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精解假冒身份入职发生工伤的责任承担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8-12 10:06:10 52 人看过

【裁判要旨】

一、劳动者冒用他人身份进入用人单位工作,双方建立事实劳动关系;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二、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假身份信息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的,劳动者有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案例索引】

一审:富阳市人民法院(2012)杭富行初字第15号(2012年12月5日)。

二审: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浙杭行终字第16号(2013年2月22日)。

【案情】

原告:杭州富阳市盈泰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泰公司)。

被告:富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富阳市社保局)。

第三人:周大庆。

周大庆的妻子韦柳沙于2011年10月份进入盈泰公司工作,2012年2月20日韦柳沙以韦秀娟的名义与盈泰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盈泰公司为“韦秀娟”缴纳了工伤保险。同年4月22日7时30分,韦柳沙在骑电动自行车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死亡。该事故经富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韦柳沙不负事故责任。

5月23日,周大庆向富阳市社保局申请工伤认定,富阳市社保局于当日向盈泰公司发出举证通知书,要求其于2012年6月1日前提供有关证据,逾期或拒不举证的,将根据受害方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盈泰公司接到通知后于2012年5月27日向富阳市社保局提供了一份其自行打印的认为公司无韦柳沙此人,上班的是韦秀娟的材料,以及韦秀娟的身份证、与韦秀娟签订的劳动合同。富阳市社保局经调查后于2012年6月26日作出富人社伤认字[2012]2084号工伤认定决定书(以下简称2084号工伤认定决定),认定盈泰公司职工韦柳沙为工伤。盈泰公司不服该工伤认定,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

【审判】

富阳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韦柳沙虽以韦秀娟的名义与盈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事实上提供劳动的是韦柳沙,韦柳沙与盈泰公司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韦柳沙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亡,且其本人不负交通事故责任,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应当认定为工伤的规定,富阳市社保局收到周大庆的申请后,通过调查作出韦柳沙为工伤的工伤认定决定书,事实清楚,证据确实,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

盈泰公司提出韦柳沙发生交通事故时不是在上班途中的诉讼理由,富阳市社保局对韦柳沙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在上班途中的事实已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可以认定韦柳沙系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且富阳市社保局在工伤认定时,已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向盈泰公司发出举证通知书,但盈泰公司未在举证通知规定的期限内提供韦柳沙并非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的证据。因此富阳市社保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及通过调查作出认定,符合法律规定,盈泰公司的该主张不予采纳。

据此,富阳市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判决维持富阳市社保局于2012年6月26日作出的2084号工伤认定决定。

盈泰公司不服原审判决提出上诉称,韦柳沙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不应认定为工伤,主要理由是韦柳沙进入上诉人公司上班,提供的身份证及劳动合同与工资表上的署名用的都是“韦秀娟”,认为韦柳沙冒用“韦秀娟”身份,存在严重欺诈行为,其与上诉人的劳动合同关系不能得到确认。故请求撤销(2012)杭富行初字第15号行政判决;撤销2084号工伤认定决定。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韦柳沙冒用其妹韦秀娟的身份与盈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实际履行,盈泰公司为“韦秀娟”缴纳了工伤保险。富阳市社保局对上述事实进行了调查认定,并作出了认定工伤的决定。但是在盈泰公司为韦柳沙申请工伤保险待遇时,富阳市社保中心认为工伤职工韦柳沙与缴纳工伤保险的职工韦秀娟二者身份不能对应,拒绝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补助金。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本案讼争对象虽系富阳市社保局作出的2084号工伤认定决定,但引发诉讼的实质争议焦点却是韦柳沙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以及由谁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认定与工伤保险待遇核定虽为两个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但构成了前后衔接相互关联的行政过程。富阳市社保局在工伤认定阶段查明了冒用身份的事实,而富阳市社保中心却以身份不能对应为由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社保部门在行政过程的两个阶段,对同一事实作出了不同的法律判断,是导致本案诉讼发生的根本原因。鉴于本案的特殊情况,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用人单位、社保部门进行协调,在厘清案件事实,阐明法律关系的基础上,社保部门最终为韦柳沙落实了工伤保险待遇,盈泰公司也向法院申请撤回了上诉。

