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适用原则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12-03 16:42:57 251 人看过

首先,在侵害精神性人格权和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中,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主要理由是,侵害这些人格权和身份权的侵权行为大都是一般侵权行为。为维护我国民事立法归责原则体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对这类致害行为追究其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就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不能适用其他责任原则。

其次,在侵害物质性人格权的案件中,即人身伤害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中,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公平责任原则都有其适用的余地。这主要是因为在这类侵权行为中,造成精神损害的行为不仅有一般侵权行为,还有特殊侵权行为,甚至还包括对造成的损害后果双方当事人都无过错的情况。所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不同情况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再次,在侵害负载着较为重大的情感价值之财产权或违约行为致非违约方精神损害的情况中,本文认为应遵循已颁布之统一民法典和即将出台之民法典中规定的归责原则来确定侵害人责任的成立与否,以确保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3日 15: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精神损害与可赔偿的精神损害
    对于精神损害的概念和范围,多年来学界众说纷纭,立法未作明确界定,司法解释亦摇摆不定。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的广义精神损害说,认为精神损害是指财产损害以外的其他全部非物质性损害,包括死亡、残疾、一般伤害,也包括因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以及隐私权遭受损害而产生的精神损害。狭义精神损害说则认为,精神损害仅指受害人因人身权利遭受侵害而遭受的精神痛苦、肉体疼痛和其他严重的心理反常后果。这种观点进一步认为,人的死亡和残疾伤害等损害后果既有财产损害方面的内容,又有受害人或其近亲属的精神痛苦和其他严重心理反常方面的内容,只是后一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归于精神损害。最高人民法院2001法释7号似乎采纳了广义精神损害的学说,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纳入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而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法释20号则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界定为财产损害。其观点更接近于狭义精神损害说。笔者认为,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以
    2023-06-05
    261人看过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哪些原则呢?
    这位朋友我来告诉你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什么原则吧:一、离婚赔偿的5个标准1.过错程度过错程度可以通过过错方侵权的手段、场合、次数和持续时间等反映。这些具体情节反映着其主观恶性的不同,不同情节所造成的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所应受到惩罚的程度也不同。例如,过错方肆无忌惮的重婚、与他人同居或经常通奸,屡次劝诫却不思悔改,甚至因婚外恋情采用更加直接、暴力的方式虐待、遗弃受害人,给受害人精神和感情上造成的伤害要远远大于过错方采取隐秘的方式、存有愧疚心理给受害人造成的伤害。2.认错态度过错方的事后态度直接影响到受害人的精神状态,如果过错方于事后积极承认错误并积极抚慰受害人,努力取得受害人的理解,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必将减少并易于克服。相反,如果侵害行为发生后过错方仍然态度蛮横,无认错之意,甚至恶语相向,暴力遗弃,则必将加重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因此,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时,要考虑到过错方态度的
    2023-02-16
    172人看过
  • 精神赔偿金是否构成精神损害犯罪,精神损害赔偿金
    犯罪中没有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产被犯罪分子破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精神赔偿金标准(1)对于造成死亡的,应当赔偿死亡赔偿金;(2)对于造成残疾的,应当赔偿残疾赔偿金;(3)对于侵害人身,没有造成死亡残疾后果的,应当赔偿精神抚慰金。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
    2023-08-06
    410人看过
  • 赔偿原则损害赔偿原则
    1、全部赔偿原则:指加害人应当赔偿因其加害行为给物权人造成的全部损失。2、损益相抵原则:(1)如物权人因损害发生而受有利益,应当将此利益从损失额度中予以扣除;(2)侵权人仅就二者差额部分予以赔偿的原则。3、过失相抵原则:指在侵害物权的损害赔偿责任中,由于双方的混合过错成立而减轻加害人责任的原则;(1)过错比较:指通过比较加害人和受害人双方的过错性质、过错程度,以决定当事人双方责任承担和责任程度。(2)原因力比较:指通过比较引起损害发生的各种原因所起的作用力大小,而确定双方应承担责任的大小。当事人双方过错无法确定时:应以原因力大小确定责任比例;当事人双方过错程度能够确定时:原因力大小对责任分担起微调作用侵权损害赔偿的赔偿原则有什么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主要有四项原则,包括:全部赔偿原则、限定赔偿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和衡平原则。全部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人对因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损偿责任的大小
    2023-08-16
    249人看过
  • 学生伤害事故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身权遭受精神痛苦等无形损害,要求侵权人以金钱赔偿的方式进行救济的民事法律制度。对于学生伤害事故中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精神损害赔偿作为一种无形损害,其程度大小实在难以确定,问题非常复杂,在研究清楚之前还是不作规定为好。笔者认为,有损害便须有救济,如果学生伤害事故确实导致了精神损害的产生,那么便须进行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自然人因生命、身体、健康权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可见对于学生伤害事故该解释也是适用的。学生伤害事故的精神损害赔偿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即损害赔偿权利人如何界定、何种情况下应予以精神损害赔偿、如何赔偿等。根据《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既可以是受害人本人,也可以是受害人
    2023-04-21
    309人看过
  • 简述侵犯健康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
    侵犯健康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原则包括适当经济补偿原则;必要的加处原则;公平合理原则;个人负责与连带责任原则;法官自由裁量权原则。法律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严格意义上的健康权概念(一)健康权的最低标准健康权的不明确首先表现在该概念名称本身就有争议。本文使用“健康权”(righttohealth),而不是使用“卫生保健权”(righttohealthcare)和“卫生保护权”(righttohealthprotection)的原因有三个:首先,这个术语与相关的国际人权条约的使用是一致的。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2条中有“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健康权利”的表述,而健康权是这个表述的简明方式。在该条款中所涉及的国家必须采取的广泛公共卫生措施中,如果使用“卫生保健”来表述,显然失之狭窄,词不达意,而使用“卫生保护”则加重了已有的混乱。其次,
