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符合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条件时,可以申请低保,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若满足以下条件,就可以申请低保: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3、持有本市东城等八城区或其他郊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非农业户口城市居民,与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或外地户口的人员结婚,并在上述地区定居,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家庭成员
4、原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及时办理户口手续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人员
5、其他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人员。
一、办低保需要哪些条件
城镇居民最低保障制度,是保障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保障标准的居民的基本生活,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人群: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城镇居(村)民。2、失业在家,领取失业救济金或失业救济期满仍不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收入仍低于保障标准的居民。
二、申请低保需要什么条件
办理低保户标准的条件是:1、没有经济来源和劳动能力,不能安置赡养人或扶养人的居民;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3、领工资或最低工资、退休人员养老金后,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本市最低生活水平的居民。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
2019年申请低保条件
211人看过
-
北京申请低保收入条件,申请低保去哪个部门申请
174人看过
-
农村低保申请书模板,农村低保的申请条件
208人看过
-
城市低保申请书格式,申请条件
447人看过
-
申请国家低保房的条件
206人看过
-
老年人申请低保的条件
126人看过
低保是指家庭成员有重度残疾和疾病失去劳动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其住宅和收入明显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居民。 城市低保是在城市已建立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 更多>
-
农村低保户申请条件是怎样的低保户申请条件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15农村申请低保需要以下条件: 1、由户主提出申请; 2、申请人必须具有本市的农业户口,或者夫妻一方持有本市农业户口; 3、申请人现居住在农村村组或定居一年以上; 4、共同生活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所在区县当年农村低保标准的人员; 5、通过村委会向乡镇提出书面申请。
-
农村低保条件农村申请低保条件有哪些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1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在以下情况下,他们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2、有当地农业居民户口的,在当地常住。3、在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但由于某些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四、农村居民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5、光荣恢复的军人会因自身伤病或其他原因回到农村,或生活水平低于正常标准。6、家庭成员的年纯收入和
-
黑龙江申请低保的条件湖南在线咨询 2021-12-161、凡具有本市正式农业户口,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区县当年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均属保障范围。2、夫妻一方持有本市农业户口,其配偶及子女为外省市或本市其他区县农业户口,在现居住地定居一年以上,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所在区县当年农村低保标准的人员。3、其他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员。4、具有正常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而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以及采取规避法律(法规)行为造成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人员
-
符合低保条件,如何申请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61、当事人符合低保条件的,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经过审批后,符合条件的,会予以办理,让当事人享受低保待遇。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第七条 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
-
申请低保需要什么条件低保户的条件是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18凡属于具有城市、城镇常住非农业户口居民,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都可以向当地居委会或街道民政部门提交个人低保申请书持有本市非农业户口、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县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包括以下人员: 1.配偶; 2.未成年子女; 3.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4.户口所在地相同的未婚子女; 5.父母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