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案件具体情况。
村委会采取下列方式集资是违法的:
1、通过发行有价证券、会员卡或债务凭证等形式吸收资金。
2、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高息集资。
3、利用民间会社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非法集资的概念
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非法集资类的犯罪,它们分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如果对方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是,对于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一般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才构成该罪。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集资诈骗。
二、面对非法集资犯罪的建议
1.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2.要结合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
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是否承诺回报。
3.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投资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这巨大风险。
4.要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
-
村委非法向村民集资吗?
90人看过
-
刑法规定公司向公众转让股权构成犯罪吗
270人看过
-
村集体面向群众集资是否合法
363人看过
-
聚众打砸抢会构成犯罪吗
499人看过
-
村委会受贿构成受贿罪吗?
254人看过
-
村委会坐收坐支多少构成犯罪
453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村委会会计挪用公款构不构成犯罪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7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应予立案查处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二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欢迎到荣凯所咨询
-
向公司内部员工集资的,构成集资诈骗罪吗?会判刑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8该老板构成集资诈骗罪,依法应当判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修正)》第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或者,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
-
村委会构成挪用公款罪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20村委会干部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犯罪的情况主要有: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这里所说的非法活动是指挪用公款供个人或他人进行走私、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2、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的数额较大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以挪用公款l5万至20万元为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 3、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非法活动、营利活动以外的用途,并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
-
私刻村委会公章给村里跑项目,构成犯罪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03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就构成犯罪。私刻公章属于违法行为,用私刻的公章跑项目则涉嫌诈骗。两者其中任一行为构成犯罪,都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涉嫌“伪造公章罪”和诈骗罪;如果用私刻的公章制作合同,涉嫌合同诈骗罪。这三个罪名均在《刑法》中有明文规定。
-
村委会算单位吗,会构成单位犯罪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3-03-01村民委员会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单位范畴。我国《刑法》第三十条以列举的形式明确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五类为《刑法》所规定的单位犯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