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学生侵犯了学生的什么权利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4 14:55:13 189 人看过

第一,体罚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健康权是有生命的主体依法享有的保障其自身肌体生理功能健康的权利。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各种身体器官的发育还不成熟,采用暴力的方式体罚学生极易造成学生身体器官的损伤,严重者造成终身残疾。

第二,体罚侵犯了学生的身体权。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主体依法享有自己身体的权利。身体权的内容为权利主体依法享有或支配自己的身体,他人不得非法妨碍。体罚中侵犯身体权的情形最为多见,因为身体为生命之载体,侵犯生命权、健康权等都是从侵犯身体权开始的,如该案例中何某被扇耳光,未必危及其生命、但却损害其生理功能,破坏其身体。

第三,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38条有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陈老师教学中的体罚行为,,其实质是教师的人格凌驾于学生人格之上的一种表现,每一次体罚都会对学生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种心灵伤害是永久的,很难愈合的,有时甚至是无法愈合的。

教师严重体罚学生,应承担什么责任?

凡教师有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除批评教育外,并视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给予以下处理:

1、情节较轻且是初犯的,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负责帮助教育;情节较重的,由副校长、校长负责帮助教育。

2、情节较重,但没有造成后果者,教师应向学生本人和家长道歉。学校扣除当事人一个月岗位责任奖,并取消本学期或本年度参加各项先进的评选资格。情节较重,且造成一定伤害或由此引发一定后果,扣除当事人半年岗位责任奖,必要时令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做公开检查,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3、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所造成的伤害,学生家长提出进行治疗,则所需的各项检查、治疗和其他有关费用(如车旅费)一律由教师本人承担。

