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没有产证是否有房屋居住权
民法典规定,居住权是房屋的用益物权,没有房产证的房屋,房屋所有人也可以设立居住权,但居住权可能不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三条【用益物权的定义】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第三百六十六条【居住权的定义】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第三百六十七条【居住权合同】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四)居住权期限;
(五)解决争议的方法。
二、无房产证房屋买卖协议有效吗
没有房产证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要看是谁没有房屋的房产证来判定。
1、开发商没有房屋的房产证。
房屋的出售证件不齐全或是房屋的质量等其他方面有问题,开发这样房屋的开发商是不能办理下来房屋的产权的,所以开发商与购房的业主签订的买卖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因为他没有任意处置房屋的权利。
2、开发商尚未帮业主办房产证。
在开发商手里购买到商品房的业主,在开发商没有为其办理房屋的房产证的时候,开发商是拥有房屋的产权的,所以只要业主经过开发商的同意或是告知开发商,签订的买卖合同就是有效的。
3、出售回迁户的房屋,开发商需要经过回迁户的同意之后,才可以对回迁房户没有取得房屋的产权进行补偿,然后将房屋再次出售,这样的房屋出售的时候签订的买卖合同是有效的。
没有经过回迁户的同意私自出售房屋的情况下,签订的买卖合同是无效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居住权是房屋用益物权之一,无房产证的房屋也可以设立居住权,俣如果房屋是违法建筑的,建立的居住权不受法律的保护。
-
民法典中房屋没写定居住权还是产权有效吗
231人看过
-
民法典中房屋产权人有房屋居住权吗,居住权的特征
456人看过
-
民法典中有居住权没有产权能否得补偿
349人看过
-
民法典中再婚一方去世房屋是否有居住权
120人看过
-
民法典中房屋他项权中是否包含居住权
225人看过
-
民法典中老公婚前房屋产离婚后是否享有居住权
334人看过
居住权是《民法典》物权编新增的用益物权的种类。居住权是指权利人为了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或遗嘱,在他人享有所有权的住宅之上设立的占有、使用该住宅的权利。 居住权作为用益物权具有特殊性,即居住权人对于权利客体即住宅只享有占有和使用的... 更多>
-
民法典中居委会能否证明房屋产权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31、民法典中居委会不能证明房屋产权。房屋物权是以登记为准的,所以房屋产权的证明以登记为条件,办理了物权登记,取得房产证后,取得房屋的产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
的民法典中的居住权是否需要公证山东在线咨询 2023-03-19居住权不需要进行公证。 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规定,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 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四)居住权期限; (五)解决争议的方法。
-
《民法典》中的居住权对房屋买卖有什么影响北京在线咨询 2023-01-29《民法典》并未规定居住权的设立对象,法律并未限制居住权人的范围,可以是父母配偶也可以是子女、甚至还可以是保姆,且原则上居住权应该无偿设立。登记完成后居住权设立,居住权人根据合同约定对该住宅享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能在约定的时间内一直住在里面。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
房屋没有产权证有房产证是否违法海南在线咨询 2023-03-121、无产权证及其他合法手续的房屋租赁通常是违法建筑。违法建筑未经过登记备案、属于法律法规禁止实施租赁的房屋,出租人就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内容建设的建筑与承租人订立的租赁合同无效。 2、法律依据:《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不得出租:(一)属于违法建筑的; (二)不符合安全、防灾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 (三)违反规定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四)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出租的其他情
-
民法典中确权居住权有时效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12居住权确权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六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