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在判决活动中滥用职权规定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给当事人或者他人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给当事人或者他人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对高空坠物是怎么规定的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如何防范在公章使用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140人看过
-
党员如何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240人看过
-
在商标法中是如何规定商标在先使用权呢
153人看过
-
擅离军职罪的判刑标准在法律中如何规定?
306人看过
-
法律对党的活动范围的规定
65人看过
-
法律是如何规定居间活动的费用的法律依据
45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法院判决宅基地使用权是如何的河北在线咨询 2023-04-06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有一定的主管范围,超出主管范围,人民法院即没有审判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四)项规定,起诉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本案原告是以被告侵权为由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本案源于原、被告宅基地界线不清,实
-
如何规范司法鉴定活动?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11北京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对司法鉴定活动的公正性和鉴定意见的科学客观,直接影响到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信力。条例明确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执业行为规范和禁止性规定,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具体执业行为。对鉴定标准的适用、中止和终止鉴定、司法鉴定人出庭、重新鉴定、鉴定收费等重点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规范鉴定程序。发挥专家库的作用,将专家库定位为内部专家咨询机制,突出专家库在疑难、复杂、特殊
-
法院判决书如何使用?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11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因此,无须登记,房屋的所有权归属自生效判决做出之日起便已确定。其当然可以作为房屋所有权登记的依据。
-
法院在诉讼中依职权判决的判决有哪些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07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形有两种:一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二是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前者由当事人申请而启动,后者是法院主动依职权而进行。由于该条对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规定过于宽泛,为明确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最高法院于1992年7月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适用意见》)的第7
-
法院判决书使用情况是如何规定的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19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因此,无须登记,房屋的所有权归属自生效判决做出之日起便已确定。其当然可以作为房屋所有权登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