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以下情形下可以申请经济补偿: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以下情形下可以申请经济补偿: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
6.用人单位依照本法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劳 动 者 如 何 申 请 经 济 补 偿 ?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离职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未能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可以申请经济补偿。劳动者申请经济补偿,应当向用人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用人单位应当自收到劳动者的申请之日起15日内,给予劳动者一次性的经济补偿。
同时,《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或者未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加倍的工资,并按每违法行为给付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因此,劳动者要想申请经济补偿,必须先确认用人单位是否违法,是否存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况。如用人单位违法,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并依法申请经济补偿。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下,可以申请经济补偿。但需先确认用人单位是否违法,是否存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况。如用人单位违法,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并依法申请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离职后年假可以申请补偿吗
495人看过
-
离职后年假可以申请补偿吗
429人看过
-
未离职能申请经济补偿金吗
366人看过
-
未离职能申请经济补偿金吗
252人看过
-
申请离职后能请假吗
258人看过
-
辞职后能否申请社保补偿?
144人看过
保险费是指当投保人参加保险时,根据其投保时所订的保险费率,向保险人交付的费用。当保险财产遭受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全部或部分损失,或人身保险中人身发生意外时,保险人均要付给保险金。保险费由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和保险期限构成。... 更多>
-
工伤后离职后还能申请补偿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151.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 2.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 3.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 4.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按你们当地标准发放; 5.工伤赔偿: (1)如果继续在单位工作,不辞职的话,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根据伤残等级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2)离职后还能讨回工伤待遇如果选择辞职不干了的话,在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伤残等级享受一次性
-
仲裁离职以后还能申请经济补偿金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20经济补偿金仲裁辞职后还可以申请的。一般来说,劳动仲裁可以申请拖欠的工资以及离职的经济补偿金的,当然在申请劳动仲裁时,要携带相关的资料到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办理。
-
离职后,还能申请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5工伤认定的要件之一,事故要有对员工产生“损害后果”,包括:指对生命、健康权的损害,不包括财产损害。从你描述来看,员工可能都没有急诊住院治疗,那损害后果没有评判依据。
-
-
离职后公司还能申请赔偿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1员工在办理离职手续时是否做出过放弃诉讼等权利的表示,如果没有这类表示只是办理了离职手续时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申诉要求公司赔偿的,但是应当在一年之内提出,否则就过了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