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根据社保缴费划账日期不同,到账日期也不同。企业缴纳社保和个人缴费不同,企业是上月申报次月月头划账,月底到账;个人缴费则是当月申报,缴费,月底到账;单位补缴社保大概15天左右可以到账。一般来说,缴费都是月底到账。
一、做完五险一金到底有多少钱?
社保缴费比例由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组成,社保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规定都不同,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
由于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等社保5大险种的缴费基数与待遇补偿基数均与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挂钩,因此,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带来各社保险种的调整。
1、个人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最低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60%;最高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300%)的8%缴纳。
2、单位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2%缴纳。人社部将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此前的政策是个人缴费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计入个人养老账户,单位缴纳的19%划转为社会统筹,而新政策将单位缴费的3%也划入社会统筹用来解决养老空账问题。
二、医保卡每个月返钱到哪个卡上
基本医疗保险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个人账户,可用于药店购药、门诊支出等,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自由支配。另一个是统筹基金,统筹基金可用于大病住院报销,这部分由社会保障资金管理部门来统筹运作。参保人每月按时缴纳费用,则每月会返还相应比例的医疗保险金带医保卡上。关于医保卡返钱到账日期,一般来说,缴费后的2-3天就能到账。如果是公司缴纳的社保的话,一般要到月底才能返钱到医保卡上。具体时间可以关注自己的医保卡余额变动情况。
三、五险一金查不到医疗保险是什么原因
原因是银行系统和社保缴费系统的接轨问题,一般银行的回盘时间是3个工作日,再加上社保系统的回盘,可能会造成信息延迟。社保到账时间规定:社保办理时间为1-20号,社保局将在22号-30号进行划费(非城区,划费时间会提前到10号前),每个月的社保费是统一交到税务局系统账户上,再由税务局划到个人账户的,一般为月底30日之前到账。个人社保卡上的余额可以在次月3号左右查询的到。
-
能补缴多长时间的社保?
51人看过
-
审批补缴社保多长时间能下来
378人看过
-
补缴社保后多长时间可以查询?
136人看过
-
社保多长时间补缴一次
226人看过
-
社保补交到几个月?可以补缴到多长时间呢
211人看过
-
长沙市社保中断最多多长时间还能够补缴
296人看过
-
补缴社保后多少天到账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21、社保补缴后一般会立即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到账。 2、社保的缴纳办法是,每月按照社保经办机构核定的数额来缴纳;如果单位欠缴的,则由社保费的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3、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 第六十三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
-
社保卡最多要多长时间才能到社保局缴费香港在线咨询 2023-11-03一般社保卡缴纳一个月后次月就可以使用,但但不同的社保的使用方式和需要缴费的具体时间也不同。比如在药店使用医保卡购药的,只要卡上有余额就随时可以使用,没有缴费时间限制。
-
公司社保补缴新规定社保补交什么时间到账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10一、《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于查明欠缴事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发出社会保险费限期补缴通知,责令用人单位在收到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补缴,同时告知其逾期仍未缴纳的,将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一)未按规定申报且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二)申报后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三)因瞒报、漏报职工人数、缴费基数等事项而少
-
上海补缴社保时间和社保交满多长时间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13上海市社保补缴办理期限: 只办理补缴申报的当场办结需同时办理参保登记、补缴申报的,自服务中心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办结。 1、补缴标准为十二挡:500元、700元、900元、1100元、1300元、1500元、1700元、1900元、2100元、2300元、2800元、3300元,由参保人员自主选择。 2、补缴不享受政府补贴。 3、个人须在扣缴日前(每月10日或20日)将缴费资金足额存入指定银行个
-
社保补交到几个月?可以补缴到多长时间呢上海在线咨询 2021-10-22我国法律规定,社保最多可以补交两年,意思是从补交的月份开始像前推算(是按补交的时间段来计算,不是按累计月份计算。一、养老、医疗保险支付年限不足的补充:必须填写投保人补充申请书,经市社会保险中心领导批准后,在市社会保险中心审查科窗口印刷支付审查通知书,向相应的地税税务服务中心办理支付手续。二、地方转入人员超龄补助:户籍转入市内,通过市内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将其行政关系转入市内的人员,转入时未超过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