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行为的法律归属: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的界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4 19:03:39 424 人看过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属于诈骗,那么就是刑事:1、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交通事故属于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

一般的交通事故属于民事案件,构成交通肇事罪才是刑事案件。

交通事故由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划分责任,事故各方按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对事故认定书不服的,可以在3日内申请复核一次。伤者治疗终结后可以做伤残鉴定,伤残等级以鉴定结果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9日 09:1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欺诈行为的法律要件
    (一)在欺诈人方面:1、须有欺骗他人的行为。欺诈行为是故意把不真实的情况表示给别人,无论虚构事实、歪曲事实或者隐匿事实均属之。欺诈往往呈现为积极行为,而消极行为,尤其是沉默,则必须是法律、合同或者商业习惯上有告知事实的义务,而未告知时才能构成欺诈。2、须有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指具有欺骗他人的故意,这种故意的含义包括两层:(1)是使相对人陷于错误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所表示的情事不真实,并且明知相对人有陷入错误的可能;(2)是有使相对人陷于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的故意。这两种故意从根本上妨碍了被欺诈人意思形成的自由。(二)在被欺诈人方面:1、须被欺诈人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被欺诈人陷于错误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须有因果关系。如果被欺诈人并不陷于错误,或者虽然陷于错误,但该错误不是受欺诈而产生,则欺诈行为不能成立。2、须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须有因果联系。如果被欺诈人
    2023-02-12
    373人看过
  • 涉及财物的欺诈行为的法律界定
    诈骗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不管骗取多少都是犯法,不管是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触犯刑法,要看诈骗数额,诈骗数额达三千至一万元以上,即涉嫌诈骗罪,没达到这数额,以治安案件处理。根据刑法,诈骗数额较大,依法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数额巨大,处三到十年有期徒刑。欺骗他人感情被判精神赔偿5年前,刚满20岁的阿玲认识了自称未婚的俊-炜。很快,两人坠入爱河,每日形影不离。没多久,阿玲发现自己怀孕了,不断催促俊-炜回老家登记结婚。到了那边,俊-炜安顿好阿玲后,独自找熟人领回了两本结婚证。2012年3月,阿玲为俊-炜生了个儿子。可是,枕边人其实早已与阿-娟结婚,并生了两个女儿。原来,俊-炜的真名叫皓-炜,俊-炜只是骗自己的名字,而她手上的结婚证也是假的。2013年9月4日,极度受伤的阿玲拿起法律武器,向皓-炜展开反击。同年12月18日,法院认为皓-炜违背社会道德及公序良俗,并侵害了阿玲的人格
    2023-07-03
    372人看过
  • 法律上规定的什么是民事欺诈行为?
    一、法律上规定的什么是民事欺诈行为欺骗他人,使他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的犯罪行为就是欺诈行为,所谓欺诈,是指故意欺骗他人,使其隐于错误判断,并基于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民事欺诈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是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受欺诈导致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与他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将该行为予以撤销。经营者在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二、如何认定消费
    2023-06-15
    197人看过
  • 合同民事欺诈与合同刑事诈骗的关系
    一、合同民事欺诈与合同刑事诈骗的关系合同民事欺诈与合同刑事诈骗的关系是,都是诈骗行为。合同诈骗是刑事犯罪的一种,应受刑罚惩罚。民事欺诈是经济纠纷的一种,只能承担民事责任。二者的不同点是,在主观故意上合同诈骗者在签订和同或履行合同时根本就不希望履行合同,只想享有合同约定的权力,没想承担合同规定的义务;而民事欺诈则恰恰相反是希望合同的履行,通过合同的履行实现骗得非法钱财的目的,如通过产品质量有瑕疵、合同延期履行、拖欠货款等方式实现非法获利的目的。这是罪与非罪的界限,因在实践中掌握,凡符合合同诈骗的几种形式的行为,如果没有证明其确实是真诚履行合同的证据,就应当确认为合同诈骗,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故意,则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二、合同诈骗的类型合同诈骗的类型有:1.伪造证件,行骗者伪造单位、伪造营业执照及各种许可证等,利用伪造证明签订合同骗取钱财;2.设饵钓鱼,以紧俏物品为诱饵抓住对方急
    2023-06-16
    318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界定
    合同诈骗罪的含义,我国刑法第224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既包括国家的合同管理制度,还包括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刑法所列举的五种情形:1、虚构单位名义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即虚假主体;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即虚假担保;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即以履行小额合同引诱诈骗;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款、贷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即携款逃匿诈骗;5、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民事欺诈主要是指行为人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夸大履行能力等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当事人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
    2023-06-14
    348人看过
  • 民事欺诈的法律惩戒规定
    民法典对于民事欺诈的法律后果规定一般是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进行撤销,而且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法律对于民事欺诈的具体规定,则民事行为因欺诈被撤销后,当事人应当返还财产,将其恢复到欺诈行为发生前的状态,返还财产为欺诈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之一。一般的民事欺诈情形民事欺诈行为主要有以下4个要件:(一)一方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隐瞒虚假情况或不告知对方情况是一方故意所为,故意包括明知虚假而告之或不告知,和应知而由于疏忽大意没有告知。(二)一方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该行为可以是故意告知虚假情况的作为行为,也可以是有义务告知不予告知的不作为行为。隐瞒则包括故意以一定行为掩盖真实情况的作为和不予告知真实情况的不作为。(三)由于一方的欺诈行为,诱使对方陷入了错误的认识
    2023-07-01
    328人看过
  •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与民事欺诈
    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与民事欺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欺诈是指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一、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二、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
    2024-02-01
    271人看过
  • 民事欺诈的行为有哪些特征
    一、民事欺诈的行为有哪些特征民事欺诈的行为有以下特征:1.欺诈人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采取欺诈手段实现签约目的。2.欺诈人对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有关关键性事实作虚假介绍,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向对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承诺,以实现其订立合同的目的。3.所签合同生效后欺诈人通过双方履行该合同,达到其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4.目前合同欺诈的突出特点是欺诈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或具有一定的实际履约能力,同时可能还积极履行所签合同的部分条款,即通过履行一定的合同义务,从被欺诈方获得不法利益。二、民事欺诈的诉讼时效民事欺诈的诉讼时效是3年。《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3-09-19
    66人看过
  • 税务欺诈的法律界限是什么?
