卫强度是否过当。(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以上损害的结果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因此,见义勇为打伤小偷,致其轻伤以上的,涉嫌构成故意伤害罪。(3)当然了,并非说见义勇为打伤小偷,就必然构成犯罪的。(4)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5)所以,见义勇为者要是为了抓捕小偷,遭到小偷反抗,不得已打伤小偷的,只要不超过必要的限度的,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同时也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3-03-15
    289人看过
  • 见义勇为与抢劫行为的判定
    【咨询】2011年8月8日,我舅舅的三轮车被偷了,在小偷准备将车开走时,他发现了小偷,于是骑摩托车去追。追的路线刚好经过我家,我舅就给我爸打电话,让我爸帮他拦车。我爸跑出去,刚好碰到小偷骑着三轮车过来,于是他跑到路中间,准备把车拦下来。但那时小偷已经是丧心病狂,他开着车直接冲过来,把我爸撞出好几米远,并驾车逃走。我爸被送到医院抢救,因伤势太重死去。请问我爸的行为是不是见义勇为?小偷行窃被发现后,算不算抢劫?撞人后逃走算不算交通肇事逃逸?(小偷曾因盗窃被判刑,这次盗窃离他被释放不到一个月)【答复】问题涉及见义勇为行为及转化型抢劫的认定。现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回复如下:一、你父亲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的行为。根据《湖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第五条:不负有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的人员,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依法实施的下列行为,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一)制止正在
    2023-06-11
    237人看过
  • 见义勇为会入档案吗
    中央国家机关
    见义勇为会入档案。见义勇为是社会公德,是社会行为,得到单位的重视,会记录个人档案会影响一辈子。档案留会存在当地的民政局。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国家档案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档案工作,负责全国档案事业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建立统一制度,实行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地方档案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管理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九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确定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单
    2023-08-11
    207人看过
  • 见义勇为被打是否有补偿
    律师解答:有。因见义勇为被人打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没有侵权人的,受害人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一定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2024-04-22
    385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受益人
    词条

    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均可作为受益人。 受益人一般在人寿保险合同的死亡保险中出现,投保人投保死亡保险的目的在于万一被保险人遭遇事故死亡后使被保险人家属免遭经济上的困迫,所以在死亡保... 更多>

    #受益人
    相关咨询
    • 见义勇为是否构成犯罪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2
      不构成犯罪。通常来讲,一个公民对另一个公民的救助义务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道德上的救助义务;一是法律上的救助义务。道德上的救助义务归人们的良心管辖,是自愿行为,在有能力救助的条件下选择不救助的人,受到的是其自身的良心和社会道德的谴责,无强制性义务。而法律上的救助义务是有强制力的,如果负有救助义务人没有积极地履行救助义务应承担法律上的赔偿责任。伴随法律上的救助义务而产生的法律责任是由于有特定的作为义务,
    • 见义勇为的认定机构是哪个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0
      见义勇为的认定机构是市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属于市公安局领导。见义勇为,是指个人非因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的行为。下列行为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制止正在进行的危害国家安全、妨害公共安全或者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侵犯国家、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
    • 见义勇为法律特征有哪些?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01
      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 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 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
    • 辅警有没有见义勇为的情节?辅警有没有最后一次见义勇为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12
      首先,见义勇为是不分时间的,也不分人群,和工作种类。只要有违法,或者紧急情形发生,见义勇为的行为就应该随之发生。同时,见义勇为必须符合以下几点:一,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其次,任何人具有见义勇为行为,都应该予以表彰。辅警具有见义勇为情形,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给予其他奖励。根据《国务院关
    • 见义勇为有没有罪,为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10
      在民法通则及有关的司法解释中,见义勇为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现行民法有关见义勇为的规定主要包括了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无因管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几个方面。在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上,见义勇为也不是一个法律概念,根据情况的不同,见义勇为行为可能分别被认定为刑法上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或立功。在行政法上,“见义勇为”则频繁出现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中。现行法律中其实并无“见义勇为”的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