【评析】

工伤认定案件本身的法律适用一般比较简单,但有时涉及的利益关系却十分复杂。在司法实践中要达到切实化解矛盾纠纷的效果,需要考虑多层次的法律关系。本案所涉情况就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双方的劳动关系如何确定;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受到伤害的,冒用身份的事实是否影响工伤认定结论及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一、冒用身份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建立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第(1)项的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因此,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基本身份信息、劳动技能等与订立合同直接相关的情况,劳动者如果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就会因存在欺诈行为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但是,劳动合同无效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劳动合同法第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存在实际用工的事实,是确定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唯一标准。因此,即使劳动者假冒他人身份的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但只要该劳动者为用人单位实际提供了劳动,双方就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本案中,韦柳沙冒用韦秀娟的身份与盈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该劳动合同虽然无效,但并不影响双方已建立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二、冒用身份的职工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与原《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相比,《工伤保险条例》扩大了认定工伤的范围,立法精神在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工伤保险条例》与《工伤认定办法》扩大了工伤保险对象的覆盖范围。前者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后者则规定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也就是说,工伤保险法律规定中的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劳动者。本案中,韦柳沙虽然冒用他人身份,但与盈泰公司之间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法律意义上的职工。

2.《工伤保险条例》放宽了认定工伤的具体条件,限缩了不认定工伤的法定情形。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6条的规定,只有职工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的,才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职工在工作中的其他过错,不影响对伤害事实及其与从事工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也不能作为否定工伤的正当理由。本案中,韦柳沙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规定的认定工伤的情形。虽然韦柳沙冒用他人身份存在过错,但这种过错属于民事欺诈行为,不影响对其工伤的认定。

三、冒用身份的职工发生工伤的有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实践中,对于冒用身份的职工发生工伤后是否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存在较大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职工未提供本人真实身份信息,导致公司不能以其本人名义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过错责任在于职工本人,由此造成无工伤保险记录并且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法律后果应由职工自己承担。

第二种观点认为,职工冒用他人身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存在过错,但用人单位未尽到必要的审查义务亦存在过错,由此造成的法律后果应由双方根据过错比例分担。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劳动立法承认并保护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中的职工与用人单位均受《工伤保险条例》的保护。在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下,职工被认定为工伤后应当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我们同意第三种观点。理由如下:

首先,冒用他人名义的职工确实存在过错,但该过错在认定劳动关系和认定工伤的环节中均予以免责,却在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环节中得到强调,没有法律依据。劳动关系和工伤一旦确定,劳动者依法就应当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这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不能用任何理由非法剥夺。

其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对于非本单位职工的,用人单位没有缴费义务。因此,用人单位根据职工提供的虚假身份信息,错误地以他人名义为该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其真实意思表示的投保对象仍为该职工,而非被冒用身份的人,即冒用身份的职工与社保部门之间在事实上成立了工伤保险关系。在事实劳动关系及事实工伤保险关系存在的情况下,社保部门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明显缺乏依据。

第三,工伤保险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助,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因此,用人单位依法履行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义务后,在职工发生工伤时就不应再承担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相关费用。尽管用人单位在招录职工时,对应聘者提供的信息应当进行必要的审查,但用人单位并非具有法定职权的国家机关,其辨别能力有限,其审慎的注意义务亦应有限,不能对其苛以过高的义务。如果仅因用人单位在参保时错误使用了职工提供的虚假身份信息,而否认其为该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事实,不仅无法保障工伤职工及时得到救助,对用人单位来说也不公平。