    偷税金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10%以上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纳税人欺骗、隐瞒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纳税额大,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所列手段,不缴纳或者少缴已扣税款,数额较大的,按照规定处罚。前两种行为多次实施,未经处理的,按累计金额计算。偷税漏税四十万会判多少年?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5.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
    2023-07-05
    496人看过
  • 区分欺诈发行证券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一、区分欺诈发行证券罪与诈骗罪的界限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及企业;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要是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公司的旗号,虚构公司或者假冒其他公司实施的。2、客观方面不同。本罪主要是通过制作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来欺诈他人,而发行股票和债券往往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诈骗罪发行股票、债券是非法的,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所谓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纯属伪造虚构的。3、两罪主观上都是故意的,但故意内容和犯罪目的是不同的,诈骗罪的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非通过制作虚假的文件来发行股票和公司、企业债券募集资金。4、客体也是不同的,诈骗罪侵犯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本罪主要是侵犯了证券发行的管理秩序。欺诈发行证券罪判刑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自然人犯本罪的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2024-01-25
    253人看过
  • 网恋欺诈的界限:钱财数额与诈骗的界定
    网恋自愿给对方钱的,视为赠与,不构成诈骗。网恋诈骗规则判定如下: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有些违法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2、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此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3、诈骗金额2000元以上一般可以立案,建议及时报警,由警方来处理,若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4、一般诈骗罪与盗窃罪相同,经济诈骗罪如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等。网恋被骗起诉能赢吗网恋被骗起诉不一定能赢,如果涉及到金钱诈骗,建议先报警,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诈骗分子赔偿损失,此
    2023-07-18
    55人看过
  • 涉及商家欺诈的欺诈行为有哪些
    一、涉及商家欺诈的欺诈行为有哪些涉及商家欺诈的欺诈行为有: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有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行为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等十三种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列为欺诈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二、商家欺诈消费者怎么起诉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3.法院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4
    2023-11-03
    161人看过
  • 被欺诈诈骗能不能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
    受欺诈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被欺诈一方可以申请撤销。并且在申请撤销后,彼此应当相互返还因为该民事法律行为取得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存在欺诈行为的一方还应当赔偿受欺诈方因此受到的损失。一、撤销合同还是确认合同无效撤销合同还是确认合同无效,应当是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的,如果是符合撤销合同的情况的话,就可以撤销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
    2023-03-05
    84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的虚假陈述与欺诈行为
    虚假诉讼罪是指通过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侵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诉讼相对方的权益;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主观上只能是故意;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民事虚假诉讼,也称为虚假诉讼罪,是指通过捏造事实来提起民事诉讼,从而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要件:1、虚假诉讼行为人侵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诉讼相对方的权益。因为虚假诉讼的合谋者,是非法利益的共同体,其侵害的对象不可能是相对方,只能是第三者。2、虚假诉讼是指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院的审判权、执行权,非法侵占或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或权益的诉讼行为。3
    2023-11-13
    24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民事欺诈的构成是什么,民事欺诈行为与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怎样的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19
      民事欺诈的构成: 欺诈人 欺诈人的欺诈故意 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欺诈人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指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即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而虚构事实、变更事实或隐瞒事实的行为。欺诈行为可体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 被欺诈人 被欺诈人因欺诈而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
    • 欺诈罪与民事欺诈的差异
      湖北在线咨询 2024-11-14
      诈骗罪和民事欺诈在涉案目的、手法和内容、法律关系及后果、履约意愿与能力以及欺骗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诈骗罪主要通过欺骗手段获取私人财产,通常涉及全面事实的欺骗,其法律后果是刑事责任和归还被骗财物。民事欺诈则旨在利用虚假信息诱导对方达成交易,获得经济收益,但并不涉及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的意图。在手法和内容上,诈骗罪通常采用编造事实或掩盖真相的方式,涉及全面事实的欺骗;而民事欺诈则多针对部分事实进行欺骗
    • 欺诈行为是民事行为还是欺诈行为?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4-19
      1、欺诈是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如:以次充好的消费欺诈行为。2、《刑法》对诈骗罪目的规定的很明确,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来说是行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代价或做出任何劳务,即取得对方信任而非法占有财物。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 诈骗罪与欺骗罪的界限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6
      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你好。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但不成立诈骗罪(详见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14日《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只能成立盗窃罪,以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起点,仅限于国家。例如,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