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坏他人财物赔偿方式及数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其中侵害他人财产造成损失的数额和情节较轻的(5000元以下),按照民事侵权规定赔偿,损失依据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知识产权的财产性权利被侵害的,还可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损失难以确定的,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可就赔偿数额协商确定,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除民事赔偿外还需承担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事责任。
民法典损坏他人财物5000以上如何赔偿?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规定: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七条规定: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是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提供相应的担保。(《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的通知》第三十三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
老人损毁他人财物就不用赔偿吗?
211人看过
-
损毁公私财物可以调解吗,损坏他人财物怎么赔偿
253人看过
-
证据不足证明他人财物受损
213人看过
-
任意损毁他人财物是否判决赔偿?
71人看过
-
无意行为导致他人财物损失,需赔偿
85人看过
-
故意造成他人财物损失怎么赔偿的
155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损坏他人财物赔偿后物权归谁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9原主人和赔偿人均可协商。如果全额赔偿了,赔偿人可以要求取得原物。如果是部分损坏,赔偿款是起到弥补损失的作用,弥补的是损坏掉的哪一部分,未损坏掉的部分,当然还是属于主人的。但,多赔点归赔偿人,如果协商一致也可以。
-
损坏他人财物可否受到积极补偿?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15你说的这种情况是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的行为,还是因民事纠纷引起损害行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不能一言概之。因问题不清,只能按题目意思回答。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情况严重的,构成,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
造成他人车损财物损要赔偿哪些赔偿金额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7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属情节加重犯,刑法将此规定了较重的量刑.需要提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
-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是损害他人财物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1-25属于损害他人财物,要看具体的损害。1、《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