    2023-08-03
    121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抚慰
    人身损害赔偿的精神抚慰金标准如下:1、受害人因侵权行为致残或致死的,赔偿权利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应予支持。受害人未构成伤残,但面部受伤或受害人为儿童的,可以根据案情适当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2、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参照受害人的伤残等级并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侵权人承担责任的能力、当地的生活水平等具体案情确定。一般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不超过5000元,伤残九级的,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确定赔偿数额。以此类推,伤残一级或死亡的,在45000元至50000元之间确定赔偿数额,最高不超过50000元。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国家机关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大致包括徒刑、拘役、管制、刑事拘留、司法拘留、行政拘留、劳动教养、逮捕及其他刑事侦查中限制人身自由的羁押行为。限制、剥夺人身自由的赔偿,一般以受害人被羁押的时间乘以每日赔偿金额计算,但各国和地区的每日赔偿金额不一。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6条
    2023-07-07
    304人看过
  • 公平责任中能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一、公平责任下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目的无从实现侵权法最根本的法律意义在于弥补受害人因侵权行为而遭致的损害,从而遏制侵权行为的发生。对于财产损害,因为其经济价值是客观存在并可以客观标准予以衡量,因此对财产损害的最直接补偿方式就是金钱赔偿,完全可以通过金钱恢复受损财产的原有价值,此也为财产损害最有效的弥补方式。然而,就可弥补性而言,精神损害与财产损害截然不同。对于精神损害,在适用经济赔偿时我们必须考虑到:第一,精神痛苦一旦形成,精神损害已经产生,无法像财产那样可以回归到原来的状态,虽然通过某些方式可以使痛苦的精神状态得以恢复,但是已经经历的精神痛苦是无法弥补的;第二,经济赔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忘却痛苦,但是这绝不是唯一的方式,在更多的情况下,赔礼道歉可能更是受害人所需要的。不可否认,金钱赔偿可以给受害人的精神愉悦带来一定的效果,因而对于精神损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金钱赔偿是无法弥补已经造成的精
    2023-06-07
    415人看过
  • 离婚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情况
    有配偶者不论以何种名义与他人同居,均应纳入之列。有配偶者负有与配偶共同生活的义务,即使双方已分居,在没有依法解除前,都不得与他人同居,否则其行为都构成违法。因此,已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对婚姻义务的违反,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夫妻一方对另一方实施了家庭暴力并导致离婚,则行为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是否一定为配偶另一方,法律没有作限制性规定。就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而言,一般是指施暴者对配偶实施家庭暴力,但也不排除对家庭其他成员实施的暴力,如父母对幼小儿女施暴,成年子女对年老父母施暴等。虐待是对受害人人身权益的严重侵犯。夫妻一方有虐待家庭成员行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无过错方有权要求虐待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由于法律明确使用了“家庭成员”一词,因此无论受害人是配偶另一方或者是家庭其他成员,均不影响无过错方以对方有虐待行为为由,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同样,夫妻一
    2023-04-26
    152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怎样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
    一、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中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如下两个方面场合:1、侵害生命权对其近亲属造成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创伤的救济。2、侵害健康权对其本人或其亲属所造成精神痛苦的救济。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上,由于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没有规定明确的赔偿标准、最高和最低限额,因此如何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数额,是审判实践遇到的一个十分复杂而且是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以保障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的问题。精神损害不同于财产损害,无法适用等价赔偿的原则来衡量,既然如此,精神损害不是赔得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因此,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依照具体的案件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使其赔偿数额适当合理。二、怎样确定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额1、适当补偿、限制原则。由于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损害,很难用物质尺度来衡量其不含直接物质损失内容的相应价值,依据一般的侵权损害赔偿原则难以正确
    2023-02-04
    434人看过
  • 深入了解交通事故中精神损害的赔偿原则
    1、适当补偿、限制原则。由于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损害,很难用物质尺度来衡量其不含直接物质损失内容的相应价值,依据一般的侵权损害赔偿原则难以正确处理,赔偿数额的确定只能是一种补偿性的,而不是等价性的,只能是适当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精神损害,期望通过对受害人的经济补偿,使受害人感情上的痛苦得到减轻或消除,从而起到抚慰作用。2、公平合理原则。这是处理民事案件普遍适用的原则。其涵义是指适用金钱赔偿的精神损害时,应从案件的具体情况出发,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公平、合理确定一个适当精神损害赔偿金额。具体要求是一方面考虑金钱赔偿的民事制裁作用,不让侵权人占到便宜,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给受害人以适当的赔偿金,以弥补其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不使受害人吃亏。3、确定法官有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原则。法官判案的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法官或合议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过一定的造法活动,对赔偿数额灵活确定的权力。在审理道路交
    2023-07-02
    491人看过