本文摘自网络。

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六条 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n(一)故意犯罪的;\n(二)醉酒或者吸毒的;\n(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2日 10: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冒用他人身份证入职后发生工伤后对索赔有影响吗
    有影响,用人单位可以因劳动者提供虚假材料而暂停赔付。待解决身份资格后再履行赔偿事宜。冒用他人身份进厂,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应认定为工伤,由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分担工伤保险责任。劳动者虽然冒用他人的身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遭受职业伤害是客观事实,应当认定为工伤,获得相应赔付。冒用他人身份证进厂,涉嫌欺诈使用人单位违背真实意愿订立劳动合同,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应当以事实劳动关系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冒用他人身份遭受工伤事故伤害,即使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费,社会保险机构记录的参保对象本人也不再其中,因此,社会保险机构不会对其进行赔付。由此造成的后果,司法实践中,职工冒用他人身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涉嫌欺诈存在过错,但用人单位未尽到必要的审查义务亦存在过错,由此造成的法律后果应由双方根据过错比例分担。一些省市规定工伤职工承担应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部分,用人单位承担应由用人单位支付部分;一
    2023-05-04
    339人看过
  • 入职未转正工伤责任如何承担?
    一、入职未转正工伤的责任承担如果劳动者已经开始工作,此时发生了工伤事故,尽管劳动者刚入职并未转正,但用人单位仍要承担相应的工伤赔偿责任。具体工伤赔偿流程与正式劳动者的工伤赔偿流程相同。二、工伤赔偿流程1、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及伤残等级的认定和鉴定分别需要两个程序和两个部门完成。2、工伤的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3、工伤认定后,再做劳动能力鉴定,通过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按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
    2023-02-10
    403人看过
  • 冒用她人身份入职劳动关系如何认定发生工伤怎么办
    一、冒用她人身份入职劳动关系如何认定发生工伤怎么办1、由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责任。劳动者冒用他人身份就业,遭受职业伤害的,因为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为事实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前必须先对事实劳动关系进行确认。确认事实劳动关系之后,再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该规定的程序,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2、工伤认定并伤情稳定后存在伤残影响劳动能力的,及时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出来之后,即可申请工伤保险待遇。但因为劳动者冒用他人身份就业,即使之前缴纳了社会保险费,从法律上缴费的也是他人,工伤保险基金不会支付本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因为劳动者使用欺诈手段使用人单位违背真实意愿订立劳动合同,本身存在过错,一般都由劳动者本人承担主要责任,用人单位因为没有尽到审查义务承担次要责任,司法实践中各地判例不一,有三七开、四六开,有用人单位只是承担用有用人单位支
    2023-12-06
    249人看过
  • 发生工伤的保险责任由职工担当吗
    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一、工伤怎么进行伤残鉴定1、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2、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等。二、单位没交工伤保险怎么办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没交工伤保险时受到工伤,由用人单位支付全部的工伤保险待遇,但也要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则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三、工伤怎样进行司法鉴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劳动能力
    2023-06-28
    189人看过
  • 冒名入网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一、冒名入网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认为冒名行为侵害了被冒名者的姓名权的观点主要是以权利的产生须以客体的存在为理论依据,以刘春田为代表。他认为,“著作权是具体的,是就具体的作品而产生的,其权利也是针对具体的作品而言的,没有作品就没有著作权。离开了特定的具体作品的抽象的著作权是不存在的。”同时他还认为,冒名行为“已超出著作权法的署名权问题,属于假冒姓名,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同时,未经他人许可而使用他人的名字,构成对姓名权的侵犯也符合一般的法律规定。二、侵害署名权说这种观点以郑成思为代表,认为假冒他人署名作品的行为侵犯了他人著作权中的署名权,这也是知识产权学界绝大多数人的观点。郑成思认为,署名权的内容包括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和禁止他人在非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由于作品均是精神创作成果,假冒名作家之名发表低劣作品,会给该作家声誉造成损害,这是典型的侵犯精神权利”,“同时可能影响被冒者本应取得的
    2023-04-15
    260人看过
  • 假冒他人身份入职受伤是否属于工伤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一、假冒他人身份入职受伤是否属于工伤能否享受工伤待遇我国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无责任补偿原则,即发生工伤,不管行为人是否假冒他人身份,只要有损害结果,就应认定为工伤。员工凡属意外疏忽,即使是违反企业的操作规程或行为,对负伤、致残、死亡负有责任或过错,只要不是自杀或自残都应当认定为工伤,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二、
    2023-06-11
    299人看过
  • 身份证被冒用,本人会被牵连承担法律责任吗
