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驾缓刑如何不让单位知道情况
醉驾缓刑不让单位知道情况是法庭判决后可以通知被告人所在单位,也可以不通知。对于被判刑的,在判决生效后,判决书是否应该送达被告人所在单位,在法律上没有硬性规定,可以送达,但也有可能不送达所在单位,而向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送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内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判决宣告后,应当立即送达判决书。判决书应当送达人民检察院、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并可以送达被告人的近亲属。判决生效后,还应当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
二、醉驾触犯的罪名
醉驾通常会构成危险驾驶罪。醉驾属于犯罪性质的行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酒驾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属于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醉驾被判刑会留下案底吗
醉驾被判刑会留下案底。案底是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为"前科"。个人的刑事犯罪记录,存于当地或上至国家级的档案中,是自然人的历史另类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醉驾拘役缓刑单位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
129人看过
-
酒驾情况会被单位知道吗?
364人看过
-
单位不知道我被判缓刑
376人看过
-
醉驾拘留时间怎么确定的,醉驾判缓刑单位会知道吗
374人看过
-
醉驾事业单位会知道吗?
324人看过
-
醉驾拘役有可能单位不知道吗?
53人看过
-
醉驾如何让单位不知道,法律有哪些规定宁夏在线咨询 2023-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
醉驾缓刑要告知单位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1法院没有通知单位的法定义务。不过,判处拘役缓刑的,要实行社区矫正改造,这是由司法局负责的,按法律规定,司法局可能会通知所在单位。这需要当事人跟司法局沟通协商一下。
-
醉驾拘役了怎么可以不让单位知道?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30应当开除公职。 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工作人员: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缓刑),应当开除公职。 法律依据是: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17条第2款: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54条: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自2007年6月1日以后执行) 三、行政机关任命的
-
有判缓刑可以不让单位知道吗,该如何规定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3-11-17这个在法律中是没有规定的,一般法院的判决生效之后是会直接送达到所在单位或者是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虽说不会通知单位,但单位一般都会知道的,劳动者是需要如实向单位告知自己的实际情况。
-
怎样知道的?单位如何判缓刑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11不会通知单位,会向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送达,但是在你的个人档案里都会进行记录,一般单位都会知道的。 缓刑: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