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资金构成犯罪需要赔偿。如果挪用资金构成犯罪,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不冲突,公安机关也会追回违法犯罪所得,需要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经济损失的,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还应当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额支付或者没收的,应当先对被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一、河北省故意毁坏财物罪有单位犯罪吗
单位不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犯罪行为通常是由某种现实原因造成的。行为人可能是出于对财物所有人的打击报复、或嫉妒心理或其他类似有针对性的心理态度,毁坏财物使所有人的财产受到损失就是其犯罪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也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了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当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二、法律如何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我国法律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刑法》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挪用资金罪成立需要请律师吗?
68人看过
-
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和犯罪构成
360人看过
-
挪用资金不足6万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
76人看过
-
借款未还构成挪用资金罪吗?
267人看过
-
挪用民营企业资金是否构成犯罪?
400人看过
-
哪些属于挪用资金罪构成要件
167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挪用资金罪,哪一类构成犯罪,哪一类构成重庆在线咨询 2021-10-15挪用资金罪属于经济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 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
货物要涨价构成挪用资金罪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71、是非法占有,还是挪用:您提供的信息太少,律师还无法全面分析犯罪构成要件。无论是职务侵占还是诈骗,主观上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根据您所说的,还无法判断是非法占有目的还是挪用目的。 货物要涨价虽然是虚构的事实,但预付款本身有其合理性。因此,律师只有通过会见嫌疑人向其详细了解案情,通过分析其具体行为才能有所判断。 挪用的罪名,要比侵占的罪名处罚轻。 2、是职务侵占,还是诈骗:如果有确实、充分的证据
-
构成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是谁?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05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 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 二是上述公司的工作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工。 上述的董事、监事和职工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三是上述企业以外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职工,包括集体性质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另外在国有公司、国有企业、
-
-
挪用资金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法律是如何规定的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8-16挪用资金罪需要的犯罪构成: (一)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 (二)主体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三)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 (四)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