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能否出境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的措施,在征信系统中记录失信人的失信信息,通过媒体发布失信人的失信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第八条法律规定的其他办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不能出境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公民申请出国,并能按规定提交全部证明材料的,不予批准出境,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申请,签发申请表,然后审批。经查,申请人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发给出国护照,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不予批准的对象主要是指法院决定立案审理的公诉、自诉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以及有证据表明其涉嫌重大犯罪,司法机关决定立案侦查的被告人。采取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的,人民法院通知有不能出境的未决民事案件的。这种不能批准的对象,主要是指当事人参加的民事诉讼案件经人民法院通知结案前不能出境的原告、被告或者第三人,即:,不履行民事义务应当追究民事责任或者违反民事义务应当承担责任的。例如,原告得知对方即将出国时,由于双方的一些权利义务如债务、抚养费的支付等尚未结清,原告担心被告出国后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于是他紧急投诉,要求法院阻止被告出国。为了保护原告的权益,法院经常采取限制措施,阻止被告人出境,正在接受劳动教养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认为出境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审批时,各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将决定对上述申请人不予批准,即不予签发护照。但是,刑事、民事案件结案后,犯罪嫌疑人被释放、有期徒刑期满、劳动教养终止或者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再受到损害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仍将批准出国申请,签发出国护照
劳动争议是否可以出国劳动争议属于民事纠纷。一般来说,只要不涉及刑事纠纷,对出国没有影响。不用担心他们会影响出国。当你不知道如何解决劳动争议时,你应该找一位专业的律师来帮助你进一步维权
-
劳动争议劳动者能否胜诉
396人看过
-
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可否提出申请,劳动争议申请鉴定方式
364人看过
-
厦门市劳动争议解决
257人看过
-
劳动争议能否增加被告
245人看过
-
劳动争议走法律流程
137人看过
-
劳动仲裁能否有效解决劳动争议?
447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工伤诉讼能否提出劳动争议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08因工伤待遇赔偿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一般情况下应先认定为工伤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后再进行仲裁,因为伤残等级是计算赔偿费用的主要依据。 关于工伤待遇属于劳动争议的法律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该法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
-
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能不能仲裁?海南在线咨询 2023-02-22劳动争议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进行解决。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
-
厦门劳动争议仲裁争议提出的申请怎么写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27没签合同,厦门地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如下,厦门市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申请人:(姓名),性别:______,年龄:______,民族: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被申请人:(单位名称),单位类型:____________
-
属于工伤是否可以走劳动争议?福建在线咨询 2023-01-31工伤可以走劳动争议。发生工伤后,应该先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单位不肯支付工伤待遇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仲裁能否起诉劳动争议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12先仲裁才能起诉的劳动争议有: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