    网友咨询:我的身份证丢了,被他人冒用做违法的事,我是否应承担责任?律师解答:如果居民身份证或复印件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关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者无须对自己未实施的行为承担责任。1、按照《居民身份证法》中的有关规定,身份证一旦丢失或者被别人盗用,造成财产、名誉受损等情况,冒用者及审查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证件者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并有权通过相应的渠道向有关部门追偿。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从事违法活动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2、身份证丢失后,身份证所有人有尽快去挂失丢失身份证的义务,向公安机关申领新的身份证,同时作废丢失的身份证,取得挂失证据。当遇到有人冒用身份证从事诈骗等违法行为,侵犯原持证人财产权或者名誉权时,可以提供挂失证据来佐证其与违法犯罪活动无关。3、《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七条对冒用身份证者的法律责任有详细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2023-05-05
    408人看过
  • 农民假冒企业职工身份属违法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农民工冒充企业职工进行保险诈骗等活动的,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6-13
    231人看过
  • 冒名工作引发工伤,赔偿责任应由谁来承担?
    《劳动法》明确规定,工作中出现人身伤害应该单位负责赔偿。可是哈市青年张大龙在工作中被扎瞎了右眼,单位却坚持不赔,原因是张大龙冒名顶替上班。冒名工作出现人身伤害单位就不该赔偿吗?张大龙为了讨个说法一告就是6年,近日,哈市香坊区人民法院对这起国内罕见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进行了开庭审理,法官因碰上了法律空白表示不好轻易判决。今年37岁的张大龙家住哈市太平区宏伟小区。9年前,在他还愁没工作四处打工时,他的弟弟张小龙已是哈尔滨玻璃厂的一名正式职工。1993年底,张小龙因病向单位请了长假。眼看着弟弟好端端的正式岗位空着,兄弟俩一商量,张大龙便找到当时玻璃厂的切装车间主任刘某,提出替弟弟张小龙上班的要求。经刘主任应允,1994年1月1日,张大龙来到玻璃厂二分厂切装车间开始上班。1995年10月5日,对张大龙来说是不幸的一天。下午1时30分许,他正在切装玻璃时,一块玻璃突然在他面前爆裂,将张大龙的右眼扎伤。
    2023-07-02
    335人看过
  • 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什么承担
    一般情况下,工伤的责任都是用人单位承担,但是因为第三人导致工伤的,那么可以追第三方的事故责任,第三方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用人单位在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之后,在工伤保险的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工伤待遇项目和支付相应费用,如果没有购买保险的,那么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一、在厂里受伤了如何赔偿损失?劳动者在厂里受伤,如果属于工伤且用人单位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共同支付工伤赔偿项目;属于工伤但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全部工伤赔偿责任;属于他人侵权的,由侵权人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其他。二、工伤鉴定后赔偿流程完成工伤鉴定后,确定好赔偿数额的,工伤职工应当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的,相关赔偿费用可以从工伤保险中支付,没有购买工伤保险的,赔偿费用由用人单位负责。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工伤赔偿的,职工可以与其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
    2023-03-03
    119人看过
  • 冒用他人身份入职并缴纳了社保发生工伤后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冒用他人身份入职并缴纳了社保发生工伤后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1、冒用他人身份工作,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应认定为工伤,由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分担工伤保险责任;2、劳动者虽然冒用他人的身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遭受职业伤害是客观事实,应当认定为工伤,获得相应赔付。冒用他人身份证工作,涉嫌欺诈使用人单位违背真实意愿订立劳动合同,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应当以事实劳动关系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3、冒用他人身份遭受工伤事故伤害,即使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费,社会保险机构记录的参保对象本人也不再其中,因此,社会保险机构不会对其进行赔付。由此造成的后果,司法实践中,职工冒用他人身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涉嫌欺诈存在过错,但用人单位未尽到必要的审查义务亦存在过错,由此造成的法律后果应由双方根据过错比例分担。《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
    2023-12-20
    283人看过
  • 虚假诉讼,法官需要承担责任吗?
    一般来说,虚假诉讼法官没有责任,但如果涉事法官在诉讼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要承担法律责任。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一、虚假诉讼罪由哪里侦查?虚假诉讼罪是由公安机构进行立案侦查的。在认定犯罪时,应当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行为方式,一般情况下,行为人捏造事实,伪造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欺骗司法机构。此外,虚假诉讼罪可以采取隐瞒真相的方式实施。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隐瞒事实,欺骗法院提起虚假诉讼,谋
    2023-04-11
    196人看过
  • 冒用他人身份入职,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吗
