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和处理破坏选举的行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20:32:46 411 人看过

近年来在基层选举中,破坏选举的行为时有发生。某些势力和个人,为了达到当选的目的而贿赂选民和代表;有的出于种种目的,干扰和破坏选举活动,有的甚至是砸毁票箱、扰乱选举会场。为了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他人的干扰和支配,保证选举的真实性、公正性、权威性,保障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切实防范和及时处理破坏选举的行为。选举法第五十二条对制裁破坏选举的行为作了明确规定。这次中央文件明确提出,要注意防止和及时处理各种违法行为,严禁贿选,严防家族、宗教势力干预和操纵选举,严惩黑恶势力干扰破坏选举。对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的,对以暴力、威胁、欺骗等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对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的,对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报复或有其他违法行为的,要依照选举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处理。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对破坏选举行为的惩处是三个层次:一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对尚不构成犯罪,但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三是对于违反纪律的行为,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于以违法行为当选的,当选无效。对选举中违法行为的处理,涉及的单位和部门比较多,既涉及选举委员会,又涉及人大常委会机关,也涉及公检法等机关。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相互配合,通力协作,防范和打击破坏选举的行为。

处理选举中的违法行为,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好三个界线:一是罪与非罪的界线。涉及选举的犯罪,包括妨害选举罪和打击报复罪,其中比较复杂、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的是贿选的认定。既不能把一般的人际交往扩大到贿选,也不能让真正的贿选行为逃避法律的制裁。要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准确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必要时,最高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二是违法与违纪的界线。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违纪要承担纪律责任。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违法也构成违纪,要同时承担法律责任和纪律责任。对于单纯违反纪律的,要按照党政纪律严肃处理。三是故意违法与工作过失的界线。在选举工作中,有的是为了某种目的,故意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而有的则是因为工作失误、粗心大意,错发选举文件、错报选举票数。两者之间有本质不同,应当区别处理。

