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公司法》修订之前,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自行清算程序及具体流程,基本上依照《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进行。《公司法》修订后,为了配合内外资企业对公司法的统一适用,国务院于2008年1月15日公布的第516号令《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宣布《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因已被2005年10月27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代替而废止。自此,外商投资企业的清算也基本上依照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第十章“公司解散和清算”进行。
不过,因为在法律层面上,与《公司法》同一位阶的三部外商投资企业现行法律仍然有效,法律冲突在所难免。外商投资企业的自行清算,一方面要适用《公司法》,另一方面又要适用外商投资企业三部法律,必然产生一些特殊问题,本文将对外商投资企业自行清算中的这些特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关于国家原对外经贸部颁布的《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以下简称《清算办法》)是否仍然适用的问题。
公司法第218条规定:“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本法;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虽然《清算办法》不是法律性质,且存在诸多问题,但由于其针对性较强,并在外商投资企业清算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公司法中有关清算的规定并没有考虑到外商投资管理中的特殊要求,因此,该办法的一些重要内容将仍然在一段时间内并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2、关于法院组织清算是否为《清算办法》中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的补充的问题。
现实中,大量外资企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根本无法按照办法中的普通清算或特别清算程序进行清算,但同时由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途径。因此,诸多外资公司根本就无法或没有清算。由于公司法赋予公司债权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组织清算的权利,为此,外资企业股东至少可以借公司债权人名义(在很多情况下,公司股东事实上也是公司债权人)在公司不能采取普通清算或特别清算程序的情况下,依据公司法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组织清算。应当说,人民法院组织对外资企业进行清算不仅是外资企业清算形式的补充,而且将成为外资企业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关于特别清算是否为申请人民法院组织清算的前置程序的问题。
根据《清算办法》的规定,公司在不能按照普通程序清算的情况下,应按照特别清算程序进行清算。但是由于外资主管部门过于谨慎及行政程序不清或公司股东意见不一等诸多原因,外资企业按特别清算程序进行清算的少之又少,特别清算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一种堂皇的摆设。为此,为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程序上的不合理问题,尽早化解股东之间及其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在法院有权组织清算的前提下,申请特别清算不应当成为申请人民法院组织清算的前置程序。至少,在申请特别清算和申请人民法院组织清算之间,应当给予当事人选择的权利。
4、关于清算委员会的组成等问题。
公司法与《清算办法》在清算委员会的组成等许多方面也有冲突的地方,为此,是适用《清算办法》还是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从及早化解矛盾、减少社会成本的角度出发,也应当赋予公司或公司股东相应的选择权。
5、清算方案和清算报告按怎样的规则进行确认?
根据《公司法》第186和188条规定,自行清算的清算方案和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确认,但是股东会和股东大会应按怎样的规则确认,是过半同意,过三分之二同意,还是一致同意?对此,公司法第十章“公司结算和清算”并没有明确规定。
我们认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清算方案和清算报告进行确认应该以《公司法》、三部外商投资企业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
《公司法》第43条规定,“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第103条规定,“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但是,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对清算方案和清算报告的确认不属于公司法第43条和第103条所规定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如果公司章程没有特别规定,那么,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只需全体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即可;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则只需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即可。
外资企业清算适用《公司法》中关于清算的相关法律规定,希望可以帮到需要帮助的朋友。
外资企业清算程序问题
根据外商投资企业不同情况,在办理清算时,其主要经过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确定清算方式:普通清算还是特别清算;
二、成立清算组织—由企业权力机构组织成立清算委员会
1、企业权力机构在企业权力机构成员中选任或者聘请有关专业人员担任;
2、清算委员会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
(一)清理企业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制定清算方案;
(二)公告未知债权人并书面通知已知债权人;
(三)处理与清算有关的企业未了结的业务;
(四)提出财产评估作价和计算依据;
(五)清缴所欠税款;
(六)清理债权、债务;
(七)处理企业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
(八)代表企业参与民事诉讼或涉外仲裁活动。
清算委员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提出的财产评估作价和计算依据、制定的清算方案,须经企业权力机构确认后,报企业审批机关备案。
清算委员会按照协商原则处理有关清算的事务。
三、通知与公告
1、通知:企业应当自清算开始之日起7日内,将企业名称、地址、清算原因和清算开始日期等以书面通知企业审批机关、企业主管部门、海关、外汇管理机关、企业登记机关、税务机关和企业开户银行等有关单位;企业有国有资产的,还应当通知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2、公告:清算委员会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已知的债权人申报债权,并应当自成立之日起60日内,至少两次在一种全国性报纸、一种当地省或者市级报纸上刊登公告。第一次公告应当自清算委员会成立之日起10日内刊登。
3、申报债权: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内,向清算委员会申报债权。
四、债权、债务与清偿
1、清算委员会登记、核定、复核债权并通知债权人;
2、清算财产的评估作价与处理;
3、清算财产的清偿:清算财产优先支付清算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职工的工资、劳动保险费;
(二)国家税款;
(三)其他债务。
五、清算终结
1、清算委员会制作清算报告;
2、清算委员会分别向税务机关、海关、企业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
推荐的相关文章:
【外资企业清算的基本流程】
-
外资公司清算外资企业解散清算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147人看过
-
公司法外资法适用的企业有哪些?
457人看过
-
关于外资公司清算适用《公司法》清算规定的相关问题
187人看过
-
【外资公司清算】哈尔滨市外商投资企业清算规定
126人看过
-
破产法适用外资企业吗
312人看过
-
【外资公司清算】办理外商投资企业终止、清算审批指引
385人看过
外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 外资企业的全部资本属于外国投资者所有。即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以货币或者其他法定投资方式投资,全部财产... 更多>
-
外资企业全资子公司还算外资企业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6外资企业再投资成立的子公司能算外商投资企业。 《公司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要求是外商或外资占投资总额的25%以上。 税务部门在核定子公司是否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是核定公司再投资成立的公司外方投资所占的比例,再投资比例达不到25%,虽然是外商投资企业,但不能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子公司的外商或外资投资比例计算:母公司外资比重*子公司投资比重 例如,母公司外资占40%,对子公司投资比重50%,已经
-
企业清算完还算清算公司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22根据我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法人在清算期间存在,但不得从事与清算无关的活动。清算结束并完成法人注销登记的,法人终止; 依法不需要法人登记的,清算结束时法人终止。因此,法人在清算期间仍然存在,没有终止,只是不得从事与清算无关的活动。
-
为什么外商投资企业中的有限责任公司适用公司法?是否适用公司法?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5在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一般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对这三种企业义分别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进行规范,在这三部法律中,又涉及到了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和某些行为。在公司法制定后,虽然与上述三部法律总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有些具体规定是有差别的,为了保持外商投资政策和法律规定的一致性,前后衔接,因此明确了外商投资
-
外资企业怎么清算呢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21所示:外资企业清算需先向合同、章程原审批部门提出申请,需提交申请报告(明确企业名称、地址、清算原因、清算开始日期)、董事会决议、原合同、章程及批复复印件、营业执照及批准证书复印件,经批准后,可开始清算手续,在清理完企业资产、公告债权人、缴清税款、清偿债务等手续完成后(不超过180天),即可向院审批部门提出解散企业的申请
-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与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18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是为了保障外商投资企业清算的顺利进行,保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于1997年发布的办法。 1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1996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1996年7月9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第2号发布) 2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外商投资企业清算的顺利进行,保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