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佃权概述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10:33:41 180 人看过

土地关系中佃方享有长期耕种所租土地的制度。佃农在按租佃契约交纳地租的条件下﹐可以无限期地耕作所租土地﹐并世代相承。即使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佃农的耕作权一般仍不受影响。永佃权最早出现在宋代﹐明代有所发展﹐有永耕﹑长租﹑长耕等名。明代中叶以后﹐首先在福建等东南省份的某些地区流行﹐清代盛行于东南诸省及华北﹑西北﹑华南的部分地区﹐民国时范围又有所扩大。

永佃权的形成与定额地租形态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在定额地租形态下﹐地主只是收租﹐而不关心土地的经营情况﹐这使土地所有权与耕作权的分离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佃农或因垦荒付出工本﹐或因投资改良土地﹐或因支付佃价﹐或因长期租种同一块土地﹐或因集体霸耕而获得永佃权。另外,也有自耕农出卖土地﹑仅保留耕作权而结成永佃关系。在地广人稀地区﹐有的地主为保障土地收益,也强迫佃农结成永佃关系。永佃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作物种植的扩大和土地收益的提高﹐也有利于佃农经济独立性倾向的发展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但当地主权势嚣张时﹐每每任意改变永佃条件,使佃农丧失永佃权﹐明清时代经常发生佃农争取耕作权的斗争。

有永佃权的农民往往私相授受﹐将田面出顶﹑典押或买卖﹐还有的保留或转移征租权﹐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再分割。许多官绅﹑豪民﹑债主也竞相从自耕农或永佃农手中掠取或购置田面﹐进行地租剥削。这是明中叶以后土地关系中出现一田两主﹑一田多主现象的渠道之一。在一田多主制下﹐出租田面的人都是二地主﹐俗称面主﹑皮主﹑赔主。

在永佃制下﹐土地所有权和耕作权的名称因地而异。又有田骨田皮﹑田底田面﹑大苗小苗﹑大租小租、大田小田﹑大卖小卖﹑大买小买﹑大业小业﹑粮田税田﹑粮田质田等﹐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清宣统三年(1911)编纂的《大清民律》草案在承认永佃权的同时﹐又规定其存续时间为二十至五十年﹐实际上否认其永久性。1929年公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基本沿袭上述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22: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永佃权相关文章
  • 永佃权是用益物权吗
    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在性质和作用上存在区别。用益物权是对他人财产的使用权,担保物权是为债务履行提前给予的承诺。用益物权一般不具有处分权利,而担保物权可以在债务不履行时优先受偿。 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而担保物权是为保证债务履行而提前给予的一种承诺。用益物权一般不具有处分权利,而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时,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因此,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在性质和作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永佃权的法律性质及适用范围 永佃权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者依法享有的长期稳定的使用权,具有一定的财产性质。它是一种用益物权,是土地承包经营者依法取得的权利,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营活动。永佃权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永佃权的设立需要符合法定程序,并受到法律保护。永佃权的
    2024-01-05
    133人看过
  • 永佃权的历史渊源
    以目前之史料而观之,永佃权制度于西方产生甚早。永佃权(Emphytesis)概念本来自于希腊语,足证远在古希腊时期永佃权已具原始雏形。1延至公元二世纪正式成为一种法律概念,优士丁尼时期形成一种完备的制度并为后世所因袭。2有学者认为永佃权制度萌芽于《汉穆拉比法典》,其时土地归王室或公社占有,耕地则分配给各家使用,使用者以缴纳赋税或服劳役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该种权利可世袭。3中国永佃权最早始于何时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但在唐中叶以后,随着大地产的形成,土地用益物权本身获得了历史性进步。人地资源的严重失衡必然带来新的土地租佃关系,而远在三国时期农村佃农业已基本脱离人身性依附,取得了自由的人身权利。4如所周知,唐中叶以前之土地兼并主要是土地占有权之兼并,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租税合一制度成为该种土地所有权之内在支撑。唐中叶以后,土地私有化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趋势,均田制之瓦解直接衍生了庄园制经济,同时佃农
    2023-06-08
    291人看过
  • 地上权、永佃权和地役权
    地上权是使用公共国家土地的权利,例如在街边摆摊。永佃权是按年向土地所有人交付租金,而长期或永久地使用、收益的权利。列如国家公有住房,单位分发的房子(非商品房)国家给农民的耕地。收益就是比如你把这样的房子租出去。或者把地上的作物买掉!地役权是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利而使用的权利。列如你盖了个酒店国家支持你,就会吧附近的地批给你做停车场,但是这块地并不是你的,但你在地役权到期之前都可以使用它。