  • 如何认识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怎么计算
    一、如何认识精神损害赔偿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随意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由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相对其他侵权的特殊性,目前社会上许多人对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还不甚了解,认为只要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侵权,就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由此陷入了这样的误区:在支付了较高的诉讼费后,不但得不到赔偿,反而增加了过重的心理负担。2、盲目要求高额精神损害赔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法院对部分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支持率不断提高,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赔偿标准,司法实践中要求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确实得到了支持,如2004年11月1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曲乐恒诉A的“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做出终审判决,判决A赔偿曲乐恒医疗费、误工费、残疾人生活费等13项费用共计元人民币,其中精神抚慰金70万元。许多当事人或其亲属陷入“提的越多赔偿越多”的误区。但司法实践中法
    2023-02-04
    239人看过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原则及标准研究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因素有:1、精神受到损害的程度,可以考虑受害人所遭受精神伤害和精神痛苦的程度;2、加害人过错程度,可以作为对加害人制裁轻重的指标;3、具体的侵权情节;4、其他相关因素,如双方结婚年限,双方结婚时间长短等。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多少因为幼儿园上课使用铅笔发生的意外,现一眼为指前视力,但给家长及家庭,也给幼儿带来了一生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按照国家赔偿法,一失明的眼睛有一定的赔偿标准,但精神赔偿却无具体标准,请问:这种情况下,精神赔偿可最多要求多少来自于:福建泉州南安提问者:匿名本站律师回复意见、建议仅供网友参考。最佳答案1、该案为民事赔偿,而非国家赔偿,适用民事赔偿的相关法律.不适用2、幼儿在幼儿园,幼儿园对致害幼儿和受害幼儿均负有监护的职责.上课使用铅笔发生的意外,现一眼为指前视力,幼儿园负有赔偿责任.3、责任方应当给予精神赔偿.法律只是对精神赔偿做了原则的规定.精神损害
    2023-07-20
    260人看过
  • 何时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如何确定
    一、何时可请求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身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1、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2、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3、自然人死亡后,侵害死者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侵害遗体、遗骨,其近亲属因此遭受精神痛苦的;4、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二、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如何确定1、从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及其具体的侵权行为特征考虑。对于主观过错程度大,采取的侵害方式和手段恶劣的,应
    2023-02-04
    16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精神损害赔偿确定基本原则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范围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中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如下两个方面场合:(一)侵害生命权对其近亲属造成朗精神痛苦和精神创伤的救济。(二)侵害健康权对其本人或其亲属所造成精神痛苦的救济。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上,由于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没有规定明确的赔偿标准、最高和最低限额,因此如何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数额,是审判实践遇到的一个十分复杂而且是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以保障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的
    • 特定权利原则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05
      1、请求权的请求权的专属性。所谓请求权的专属性,指的就是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只能由受害人来行使,一般不可以让与或者继承。由于精神损害赔常常依附于特定受害人的特定权利,只有在其特定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方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而根据我国《2001年最高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中所规定的权利,他们都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在原权利具有专属性的前提下救济权利也有一定
    • 侵害身体权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13
      侵害身体权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明确规定,对于身体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同时该规定,提出了几项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参考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该问题涉及到的相关文件:《关于确定民事侵权
    • 精神损害赔偿可以主张精神损害损害赔偿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07
      除了人身权益外,关于对财产损害是否可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观点不一。在本司法解释第四条中例外规定了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毁损的,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其构成要件非常严格。首先,侵害的客体应当是特定物而非种类物;其次,该特定物以精神利益为内容,具有重大感情价值或特定纪念意义; 第三,该特定财产具有与特定人格相联系的专属性质或人格象征意义;第四,因侵权
    • 我国是否存在精神损害赔偿?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又有哪些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21
      我国是否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收到损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受害人可以感知到的精神损害称为积极的精神损害;另一种是受害人由于心智丧失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感知的精神损害称为消极精神损害。适用范围又有哪些?请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