关于选举经费

县乡人大换届选举的经费由国库开支。各级政府要将选举经费列入预算,根据选举的实际需要和时间进度,及时足额拨付,保障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县乡财政确有困难的,由上级财政给予支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6日 06: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保证相关文章
  • 处理破坏选举罪的方式
    构成破坏选举罪的处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破坏选举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采用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破坏选举罪的认定标准1、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权非法搜查,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2、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手段,妨害选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致使选举无法.正常进行或者选举结果不真实的;3、以暴力破坏选举场所或者选举设备,致使选举无法.正常进行的;4、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产生不真实的选举结果或者强行宣布合法选举无效、非法选举有效的;5、聚众冲击选举场所或者故意扰乱选举会场秩序,使选举工作无法进行的。6、由上述规定可知,当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以上情形,即应当对其立案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023-07-03
    296人看过
  • 破坏选举的行为包括哪几种
    破坏选举秩序处罚
    破坏选举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1. 暴力手段:对选民、代表及其工作人员采取殴打、捆绑等人身伤害的手段或者捣乱选举场所,砸毁选举设施进行破坏。 2. 威胁手段:以暴力伤害、毁坏财产、揭露隐私、破坏名誉等相要挟,对选民、代表及有关工作人员实施精神强制进行破坏。 3. 欺骗手段:虚构事实,散布、扩散各种谣言或隐瞒事实真相,以混淆视听进行干扰破坏。 4. 贿赂手段:利用金钱、财物或者其他物质利益甚或女色勾引、收买选民、代表或有关工作人员以进行破坏。 5. 伪造选举文件:伪造选民证、选票、候选人的情况资料、选举文件进行破坏。 6. 虚报选举票数:对选民、代表的投票总数、赞成票数、反对票数、弃权票数等进行以少报多或以多报少的虚假报告进行破坏。 7. 其他手段:如撕毁选民名单、候选人情况;在选民名单、候选人名单、选票上涂写侮辱性词句;对与自己不同意见的选民、代表进行打击报复;等等。
    2024-01-05
    193人看过
  • 对妨碍和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行为该如何处理?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5条规定,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2021-12-26
    266人看过
  • 破坏选举应及时处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针对基层选举工作中出现的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况,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特别增加相关规定,以更好地保障选民和代表依法行使选举权。草案特别增加了一条有针对性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接受监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选民或者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为了及时有效查处以暴力、威胁、贿赂等手段破坏选举的行为,草案还增加规定,对调查处理机关及其责任予以明确。草案规定:主持选举的机构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发现有破坏选举的行为或者收到对破坏选举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必要时移送有关机关予以处理。
    2023-06-06
    278人看过
  • 行贿罪和破坏选举罪的区别?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破坏选举权罪行贿罪最基本的区别就是侵权客体不同,破坏选举权罪的侵权客体就是我国的选举制度,而受贿罪的侵权客体就是一个复杂的客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和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涉及两项罪行的原因是基层贿赂工作人员获得选举的案例。行贿罪和破坏选举罪的量刑原则有哪些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被告人的刑罚。2、量刑既要考虑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又要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等情况,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4、量刑要综合考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形势,确保刑罚目的的实现。但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同或者相似的案件
    2023-08-05
    444人看过
  • 哪些行为构成破坏选举罪,破坏选举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哪些行为构成破坏选举罪,破坏选举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以下行为构成破坏选举罪,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1.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2.以暴力破坏选举场所或者选举设备,致使选举无法正常进行的;3.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产生不真实的选举结果或者强行宣布合法选举无效、非法选举有效的;4.聚众冲击选举场所或者故意扰乱选举会场秩序,使选举工作无法进行的一、村委会选举舞弊量刑没有对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行为规定刑事责任的条款。该法只规定,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其当选资格无效”,并没有规定要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上述违法行为的刑事可罚性仍然找不到依据。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当手段当选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当选无效。对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
    2023-03-10
    302人看过
  • 破坏选举罪认定和处罚(一)
    破坏选举罪该如何认定?对犯有破坏选举罪的行为应如何处罚?根据相关规定,破坏选举罪的认定和处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破坏选举罪与一般破坏选举行为的界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10章对破坏选举的制裁中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Normal07.8磅02falsefalsefals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StyleDefinitions*/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5.4pt0cm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
    2023-06-11
    494人看过
  • 破坏选举罪中贿选行为如何认定
    贿选是指被选举人或其他人以增加被选举人选票数量为目的向选举人或对选举有影响的其他人转移可支配财产的行为。构成贿选的要件如下:第一,行贿主体是被选举人或其他人。被选举人毫无疑问可能成为行贿主体,而其他人则是指两类人:一是被选举人的亲朋好友,二是被选举人及其亲朋好友所雇用的人。这两类人都有可能向选举人或对选举有影响的其他人行贿以帮助被选举人竞选成功的人。第二,受贿主体是选举人或对选举有影响的其他人。选举人毫无疑问可能成为受贿主体,而对选举有影响的其他人则是指收受贿赂对选举人施加影响的人,例如选举人的亲朋好友或者黑社会组织成员或者地痞流氓,也包括选举单位的上级领导干部。第三,行贿的目的是促成被选举人竞选成功。第四,行贿受贿所损害的客体是公平公正的选举制度。第五,行贿受贿的标的是可支配财产。第六、转移财产的行为不属于被选举人竞选成功后的职务行为。以上要件必须同时具备。一、直属机关党代表会议需要代表
    2023-03-05
    319人看过
  • 破坏选举罪的侦查机关