4、对个别屡教屡犯的教师,批评教育无效的,必须从严处罚,并视情节给予行政纪律处罚直至停聘。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6日 00: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自然人相关文章
  • 大学加入冒名顶替会侵犯学生的权利吗
    侵犯的是本人的姓名权。对越过考试,更直接、更严重的冒名顶替上大学,法律并无相应罪名。但冒名顶替上大学行为,表面上是窃取了姓名,实际上是盗用他人身份名义,在法律层面上,现在虽然没有顶替身份罪,但其冒用手段如涉及伪造户籍、身份证的,则涉嫌伪造国家公文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冒名顶替上大学触犯哪些法律?冒名顶替上大学触犯应当构成冒名顶替罪,行为人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顶替上学的要求有:1、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离校,档案由学校退回其家庭所在地,户口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迁回原户籍地或者家庭户籍所在地;2、除开除学籍处分以外,给予学生处分应当设置6到12个月期限,到期按学校规定程序予以解除。解除处分后,学生获得表彰、奖励及其他权益,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法律
    2023-07-21
    93人看过
  • 教师搜查学生书包和搜身侵犯的是哪些学生权利?
    老师搜学生的书包或者搜身涉嫌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力。人身权利主要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又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老师搜查学生,没有破坏学生财产,不涉及侵害学生财产权。学生的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可以寻求法律保护。学生的权利指学生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而拥有的一切正常权利。学生的权利包括以下两点:1、受教育权。因为学生这个特殊的身份而拥有的特殊权利,学生的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2、学生的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上大学侵犯了大学生权利和感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权、受教育权等很多合法权益。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不
    2023-07-08
    95人看过
  • 教师侵犯学生权利是否合法?
    老师打学生耳光是违法的。法律上明文禁止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老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经教育不改的学校会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者可以根据伤害程度,要求实施体罚的老师公开赔礼道歉,或者去法院起诉要求损害赔偿。老师摔坏学生手机是否违法违法,侵害了学生的权利。老师此举显然违法,不仅难以养成学生的尊法守法,带来的更是“以暴制暴”与模仿犯罪。用违法的手段管理学生,带来的却是灾难性的危害,老师的行为已潜移默化动摇了学生脑海中的法律意识。老师摔手机摔出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想一下就难以乐观。教师敢于当众摔碎手机,是教师霸权意识的体现,而这种霸权意识正是长期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潜意识。教师摔砸手机的行为,虽然能够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威严”,但是这种“威信”却同时被砸得一败涂地。教师只要正确面对,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尊重,终归能
    2023-07-18
    170人看过
  • 老师侵犯学生身份证权利吗?
    老师扣押学生身份证违反法律规定。居民身份证法十四条规定了出示居民身份证的情形。十五条规定了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情形,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除外。谁有权扣押身份证派出所有权扣押身份证。扣押身份证的危害:1、身份证是公民的个人物品,直接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2、私自扣押身份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当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3、扣押公民的身份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不构成犯罪,但依法应由公安机关依据该法给予行政处罚不法分子钻空子利用身份证复印件从事非法活动的案例时有发生,市民在复印身份证或填写和身份证有类似作用的表格时,要多留心眼;4、劳务派遣公司扣押身份证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会受到罚款
    2023-07-16
    88人看过
  • 学生起诉学校侵犯隐私权的程序是什么?
    1、提交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驳回起诉。不服驳回起诉裁定,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3、起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4、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6、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7、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向法院告诉庭提出再审申请。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同意判决的,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的,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2023-04-01
    336人看过
  • 学校和老师侵犯学生财产权的体现有哪些
    一、学校和老师侵犯学生权利的体现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因此听课、作业、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教育的基本权利。侵权行为常表现为:因为学生迟到或未完成作业,甚至是家长未在作业上签名而不许学生听课;学生违反纪律被赶出教室等;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如商业庆典和开幕式等;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如一些学校为应试,放弃和中止许多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例如不开音乐课、地理课等。2、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权。主要表现是:以未完成作业或不守纪律为由,使学生不能按时下课或放学,或剥夺学生课外自由活动时间;罚站、罚打扫卫生、罚写作业、罚跑步等,以致造成学生身心健康受损害;非法搜身、拘禁学生等等。3、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这类侵权行为表现有:讽刺、挖苦学生;故意侮辱学生、馒骂学生;不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将学生的家庭隐私与学生成绩及行为表现随意公开;给学生取一些歧视
    2023-06-08
    232人看过
  • 教师体罚学生致死犯什么罪
    一、教师体罚学生致死犯什么罪教师体罚学生致死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另外,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四条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二、学校不对学生承担伤害责任的情况有哪些《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
    2023-06-18
    81人看过
  • 小学老师校园性侵学生,性侵学生怎么处罚
    【事件经过】“这是一起恶性刑事案件,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肯定会从重处罚涉事老师。”王*亮告诉记者,针对性侵学生的惩罚,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另外,2014年1月,教育部还出台了新的规定—凡是老师有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有不正当行为就要开除。如果是强奸学生的话,肯定会从重处罚。王*亮认为,此次事件中受害女生的年龄是个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在十周岁以下就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要在学校受到伤害,学校就要负责任。如果学生是在十周岁以上十八岁以下,那么就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证明学校有过错学校才承担责任。王*亮告诉记者,“涉事老师作为学校正式聘任的工作人员,在校园内对就读学生进行性侵,很明显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漏洞,因此也应被追究相应的责任。”性侵儿童案7至14岁小学生居多2014年以来,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在全国各地呈持续高发状态,媒体曝光数量急剧攀升。自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023-05-03
