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抚养费一般应当由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负担全部抚养费,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抚养费按照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支付,抚养两个以上子女的,比例可以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3、其他法律规定。
一、婚外生子女抚养费标准是怎样的?
婚外生子女抚养费标准:不直接抚养的父或母每月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给婚外情子女。其无固定收入的,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支付给子女抚养费。如果其要负担两个以上子,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二、孩子抚养费大概是多少
孩子抚养费的数额一般是不直接抚养方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前提是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固定收入。如果不直接抚养方要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其抚养费的支付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如果不直接抚养方无固定收入的,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三、怎样确定孩子的抚养费数额
子女抚养费的数额,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予以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
离婚后如何进行抚养子女的法律规定?
338人看过
-
子女抚养权应如何处理离婚后问题
236人看过
-
抚养离婚子女:政策与法律问题
408人看过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问题如何解决,有没有法律依据
58人看过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变更问题,如何变更子女抚育费?
334人看过
-
法律中对于离婚时子女抚养问题有什么规定?
353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如何处理, 在抚养问题中如何处理子女抚养权问题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8对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情况: 1.应考虑父母双方的个人素质、对子女的责任感、家庭环境、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等因素。 2.应考虑不能生育和再婚有困难的父或母的合理要求。 3.在双方的各种条件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原则上由经济能力较强的一方抚养。 4.10岁以上有识别能力的子女,无论随父还是随母,都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 在抚养问题上如何实施: 1.哺乳期内的子女的抚养。“离婚后,哺乳期内
-
离婚后抚养子女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07父母离婚后,通常会产生子女与父母一方相分离,由父母另一方直接抚养的问题。夫妻离婚虽然不能消除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但是抚养子女的方式会发生变化,由共同直接抚养变为一方单独直接抚养。父母离婚后的子女抚养归属问题,不仅关系子女的切身利益和健康成长,还影响到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因此正确处理子女抚养问题关系重大。 一、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 1.夫妻双方离婚,孩子由一方抚养,不抚养孩子的一方应当给付离婚孩子抚养费
-
离婚后如何抚养子女的法律规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3-08-02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
-
中国法律规定关于离婚子女抚养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31987年8月21日,最高法院外交部领事司:你司(87)领四转字第13号来函收悉。关于英国驻华使馆就按中国法律离婚的父母,在离婚后对子女的权利义务,中国婚姻法的规定如何理解的来照,经研究,我们认为:按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仍负有抚养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没有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探视由他方抚养的子女。英国驻华使馆认为,按照中国婚姻法的规定,父母离婚后,并不取消没有抚养教育子女一方的权
-
法院判决离婚子女抚养如何问题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09离婚时孩子九岁的,对于抚养权的处理,应当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孩子愿意跟随哪一方生活的,法院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以及父母双方但是人自身的条件,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