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案件情况复杂,被害人的死亡可能直接由交通肇事的行为引起,也可能由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使得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所致,还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导致。实践中必须分清致死的直接原因才能做到正确适用法律,不枉不纵。“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适用,必须以“逃逸”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为前提。如果被害人死亡结果是由行为人先前的交通肇事行为造成,行为人事后逃逸,对行为人只能适用交通肇事罪的第二量刑档次,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情节。如果事后逃逸的行为人先前的交通肇事撞伤被害人后,即使立即救助也无法挽回被害人生命的,也不能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因为被害人的死亡仍由先前的交通肇事行为直接导致,与逃逸行为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有证实了行为人的逃逸与被害人的死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方能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
自诉人与被害人的区别
1、自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自诉,申请撤回自诉,同被告人和解,提出上诉。公诉案件被害人无上述权利;
2、被害人有请求立案权和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权,自诉人没有;
3、自诉人存在于自诉案件中,被害人存在于公诉案件中。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广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伤害与死亡要有直接联系吗
491人看过
-
如果受害人死亡逃逸行为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272人看过
-
侵权行为人的侵害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96人看过
-
致死罪定义:过失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
242人看过
-
逃逸致人死亡,被害人有责任吗
382人看过
-
分析逃逸行为与致死结果的关联性
107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怎样的广西在线咨询 2021-09-28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须是行为人逃逸行为在前,而伤者因行为人逃逸而死亡的结果发生在后,两者之间存在这个顺序关系。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
-
后逃逸,被害人死亡,但其死亡与逃逸无因果关系,如何定罪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1是否因肇事者逃逸而造成受害者的死亡,对于量刑有重要的影响。何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被害人死亡,但其死亡与逃逸无因果关系”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逃逸行为与死亡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因此必须考察死亡结果是否真的因交通肇事逃逸引起的抢救的不作为而发生。如果救助行为并不能阻止死亡结果的发生,或者死亡结果的发生并非交通肇事逃逸引起而是介入了一个独立的原因等,均不能认为构成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无论如何,逃逸
-
-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效力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6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如果行为人有证据证明并不知道自己撞了人,且经查证属实,则不能以“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情节予以量刑。是否有证据证明,既不能以肇事者本人所述为依据,也不能由办案人员盲目判断为标准,而应当周密调查,综合判断,在把握上应有严格的尺度和标准。 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
-
赵某的行为与女孩被溺死有无因果关系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06问:赵某的行为与女孩被溺死有无因果关系——答:赵某的行为与女孩被溺死有因果关系。 问:表现为何种罪过形式?——答:过失致人死亡。 问:应否追究赵的刑事责任?——答:应当追究赵的刑事责任。 具体理由:赵某明知推船有可能导致船只倾覆,足以危害女孩生命安全,却轻信可以避免,造成女孩死亡的后果。赵某的行为构成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因此,赵某的行为应当受到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