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立案标准是:
1、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3、多次利用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活动的;
4、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5、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三十六条
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三)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四)多次利用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活动的;
(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的,涉嫌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按照以下标准量刑: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
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刑法》第三百零八条之一,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
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公开披露、报道第一款规定的案件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三、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既遂标准是什么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既遂是指符合以下构成要件:
(一)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主体。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年满l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侵害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和国家司法权的正常行使,又侵害了当事人的相关合法权益。
(四)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
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主要有四层含义:
一是主体的特定性。只限于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是对象的特定性。只限于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
三是内容的特定性,只限于不应当公开的信息;
四是后果的特定性。只限于造成不应当公开的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以上四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方可构成本罪。
《刑法》第三百零八条之一,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开披露、报道第一款规定的案件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零八条之一 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n有前款行为,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n公开披露、报道第一款规定的案件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n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
立案标准对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适用范围
136人看过
-
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量刑标准利用状况调查
278人看过
-
如何在中国立案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412人看过
-
证监会严查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
379人看过
-
如何判断是不是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395人看过
-
量刑标准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既遂中的应用
319人看过
-
什么是主观方面的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191、客体要件。 该罪与内幕交易罪相似,侵犯的客体都是国家对证券交易管理制度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行为人利用未公开信息优势进行信息不对称的交易,不仅是违反信息披露制度的行为,也是违反证券市场的交易公平基本原则的行为。证券市场上的各种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投资者对信息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利用非公开信息交易虽然在程序上与正常的交易程序相同,也是到市场上公开买卖证券,
-
怎么样形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6符合以下要件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1.主体是知悉内幕信息的人; 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和证券、期货投资人的合法利益; 4.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