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侵吞国有资产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侵吞国有资产是指国有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当数额达到10万元时,达到立案标准,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职务侵占侵吞的集体财产约300万元怎样量刑
职务侵占300万属于职务侵占罪中“数额巨大”标准,依法是五年以上的量刑。各省市针对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制定了本省市的立案量刑详细标准。具体量刑请查询犯罪地所在省市的具体量刑标准作为参考。
法律依据: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决定》第十条的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侵占罪。
《决定》第十条规定的“侵占”,是指行为人以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本公司、企业财物的行为。实施《决定》第十条规定的行为,侵占公司、企业财物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侵占公司、企业财物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本解释规定的受贿、侵占、挪用的定罪数额幅度,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二)《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六条,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个人侵占国有资产立案标准,国有资产评估程序
397人看过
-
案件中的职务侵占如何确定立案标准
161人看过
-
个人侵占国有资产罪的量刑,个人侵占国有资产罪的立案标准
224人看过
-
财产侵占罪立案标准,财产侵占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154人看过
-
确定财物侵占案件立案的条件
214人看过
-
确定侵占罪案件金额立案要求
363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个人侵占国有资产如何立案?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301、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二条【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
-
国有土地侵占罪刑事立案标准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0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根据《刑法》第四百一十条的规定,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定罪处罚:(一)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十亩以上的;(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以外耕地30亩以上的;(三)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其他土地50亩以上的;(四)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造成直
-
渎职侵权案件立案标准、立案标准制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02《刑法》规定,渎职侵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无权决定或者处理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1。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2人以上重伤,或者1人重伤,3人以上轻伤,或者5人以上轻伤;2、造成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3、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足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万元;4
-
-
有关侵占案件管辖和立案标准的探讨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20侵占罪的管辖:在当事人向法院提出刑事自诉后,侵占罪由法院直接受理。 立案标准: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