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滥用的表现形式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政机关根据自己的管理知识、方法和技能作出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利。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项法定权力,而不是行政机关的特权。这种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同时,它也是一项法定义务,行政机关应当选择最适当的方式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责。
2、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自由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自由权。
3、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于各种行政行为中,包括行政立法行为、行政准司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行政执法行为即具体行政行为。
目前,滥用自由裁量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不正当的目的;
2、错误的和不相干的原因;
3、错误的法律或事实根据;
4、遗忘了其它有关事项;5、不作为或迟延;6、背离了既定的判例和习惯,当然这可能并未涵盖所有的情况,但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去对自由裁量施加必要的控制了。
二、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法律控制
(一)通过立法控制
在立法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
第一、加强立法解释,规范抽象行政行为。人大和常委会应加强立法解释,行政立法部门应规范抽象行政行为,从源头上尽量减少裁量空间,使标准更加确定。
第二、加强程序立法,完善行政行为程序。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即指行政行为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及时限的总和。通过程序的公开和公平原则,立法规范适当的程序,对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依据、资讯、条件、过程、决定意向、结果予以公开,对涉及相对人利益较大的及与公共利益关系密切的或过于集中的权力领域予以公开,而使权力行使为公众所瞩目;赋予行政行为双方相应公平的程序权利,而使形式的平等促进实质平等的发育。《行政处罚法》的出台被视为关注程序的良好开端。
第三、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全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首先应当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主要原因在于:1、抽象行政行为量上剧增,自由度过大的违法问题日趋严重;2、抽象行政行为质上的特殊性,导致诉讼外途径很难解决违法问题;3、抽象行政行为一旦被滥用,它在大范围内多次适用,比具体行政行为更具有危险性和破坏力。其次,应当将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审查问题,反对的原因有: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即为非法,合理性标准并无意义,且合理问题只是例外;可能会导致司法权取代行政自由裁量权,而司法的自由裁量权依然可能被滥用。本文认为,行政的自由裁量权滥用实质确是违背立法精神,但它依托合法文字外衣是不容回避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我们这个奉法的社会里它成为真正的行政权核心,而且不分时空地存在,因此分离出合理这样一个概念绝对必要;但不能借此逃避审查,因为司法的程序与行政不能相提并论,公正是其生命所在,司法的力量比之行政实在是微不足道。
(二)通过司法控制
1、司法控制的重点
在立法还没有扩大司法审查范围的情况下,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司法控制:
(1)加强对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的司法审查力度。《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5、滥用职权的。
(2)加强对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司法审查力度。《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3)加强对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审查力度。《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四)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2、司法控制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具体标准
(1)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目的。任何法律的制定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需要,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执法者偏离立法目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即可认定为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
(2)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条本意。对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作任意扩大或缩小的解释、对不确定法律概念解释的前后不一致,或者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解释违背已有的规范性行政文件对此概念所作政策性的解释,都属于对不确定法律概念解释的严重失当。而依此解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即可认定为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
(3)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基于正当和适当考虑。不正确的动机大多导致不合理的结果。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符合法律授权的要求,而不能以执行法律的名义,将自己的主观意志甚至个人的偏见、歧视、好恶等强加于公民或社会组织,更不能以权谋私、恶意报复;对每个行政行为而言都有其独特的相关因素应予考虑并排除不相关因素。因此,基于不正当和不适当考虑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可认定为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
(4)具体行政行为是否与以前的案例相违背。具体的判定标准为:相同情况是否平等对待;是否符合比例原则,责罚相当;是否前后一致。
(5)是否滥用程序。具体判定标准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有法定的程序而故意不正当的迟延,或者以不正当的方式、步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二是没有法定程序而故意不启动程序、拖延和设置障碍等。
(6)是否不行使或忘记行使自由裁量权。具体的判定标准是可并处可单处的,不分情节轻重一律并处。
(三)通过行政机关内部控制
行政机关加强内部控制,是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法律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内部控制措施有:
1、制定具体行政行为的裁量尺度
制定具体行政行为的裁量尺度是加强内部控制的最主要的手段,通过量化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使执法人员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有章可循,能有效的规范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我市环保局于2001年就制定了《环境保护执罚工作暂行规定》,对环境执法过程中常见的13种环境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制定了量罚尺度,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我市已经在等局进行自由裁量权量化工作的试点,时机成熟后将在全市推广。
2、合理分工
对权力运行进行合理分工,对权力与利益进行分离,可以有效阻止部门权力利益化和利益法制化,去除谋求部门利益不正当动机的“租因”,其中是查处分离制度就是权利的一种分工。
3、责任追究
离开了责任行政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将失去存在的基础,也失支了判断合法、合理的意义,通过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可以促进行政主体和行政人员更好用好权力。其主要的追究制度可以是首长负责制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制等。
4、尝试“行政判例”制度
目前,现行法律中“判例”虽然不具备合法地位,但为防止不一致的裁量,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统一行政自由裁量权,避免出现太多的时间和地区差异,甚至是同一时间和地域的个案差别,行政机关通过自身搜集、总结、归类、汇编,形成一定范围的“判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
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表现及其危害
151人看过
-
湖南立规遏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现象
103人看过
-
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为合法吗
384人看过
-
职权滥用的行为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332人看过
-
表现形式:滥用职权罪
82人看过
-
现代行政的核心是自由裁量权吗
380人看过
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为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的组织。... 更多>
-
滥用代理权的表现形式及常见的表现形式及法律责任的承担责任是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211、代理权的滥用:(核心: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1)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进行法律行为,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如,某人委托代理人出售一批货物,结果代理人自己压低价格购进。(2)代理人同时代理当事人双方进行同一法律行为。如,代理人既代理卖方又代理买方订立一项买卖合同。(3)代理人和第三方恶意串通而进行法律行为,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对于(1)(2):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代理人承担赔偿责任;对于(3
-
缓刑适用中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主要表现在哪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10缓刑适用中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主要表现: 1、避重就轻,盲目判缓。 2、保留公职,刻意判缓。 3、贪污贿赂,唯利判缓。 审判实践中,由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对那些罪行较重,不能判处缓刑或不适宜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仅仅由于其自身存在有自首或其他一些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在审判过程中,法官就过多地考虑到这些从轻或减轻的情节而忽视其罪行、犯罪情节等方面因素而盲目判处缓刑。有的对于本应依法判处实
-
相约自杀的表现形式及量刑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51、相约自杀。指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因行为人均不具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所以对其中自杀未逞的,一般不能认为是故意杀人罪;但是,如果行为人受托而将对方杀死,继而自杀未逞的,应构成故意杀人罪,量刑时可考虑从轻处罚;以相约自杀为名,诱骗他人自杀的,则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2、致人自杀。既由于行为人先前所实施的行为,而引起他人自杀结果的发生。对此,应区别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1)行为人的先前行
-
债务重组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4一、债务重组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定义,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也就是说,不论形式如何,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均作为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特点是债权人作出让步,承担债务重组损失。债务重组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收回债权或提高债权的安全度。债务重组分为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
-
现金流量表及其信息是怎样的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22现金流量表是反映纳税人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最早是作为企业内部报表出现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现金管理的需要。目前,现金流量表已成为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并列的三张主要财务报表之一。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了解纳税人的财务报告,开展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和税法遵从情况。各级税务机关应重视对现金流量表数据信息的采集,防范税收风险。将现金流量表会计信息运用于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