    2023-06-08
    240人看过
  • 永佃权制研究论文
    法律综合知识
    概念来自于希腊语,是一项他物权,是用支付租金的办法长期永久地使用、收益、处分他人不动产的权利。永佃权制度使佃户拥有长久使用土地的权利,不仅有利于土地的开发、利用,而且激发了永佃权人的生产积极性,较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用新型永佃权改造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是农地制度改革的一种选择(毛瑞兆等,2006)。一、创设新型永佃权的现实基础及可行性新型永佃权是在承包经营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权利,它在我国有着现实基础及可行性。(一)政策基础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归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而国家和集体不能直接利用土地,必须通过农民来实现土地价值及增值,所以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科学的用益物权--新型永佃权是一种较好的选择。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倡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十五届
    2022-04-13
    324人看过
  • 永佃权、地上权与地役权
    1、永佃权,是按年向土地所有人交付租金而长期或永久地使用、收益其不动产的权利。永佃权源于罗马法。日本和台湾的民法,仍然分别规定了永小作权和永佃权,但权利范围较罗马法时代小,仅限于耕作、畜牧。日本民法第278条规定的永小作权期限为20-50年,与罗马法永佃权之永久性相异。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罗马法、日本民法和台湾民法,建立我国的永佃权。地上权与地役权两者同属于用益物权。1、地上权是因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国家或集体土地的权利;地役权是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利而使用的权利。2、产生的原因不同:前者因土地划拨,乡村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而产生;后者则是基于供役地的存在,一般是设定地役权的合同,也有根据遗嘱的单独行为的。3、消灭事由不同,前者是基于年限的规定;后者则是由于土地灭失,目的事实不能,抛弃,存续期间届满或其他预定事项的发生。4、权力不同,前者可以进行转让,抵押,出租等权利
    2023-06-08
    317人看过
  • 新型永佃权制的思考
    法律综合知识
    一、创设新型永佃权的现实基础及可行性新型永佃权是在承包经营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权利,它在我国有着现实基础及可行性。(一)政策基础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归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而国家和集体不能直接利用土地,必须通过农民来实现土地价值及增值,所以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科学的用益物权--新型永佃权是一种较好的选择。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倡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提出土地承包关系三十年不变、三十年以后也没有必要再变,为土地新型永佃权化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二)现实需要1.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佃权化。土地权利的期限、广度和确定性是影响农民是否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
    2022-04-20
    348人看过
  • 永佃权为什么是绝对权
    永佃权的主体是农地所有人和农民,客体是农地,内容是租佃和承包经营。永佃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主体、客体和内容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异。永佃权人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都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权能,而土地所有人仅享有部分收益和处分权能。 【问题0:永佃权的主体要求是什么?】 永佃权的主体一方是土地所有人,另一方是租佃耕作人。在我国,农地所有人是集体或国家,农民是农地的使用人,这符合永佃权的主体要求。 【问题1:永佃权的客体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完全一致吗?】 永佃权的客体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完全一致,均为农地。 【问题2:永佃权的内容是什么?】 永佃权的内容是租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是承包经营。二者虽有差异,但在基本方面相同,如二者均为使用他人土地进行耕作畜牧而取得收益,均须向土地所有人交纳租金或承包费,均准许转佃、转包。也就是说,永佃权人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标的物都有使用、收益和部分的处分权
