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原告的住所地人民法院往往难以管辖。针对这种情况,法律规定原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为管辖法院,较为恰当。但若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劳动教养,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若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1年以上,由被告被监禁地或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管辖。
1.针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一般由原告的住所地人民法院进行管辖。这里的被监禁的人指的是在监狱、起诉被羁押的人,以及被关押在看守所或劳动改造场所失去人身自由的人。包括已捕未决人员、已判刑人员和正在劳动改造的人。这些人的人身自由已经摆依法剥夺,脱离了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对上述人提起的诉讼,原告很难知道他们的地址,无法或者不变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而且由被告监禁地人民法院管辖,很可能造成其工作量过大,法律规定原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为管辖法院是比较恰当的。2、原告住所地管辖的例外: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劳动教养的,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管辖。
原告住所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被告住所地应当作为民事诉讼的管辖地。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应当送达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如果被告没有经常居住地,则应当送达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在本题中,根据原告的起诉,被告的住所地应当作为管辖地。因此,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将案件管辖地送达至被告的住所地人民法院。
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一般由原告的住所地人民法院进行管辖。但当事人一方被监禁或劳动教养的,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被告住所地应当作为民事诉讼的管辖地。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应当送达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如果被告没有经常居住地,则应当送达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因此,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将案件管辖地送达至被告的住所地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五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
起诉被羁押在监狱的人案件怎么审理
213人看过
-
被告羁押于看守所的离婚案件审理是否收到羁押的影响
81人看过
-
被告被羁押的案件管辖
246人看过
-
被告被羁押的中止审理吗?
235人看过
-
民事案件庭审程序、民事案件审理程序
85人看过
-
重审程序的案件处理
233人看过
-
取保候审案件还会被羁押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19取保候审了以后一般不会再行羁押,但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执行拘留、羁押。所以取保候审的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 发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
-
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办理多久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111、法律分析:羁押必要性审查一般是五天,在十日内日作出决定。羁押必要性审查,是指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无继续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建议办案机关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活动。 2、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 第二十条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应当在立案后十个工作日以内决定是否提出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案件复杂的,可以延长五个工作日。 第二
-
被告羁押于看守所的离婚案件审理是怎样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29根据相关的案件记录,被告羁押于看守所的离婚案件审理可以中止审理,因为被告现在的身份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正在侦查审查起诉或者刑事审判阶段,如果在判决后收监,那么就在监狱开庭。看守所不能开庭。
-
被告人未被羁押的自诉案件的审限是多长?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2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未被羁押的自诉案件,应当在立案后6个月内宣判。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
-
我国羁押审查程序的起草程序如何规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51、立案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申请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应当说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理由。有相关证明材料的,应当一并提供。 2、审查 人民检察院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理由和证明材料; (2)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 (3)听取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了解是否达成和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