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完善商业标识的保护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14:00:10 300 人看过

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颁布至今已经实施了23年。鉴于巨大的市场变化、严重的滞后性,该法已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下称《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虽然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早已结束,但各界人士仍然高度关注该修法草案的进展。

该《送审稿》修改内容涉及现行法30条。其中,《送审稿》第五条首次引入商业标识的概念,即本法所称的商业标识,是指区分商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的标志,包括但不限于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商品形状、商标、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名称及其简称、字号、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姓名、笔名、艺名、频道节目栏目的名称、标识等。修法机关意图采用概念加列举的方式对商业标识进行明确。在1996年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示范法条》第二条第2项已经列举了市场竞争意义上的商业标识的范围:商标、商号、商品的外观及其他商业标识、知名人士或者众所周知的虚构形象等。而后,也有专业人士指出:商业标识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其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的用于彰显身份、区别其他主体的标记与符号产生的可支配的排他性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商标、商号权、域名权、地理标志权、知名商品的特有名权、商业外观权、商品化权、特殊标志权等具体种。相比而言,《送审稿》中的商标标识的定义似乎过于随意并出现了相对重复的描述。

相对于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只有范围较窄的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送审稿》已经扩大了商业标识的范围。《送审稿》删除了第五条第1项和第4项的内容,该做法可以理解为现行法律中的上述两项内容可以分别纳入商标法、产品质量法和广告法的范畴。《送审稿》对第五条的其余各项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

首先,明确其所列行为是利用商业标识实施市场混淆行为,而不再是笼统的不正当手段,同时强调行为结果为市场混淆,而非仅仅是损害竞争对手。可见,《送审稿》更加强调对市场和消费者的保护,而非仅局限于对商业及市场竞争行为的调节。

其次,《送审稿》对其所规制的利用商业标识的市场混淆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强调了对知名商业标识的保护。其中,仍然将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与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的冲突单独列出,可见该冲突的常见性与严重性。但《送审稿》中的描述并不十分准确,只是禁止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适用,误导公众,导致市场混淆。

第三,《送审稿》中同时加入了市场混淆的定义,即指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或者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特定联系产生误认。该修改的积极作用是扩大了现行法律的误认范围,不仅包含对商品来源的误认,还包含对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特定联系的误认。但不足之处在于该条款仅仅明确指出了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而未提到服务的提供着、经营者。

另外,整体考虑《送审稿》列举的市场混淆行为,第3项、第4项则与第1项存在一定的重复。

多年来,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司法实践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相关特别法没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反不正当竞争法往往成为权利人救济的兜底武器,起到关键作用。此次修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影响,但也存在多方面不足的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法条,使最终出台的修改稿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5日 12: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正当竞争相关文章
  • 反不正当竞争
    正当竞争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市场经营者;2.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对象主要是同业经营者;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性;4.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性,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通常导致其他经营者权益的损害,也可能损害尚未发生,但同业经营者合法权益却已受到现实的危险。一、不正当竞争行为包含哪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包含以下内容:1、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饰等相同或近似的标志;2、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社会组织名称、姓名;3、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网站名称、网页等;4、其他混淆行为足以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或与他人有特定联系。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荣誉等进行虚假或误导性的商业宣传,欺骗或误导消费者。二、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如下:1.采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2.商业贿赂行为;3.引人误
    2023-02-22
    52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兜底保护是什么
    (1)在传统知识产权法不能提供直接救济时,反不正当竞争法具有补充作用,能填补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空白;(2)虽然传统知识产权法可以提供保护,但如果这种保护不够充分,在尚无有效单行法对之进行制裁的今天,运用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调整可使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加强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研究,充分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解决传统知识产权法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使知识产权的维权行动得以顺利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
    2023-04-22
    407人看过
  •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贿赂的认定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一)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二)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三)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新法商业贿赂构成要件中,将“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从“交易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中剥离出来,排除了“交易对方单位”以及具有自然人特征的个体工商户作为受贿主体。换言之,一般状态下,经营者在交易中“收受和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除正常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以外的其它经济利益”,并不构成商业贿赂行为。一、如何认定商业贿赂的主体从广义上来说,商业贿赂包括行贿和受贿,商业贿赂的主体相应的也包括商业行贿的主体和商业受贿主体。(1)商业行贿主体的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行贿主体是“经营者”,即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未在工商行政管理
    2023-03-02
    464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兜底保护是什么
    在传统知识产权法不能提供直接救济时,反不正当竞争法具有补充作用,能填补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空白。虽然传统知识产权法可以提供保护,但如果这种保护不够充分,在尚无有效单行法对之进行制裁的今天,运用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调整可使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加强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研究,充分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解决传统知识产权法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使知识产权的维权行动得以顺利进行。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六条、第九条规定,权
    2023-02-22
    448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与知名商品相混淆。(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四)伪造、冒用各种质量标志和产地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列举规定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四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另外七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别包括市场混淆、商业贿赂、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低价倾销、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商业毁谤。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点是什么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该行为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客观上实施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禁止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行为足以使用户或消费者误认。《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
    2023-03-01
    263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商业标记权力竞争行为是什么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大体有7类:一、欺诈性交易方法。包括4种: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既是商标侵权行为,也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二、商业贿赂行为。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了推销或者购买商品,采用行贿手段以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它与合法的“回扣”、“折扣”、“佣金”的区别在于,贿赂所给予的财物或其他好处不在交易对方的正规账目中予以反映。三、虚假广告。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
    2023-02-28
    227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采用符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信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商业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正当竞争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来取得竞争的胜利。 正当竞争具有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劳动生产... 更多>

    #正当竞争
    相关咨询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商业标识怎么写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8
      如果某一商业标识能够区分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具有显著性,那么该商业标识就承载了经营者一定的商誉,应当获得法律保护,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对该标识进行保护,但是两者提供了不同的保护制度。 商标法主要通过保护商标专用权来实现对商业标识的保护,以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商标法保护的客体主要为注册商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未注册商标,包括未注册驰名商标、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力的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商业标识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30
      如果某一商业标识能够区分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具有显著性,那么该商业标识就承载了经营者一定的商誉,应当获得法律保护,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对该标识进行保护,但是两者提供了不同的保护制度。 商标法主要通过保护商标专用权来实现对商业标识的保护,以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商标法保护的客体主要为注册商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未注册商标,包括未注册驰名商标、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力的
    • 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包括哪些?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7
      一、一般规定应加入“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原条款“第二条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改为“第二条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进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二、列举项目,将归于反垄断法规制的条款,删除,如“第六条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
    • 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包括什么?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01
      一、一般规定应加入“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原条款“第二条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改为“第二条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进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二、列举项目,将归于反垄断法规制的条款,删除,如“第六条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
    •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法要怎么完善?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19
      1在法律条例中增加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处罚办法,明确一般性条款,增强对各种新出现的或者将会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控制力。2明确执法主体,统一执法机构:设立公平竞争执法机构,并赋予这些执法机构较为宽泛的调查权、强制权、处罚权以及相应的准司法权。3加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