    2024-01-05
    271人看过
  • 永佃权与清代农民生活
    法律综合知识
    【正文】永佃权制是中国古代租佃制度的特色之一。水佃式的租田关系很早就为学术界所重视,不过却存在着诸多的分歧和争论,主要集中在永佃权的起源、永佃制租佃关系的基本特征、永佃权与佃农的权利与义务、永佃制的进步性与落后性等方面。(注:主要成果有:傅衣凌《明清农时社会经济》,三联书店1961年版:韩恒煜《试论清代前期佃农永佃权的由来及其性质》,《清史论丛》,第1辑;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6年版;杨国桢《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与《论中国永佃权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罗雍《永佃权献疑》,《争鸣》,1989年第4期;杨周《永佃权试探》,《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黎民《永佃权小议》,《平准》5上;董蔡时《永佃制研究》,《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刘秋根《永佃权源于何时》,《晋阳学刊》,1991年第
    2022-04-09
    245人看过
  • 农民的土地实行永佃权好
    我们国家现在的土地制度,有两种所有制形式,一种是国家所有制,一种是农民集体所有制。其中农民集体所有制,界定的产权不清晰,带来了很多问题。既然宪法规定,农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它就应该包含土地的使用、交易、处置和收益的全部权利。现在的问题是,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并没有体现出全部权利来,只体现了一部分权利,对农民主要体现在使用权上,对集体主要体现在发包权上。因为按照我们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建设。有了这个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无论是耕地还是集体建设用地,都必须征为国有才能出让,农民只能得到最高不超过农地常年产值30倍的补偿。因此就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说,给农民30年的补偿,一年按每亩500元的纯收入来计算,补30年才补1.5万元。这样一亩地被从农民手里征为国有后,一转手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农民为这个问题意见非常大,上访得非常多,这是很突出的
    2023-06-08
    326人看过
  • 农民是否可以拥有土地永佃权
    实行土地国有化以后,在土地制度安排上就要解决好国家和农民的关系问题。为了使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能够真正得以稳定,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必须把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界定为完整的用益物权。建议采用国际通例,赋予农民永佃权,即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上确立国家和农民之间的永久性租佃关系。首先,家庭承包的“承包”和中央反复强调的“长期稳定”、“30年不变”既不规范,也不能使人放心。“承包”则意味着“合同到期则另行安排”,“长期”又到底有多长?“30年不变”,那么30年以后呢?这种说不清楚的“物权制度”如何能有效率预期?这就启发我们,必须赋予农民在国有土地上的永久性的用益物权,也只有这样,真正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才能形成,土地抵押之类的“操作困难”才能成为不困难,农民得到的“物权”才有可能完整。其次,永佃权作为用益物权的一种,已经为当今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是现代法学的规范提法和重要内容,是一种
    2023-05-04
    262人看过
  • 他物权概述
    他物权
    他物权是指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设定或享有的权利,源于罗马法。是指权利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对他人之物享有的进行有限支配的物权。如承包经营权。本文主要介绍他物权的内容及其特征相关的知识。【目录】一、物权的种类一、物权的种类二、他物权的内容【正文】三、他物权的特征一、物权的种类物权可以分为自物权与他物权。简单的说,自物权就是权利人对于自己所有的物所排他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而他物权则是指,权利人对于不属于自己所有的物,而依据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他物权一般不包括处分的权利。因为只有享有所有权的人,才能合法行使处分权。他物权往往不能排他享有。常见的他物权有:地役权、地上权、典权等等,此外,除了这些用益物权以外,所有的担保物权也是他物权。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都是地役权的一种。只不过我们国家以前不大熟悉地役权这一概念,才用了这样的词语。
    2023-06-08
    253人看过
  • 处分权概述
    处分权
    处分权是所有权四项权能的核心,是财产所有人最基本的权利。处分权在多数情况下由所有人享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使所有权与处分权分离,形成非所有权依法享有的处分权。从法律角度看,处分权可分为事实上的处分权和法律上的处分权。事实上的处分权是指所有人把财产直接消耗在生产或生活活动中,如把原料投人生产,把粮食吃掉等,法律上的处分权是指按照所有人的意愿,通过某种法律行为对财产进行处置的权利,如转让、赠与等。