    一、冒用他人身份入职,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吗?可以获得工伤赔偿,但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1、劳动者冒用他人身份就业,遭受职业伤害的由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责任,因为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为事实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前必须先对事实劳动关系进行确认;2、确认事实劳动关系之后,再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该规定的程序,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并伤情稳定后存在伤残影响劳动能力的,及时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3、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出来之后,即可申请工伤保险待遇。但因为劳动者冒用他人身份就业,即使之前缴纳了工伤保险费,从法律上缴费的也是他人,工伤保险基金不会支付本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因为劳动者使用欺诈手段使用人单位违背真实意愿订立劳动合同,本身存在过错,一般都由劳动者本人承担主要责任,用人单位因为没有尽到审查义务承担次要责任。《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
    2023-06-11
    430人看过
  • 员工借用他人身份证入职,发生工伤如何处理?
    一、员工借用他人身份证入职,发生工伤如何处理?1、由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责任。劳动者冒用他人身份就业,遭受职业伤害的,因为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为事实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前必须先对事实劳动关系进行确认。确认事实劳动关系之后,再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该规定的程序,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2、工伤认定并伤情稳定后存在伤残影响劳动能力的,及时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出来之后,即可申请工伤保险待遇。但因为劳动者冒用他人身份就业,即使之前缴纳了社会保险费,从法律上缴费的也是他人,工伤保险基金不会支付本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因为劳动者使用欺诈手段使用人单位违背真实意愿订立劳动合同,本身存在过错,一般都由劳动者本人承担主要责任,用人单位因为没有尽到审查义务承担次要责任,司法实践中各地判例不一,有三七开、四六开,有用人单位只是承担用有用人单位支付部
    2023-12-11
    11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冒用他人身份入职发生工伤,由谁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如何赔偿?员工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13
      冒用他人身份入职发生工伤,由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分担工伤保险责任。劳动者虽然冒用他人的身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遭受职业伤害是客观事实,应当认定为工伤,获得相应赔付。冒用他人身份证进厂,涉嫌欺诈使用人单位违背真实意愿订立劳动合同,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应当以事实劳动关系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冒用他人身份遭受工伤事故伤害,即使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费,社会保险机构记录的参保对象本人也不再其中,
    • 冒用他人身份并工伤,由谁承担责任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22
      由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责任。劳动者冒用他人身份就业,遭受职业伤害的,因为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为事实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前必须先对事实劳动关系进行确认。确认事实劳动关系之后,再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该规定的程序,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并伤情稳定后存在伤残影响劳动能力的,及时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出来之后,即可申请工伤保险待遇。但因为劳
    • 职工因为被人冒用身份入职发生工伤怎么办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1
      冒用他人身份进厂,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应认定为工伤,由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分担工伤保险责任。劳动者虽然冒用他人的身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遭受职业伤害是客观事实,应当认定为工伤,获得相应赔付。冒用他人身份证进厂,涉嫌欺诈使用人单位违背真实意愿订立劳动合同,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应当以事实劳动关系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冒用他人身份遭受工伤事故伤害,即使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费,社会保险机构记录的
    • 员工假冒身份入职要工伤处理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8
      员工假冒身份入职发生工伤,应该按照正常职工处理。理由是:1、员工的身份是假的,但是,肉体的人,具有一切人的属性,即肉体的人是真的,而发生工伤的肉体,确是此人的肉体。所谓工伤,是指在工伤期间,肉体受到的伤害,而不是指人的姓名受到伤害。2、虽然员工使用的假身份,但是,已经形成了事实的劳动关系。3、不管人的姓名身份是谁,此人确实是为该厂干活而受伤的。4、员工假冒身份,该单位审核不严、没有尽职,也不是员工
    • 假冒他人名义入职发生工伤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09
      劳动者冒用他人名义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应按实际劳动关系确定主体。用人单位以劳动者假冒身份证明为其投保而遭受社会保险损失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按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首先,你的工伤应予确认,但如果用人单位以你的假名交纳了社保,现在因你的原因得不到赔偿,社保的工伤补赔这部分费用你应自己承担;如果单位未交纳社保,那么你可以按规定享受由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