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誉权被侵犯的典型形式是什么
名誉权被侵犯的典型形式是:
1.故意以语言、文字、暴力等手段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
2.故意或者过失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二、名誉权纠纷有什么构成要件吗
名誉权纠纷有以下构成要件:
1.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2.行为人行为违法
按照惯例,此处的“法”应作限制解释,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可以约束行为人,但是违反这些规定,受害人并不得据此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此种情况下,唯一可以救济的途径是向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申诉控告,要求主管机关对行为人做出处理。
3.存在损害后果
由于名誉权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名誉权的损害后果与一般侵权后果的表现有所不同,前者较为隐蔽,且举证比较困难。如公民因加害人行为导致社会和他人对其品德评价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为导致商誉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终止等。
4.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
侵害名誉权的构成必须是违法行为直接导致了损害后果,如果确定违法行为与间接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联系,必然导致权利滥用,这也与名誉权保护制度的初衷相违背。
三、起诉侵害名誉权需要什么证据
起诉侵害名誉权需要的证据有:
1.新闻媒体、书刊对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证据。如报道内容的原始载体。
2.以口头、书面或暴力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贬损他人人格的证据。可举出证人证言、书面材料。
3.以隐瞒真相、捏造事实并加以传播的方式诋毁他人名誉、信誉,损害他人尊严的证据等。
4.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如单位处分,当事人精神受打击患精神病,法人经济效益滑坡等证据。
5.被告如主张免责,应提供其没有过错,或没有损害原告名誉权的证据。
6.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方法、依据和清单。
-
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侵犯名誉权归谁管
245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道歉采用什么形式
306人看过
-
名誉权侵权立案标准是什么,名誉权侵权的形式有哪些
164人看过
-
名誉侵权的形式类型及认定标准?
472人看过
-
什么是侵犯名誉权,名誉权侵犯标准是什么
121人看过
-
网络侵犯名誉权立案标准,网络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
202人看过
-
网络侵犯名誉权的规范是什么网络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及责任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24网络侵犯名誉权的规范: (一)网络侵犯名誉权的概念: 网络侵犯名誉权,是指通过互联网络,在网上登载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各种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制作并在网络中上载的各种各样的作品,侵犯公民或法人的名誉,并使其社会评价降低或贬损的行为。 (二)网络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 网络侵犯名誉权的主要形式,是在网站的主页、聊天室、网络公告牌上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散布、传播虚假的某种事实,或对某种事实随意评
-
名誉权的定义是什么,侵犯名誉权的方式有哪些,侵害名誉权怎么处罚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07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 凡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都是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人应负法律责任。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 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
-
-
-
名誉权与隐私权的关系是什么,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表现形式有哪些方面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6名誉权与隐私权属于人格权范畴,两者均以尊严性精神利益为客体,从定义上看,名誉权是自然人与法人、非法人组织维护其名誉安全而不受侵害的权利,而隐私权是自然人个人生活自由与保密的权利。由此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二者客体不同。从民法角度而言,名誉权的课题是社会公众的一般评价;而隐私权则是权利人不愿公开的隐私信息。其次,侵权方式不同。侵害名誉权的主要行为方式为故意以侮辱与诽谤来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