    2023-06-08
    229人看过
  • 肖像权概述
    肖像权
    肖像是采用摄影术或者造型艺术手段反映自然人包括五官在内的形象的作品。肖像权为人格权之一种,是自然人对于肖像的制作权和标表使用权。法律上的肖像为自然人人格的组成部分,肖像所体现的精神特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或派生出公民的物质利益。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是基于肖像上多方面体现了公民的精神利益、人格利益。肖像权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专有权,肖像权人既可以对自己的肖像权利进行自由处分,又有权禁止他人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专有的肖像。具体而言,肖像权的内容包括肖像拥有权、制作权和使用权等方面。肖像拥有权指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未经公民的许可,他人不得拥有该公民的肖像,也不得损坏公民的肖像。肖像制作权是指制作肖像的决定权和实施权,即决定是否制作、如何制作肖像的权利。肖像人可以自行制作肖像,例如自拍、自绘等;也可以委托他人制作,如委托照相馆、画室制作。如有人主动为肖像人拍照或造像,则必须从肖像人取
    2023-06-13
    434人看过
  • 抗辩权概述
    债权人
    所谓抗辩权是指能够阻止请求权效力的权利。抗辩权主要是针对请求权的,通过行使抗辩权,一方面可以阻止请求权的效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权利人能够拒绝向相对人履行义务。抗辩权的作用在于对抗、反对,阻止他人行使权利,但是他人的权利并不因此而消灭。请大家注意:抗辩和抗辩权是不一样的,抗辩包括抗辩权和否定权。其中,抗辩权以请求权存在并提出请求为前提;否定权中,另一方当事人的请求权本身就不存在。举个例子:王大爷想租用李光棍家的房子开个小店维持晚年生计,双方约定2007年11月8日支付租金并交付房屋钥匙。结果到了11月8号,王大爷没有支付租金,李光棍急了,直接跑到王大爷家里要,此时李光棍的行为就是在行使其债权请求权。在王大爷家,王大爷说:你房子钥匙还没有给我呢?凭什么让我先交钱?此时王大爷是在行使抗辩权,因为到11月8号双方都没有履行义务,李光棍的债权请求权本身存在,他有权利这样要求;如果11月8号以前王大爷就
    2023-06-08
    140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永佃权
    词条

    永佃权是宋至近代佃户在按约交租条件下享有长期耕作权及处置耕作权权力的租佃制度。其特点是土地所有权同土地使用 (耕作)权的分离。 形成这种分离的原因较多。其中,小土地所有者出卖土地时出卖所有权而保留耕作权则是主要的。永佃制出现于宋代。清代前期... 更多>

    #永佃权
    相关咨询
    • 股权转让概述
      宁夏在线咨询 2023-10-11
      股权,转让,股东,生效,合同,公司 股权转让概述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股权自由转让制度,是现代公司制度最为成功的表现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及公司法的实施,股权转让成为企业募集资本、产权流动重组、资源
    • 优先权的概述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30
      优先权原则是专利申请原则之一。包括国外优先权和本国优先权。优先权的主要内容是,申请人自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申请人自发明或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
    • 股东权益比率概述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2
      导读:基本概论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企业资产中有多少是所有者投入的。股东权益比率应当适中。如果权益比率过小,表明企业过度负债,容易削弱公司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而权益...基本概 基本概论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企业资产中有多少是所有者投入的。股东权益比率应当适中。如果权益比率过小,表明企业过度负债,容易削弱公司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而权益... 基本
    • 概述继承权的特征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17
      1、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明确,或者是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也可以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指定。 2、继承权是继承人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才可行使的权利的效力。 3、继承人所取得的继承权属于遗嘱取得,需要待被继承人死亡后才可以行使继承权。
    • 知识产权的概念(简述)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28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据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MarkLemley教授,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