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情节
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情节有:
1.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
2.主体是一般主体;
3.在客观上表现为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的行为;
4.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公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的追诉时效
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的追诉时效为十年,具体如下: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三、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能缓刑吗
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符合条件可以判缓刑。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n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n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国家机关公文罪变造的惩罚规定及刑期
279人看过
-
具体构成要件是什么?——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
69人看过
-
认定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后会被怎样判刑?
190人看过
-
什么条件下才会构成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
422人看过
-
构成国家机关的公文变造罪的标准有哪些
104人看过
-
关于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刑罚标准的一种说法
253人看过
-
变造公文罪,什么是国家机关公文的变造?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25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的最新量刑标准: 一、犯变更国家机关公文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2、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多次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是什么罪, 构成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会被判几年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07多次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构成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根据《》第条,【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
-
什么叫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福建在线咨询 2021-10-09根据《刑法》第280条第l款的规定,伪造、改造或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明书、印鉴的,必须立案。本罪是行为犯,行为者实施伪造、改造或买卖国家机关文件、证明书、印鉴行为,原则上构成犯罪,应立案追究。
-
变造国家公文罪对国家机关有哪些行为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25对变更国家机关公文罪的处罚: 违反本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二、犯罪情节符合严重标准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是指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澳门在线咨询 2021-11-26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是指非法制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国家机关制作的公文、使用的印章和证件是社会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管理活动的重要证明和手段。任何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都会影响其正常的管理活动,损害其声誉,从而破坏社会管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