    管辖权在检察院,由检察院立案侦查。根据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1999.9.9高检发释字[1999]2号)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权非法搜查,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手段,妨害选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致使选举无法正常进行或者选举结果不真实的;2、以暴力破坏选举场所或者选举设备,致使选举无法正常进行的;3、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产生不真实的选举结果或者强行宣布合法选举无效、非法选举有效的;4、聚众冲击选举场所或者故意扰乱选举会场秩序,使选举工作无法进行的。5、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由上述规定可知,当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以上情形,即应当对其立案追究刑事责任。【相关知识】破坏选举罪与一般破坏选举行为的界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2023-06-03
    464人看过
  • 关于破坏军婚行为处罚
    破坏军婚构成破坏军婚罪的,其处罚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破坏军婚罪具体是指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行为,其中现役军人是指有军籍的,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役的官兵。破坏军婚行为包括什么破坏军婚行为包括以下这些:(一)重婚型,即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骗取结婚的;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二)同居型,即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却较长时间公开地或秘密地在一起共同生活,这种关系不仅以不正当的两性关系为基础,往往有经济和其他生活方面的特殊关系,而不同于一般的通奸关系。(三)通奸型,即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长期通奸,情节恶劣或者造成夫妻关系破裂严重后果的。《刑法》第二百五十九条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
    2023-08-03
    166人看过
  • 哪些行为会破坏人大选举会
    什么是选举权?选举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参加选举的权利,包括参加提名代表候选人,参加选举权讨论、酝酿、协商代表候选人名单,参加投票选举等。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选举权来自哪里?它是天赋权利吗?“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期内,有一部分人将选举权完全看作国民的固有权利。所谓固有权利,即国民当然享有的权利,既无须国家宪法或法律赋予,也不是国家宪法或法律所能剥夺。这种理论,乃根据卢-梭的主权论”。但“倡导此说者,原意只在对抗十七八世纪欧洲各国的选举制度,因为当时的选举权,限于贵族,僧侣,及有产阶级,而不及一般的人民。这种限制,自然应该取
    2023-06-12
    482人看过
  • 制裁破坏选举行为法律依据
    选民或代表照法定程序投票选举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改变。这次换届选举,要防止和及时处理积压种违法行为,严禁贿选或利用家族、宗教势力、恶势力纵选举。对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对控告、检查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行为,都要依法严肃惩处。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选举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一)用暴力、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二)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三)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
    2023-06-06
    108人看过
  • 确认破坏选举行为的依据是什么
    破坏选举行为的认定标准如下:1、本行为的主体是达到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本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依法进行的选举活动的正常选举秩序;3、本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以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选举活动造成的影响不大。破坏选举罪是指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破坏军婚罪认定标准是什么?破坏军婚罪是指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行为。该罪的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现役军人的婚姻关系。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与现役军人的配偶同居或者结婚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2023-07-06
    440人看过
  • 关于破坏选举罪定罪量刑是怎样的?
    破坏选举罪定义:破坏选举罪,是指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破坏选举罪的相关刑法条文第二百五十六条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破坏选举罪的相关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五十二条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一)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二)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三)对于控告、检举选举
    2023-04-28
    88人看过
换一批
#抵押担保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保证
    词条

    保证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方向合同关系中的债权方保证合同关系中的债务方全部或部分履行合同债务的担保方式。保证人在被担保的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承担连带赔偿的责任。... 更多>

    #保证
    相关咨询
    • 造成选举和破坏选举罪的处罚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26
      构成构成破坏选举罪的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本罪只有情节严重才会构成,所谓情节严重指以下情形: 1、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手段,妨害选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致使选举无法正常进行,或者选举无效,或者选举结果不真实的; 2、以暴力破坏选举场所或者选举设备,致使选举无法正常进行的; 3、伪造选民证、选票等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产生不真实的选举结果或
    • 如何举报破坏选举行为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09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 如何区分破坏选举秩序行为与破坏选举罪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3-11
      1、破坏选举秩序,是指对选举的程序性工作造成破坏的行为,如扰乱会场造成选举工作无法进行的行为等。 2、破坏选举罪,是指违反选举法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中国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
    • 2022年破坏选举罪与一般破坏选举行为的界限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10章对破坏选举的制裁中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 1、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2、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3、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
    • 如何预防和惩治妨碍和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行为?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0-28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规定,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碍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权的,村民有权向乡镇、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和依法处理。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当选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