    112人看过
  • 侵犯学生受教育权如何处罚
    一、侵犯学生受教育权如何处罚侵犯受教育权可以对此进行罚款或者是警告、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法律上对于孩子的受教育权主要规定在《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如《教育法》第19条规定,国家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可见法律上对于孩子的父母作为监护人必须送孩子上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有明确规定的,是作为孩子的父母的法定义务。但问题在于,法律上对于孩子的父母不履行保障孩子上学的义务时应如何处理或处罚并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权却鲜有规定。同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83条的规定,未成年的子女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
    2021-11-08
    313人看过
  • 教师体罚学生,学生殴打教师
    【事故经过】某中学青年女教师王某在给初二(2)班上数学课时,没有像往常一样戴隐形眼镜去上课,而是戴着一副普通的眼镜进了教室。学生们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王老师突然换了副模样,不知是谁先笑了一声,继而引发满堂大笑。在一片笑声中,王老师有点不知所措,就不耐烦地要求学生们停止大笑。断断续续地,大部分同学都安静下来,只有坐在教室前排的张某和刘某以及坐在后排的赵某还在笑个不停。王老师有些生气了,就用教鞭敲了一下张某和刘某的头,叫他们不要笑。张某和刘某停止大笑后,赵某仍在出声地笑,王老师为了稳定课堂秩序,准备上课,就走到后排以同样的方式用教鞭敲了赵某两下。不料,这两下把赵某给激怒了,他一把抓住王老师的衣服,从过道里将王老师倒推着撞到了教室前面的墙壁上,并重重地踢了王老师两脚,一脚踢在小腿上,踢掉了一层皮,另一脚踢在了小腹上。当时王老师正好有孕在身,由于这一事故,导致了流产。【处理】事件发生后,赵某的父
    2023-05-03
    275人看过
  • 老师打学生犯法吗,老师可以体罚学生吗
    老师打学生犯法,不可以体罚学生。我国法律对老师打学生的行为所持的态度是:老师打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允许的。其具体规定如下:《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法》还规定,对经常的学生骂学生的教师,要依照《教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处罚。《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如下: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
    2024-03-31
    354人看过
  • 学生被侵权是学校的侵权责任吗?
    一、学生被侵权是学校的侵权责任吗?不一定,学校在一定情形下具有侵权责任。根据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民法典》第1199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二、校园侵权行为责任承担如何界定?1、直接的责任形态和间接的责任形态。这是侵权责任的最基本的责任形态。这种判断的标准主要是责任是有行为人自己承担,还是有与其有特定关系的相关责任人或与种物件有管领关系的人来承担,如果是前
    2023-06-17
    96人看过
  •  学生能否自由转学?学校有什么权利?
    学校有权拒绝学生转学,但需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除非有重大违纪情况,否则不允许劝退。高中三年,目前并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规定范围内,学校有权对学生进行劝退。某些市县高中管理严格会进行资金抵押,一段时间观察后再行处理。学校开除学生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我国《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的教育受国家和社会保护,义务教育期间学校不得剥夺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学校是否有权拒绝学生转学?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劝退是学校中常见的管理手段之一,但是学校是否能够拒绝学生转学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学生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学校,因此学校也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当然,如果学生违反了校规或者触犯了法律,学校就有权利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劝退。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校有权拒绝学生转学,但是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校规。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2024-01-16
    152人看过
  • 侵犯学生生命健康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什么?
    一、侵犯学生生命健康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什么?构成侵害生命权健康权的构成要件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过错。(一)生命丧失的事实。民法上所说的侵害生命,其意义较刑法上杀人之意义为广,乃指招致人死亡的一切违法行为而言,无论故意还是过失,无论杀人还是伤害致死,无论是作为致人死亡还是不作为致人死亡,只要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客观结果,即为侵害生命权。生命丧失是侵害生命权最基本的损害事实,是构成损害事实的基础。(二)生命丧失导致死者近亲属财产损失的事实。侵权行为致人死亡,必然造成死者近亲属财产上的损失。这种损害事实,包括死者近亲属为抢救受害人而支出的费用,如抢救医疗费、护理费、车船费、住宿费等;也包括死者近亲属为安葬死者而支出的丧葬费。(三)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扶养丧失的事实。受害人生命丧失后,如果死者生前有直接扶养的人,该接受扶养的人因死者死亡而丧失了扶养的来源,这是侵害生命权所导致的客观结果,是损
    2023-08-12
    177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自然人
    词条

    自然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自然人与公民不同,公民仅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得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 更多>

    #自然人
    相关咨询
    • 高校开除学生是侵犯学生权利的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8
      不服,可以申请复议,详谈电话或短信联系。
    • 教育部说奖学金是侵犯学生什么权利?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07
      如若当着全班同学面,进行羞辱,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则可能涉嫌侮辱罪。但是此类案件通常是不会追究刑事职责的,通常隶属民事侮辱做法,建议您向校方反映或者向当地教育局投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限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捕或者五百元以下罚金;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捕,能够并处五百元以下罚金。如有疑问,欢迎您继续追问,我将为您提供免费的一对一询问,或者来电询问。
    • 校园暴力侵犯了学生的哪些权利?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8
      对于校园的暴力侵犯他人的人身或者财产的权利。作为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让相关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老师翻学生a是否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02
      我觉得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因为隐私权所保护的隐私,是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不能作任意的扩张或者限制的解释虽然老师是为了我们好但是我还是摒弃那种行为
    • 老师打学生!体罚学生,针对学生,骂学生,我都不敢去上学了!!!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中小学班主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