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窃行为:暗中夺取他人财物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9-14 03:10:12 107 人看过

本文介绍了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和故意内容。盗窃罪是指将公私财物窃离原来的场所或使它们脱离物主的控制,实际上置于行为人的控制之下,且明知其行为必然会给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造成经济损失,但为了达到自己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出现。因此,无论非法占有是为了自己、第三人还是小集体,只要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带来经济损失并希望这种结果的出现,就成立盗窃罪。

在主观方面,本罪只能由故意构成。这里的“非法占有”指的是将公私财物窃离原来的场所或使它们脱离物主的控制,实际上置于行为人的控制之下。至于非法占有是为了自己,为了第三人,还是为了小集体,均不影响盗窃罪的成立。盗窃罪的故意内容是:行为人明知其所要窃取的是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的财产,其窃取行为必然会给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造成经济损失,但为了达到自己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出现。

相 关 标 题 : 如 何 认 定 盗 窃 罪 ?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在认定盗窃罪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盗窃罪的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即明知其行为违背他人意志,仍希望或放任其行为发生,并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2. 盗窃罪的对象方面:行为人必须以公私财物为对象,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3. 盗窃罪的秘密性方面:行为人必须暗中进行,不使被害人知道其盗窃行为。

4. 盗窃罪的时间方面:行为人的盗窃行为必须是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5. 盗窃罪的地点方面:行为人的盗窃行为必须是在他人控制之下或者他人支配范围内的财物。

综上所述,认定盗窃罪需要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如果行为人符合以上条件,则可以认定其构成盗窃罪。

总结:本罪只能由故意构成,盗窃罪需满足主观方面、对象方面、秘密性方面、时间和地点方面的要件。只有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盗窃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0日 06: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盗窃罪中他人财物指什么?
    一、盗窃罪中他人财物指什么?1、盗窃罪中他人财物指任何不属于自己的财物盗窃犯不可能盗窃自己的财物,他所盗窃的对象是“他人的财物”。虽然是自己的财物,但由他人合法占有或使用,亦视为“他人的财物”。如寄售、托运、租借的物品。但有时也有这种情况,由自己合法所有、使用、处分的财物,也应视为“他人的财物”。如在主人的店里出售物品的雇员在现实中监视、控制、出售的物品,仓库管理员领取的库存品,旅客借用旅馆的电视等。遗忘物是遗忘人丢失但知其所在的财物,大多处于遗忘人支配力所及的范围内,其所有权或占有权仍属于遗忘人,亦视为“他人的财物”,遗失物是失主丢失而又不知其所在的财物。行为人拾得遗失物,应按《民法典》处理,一般不构成犯罪,无主物是被所有人抛弃的财物、无人继承的遗产等。占有无主物,不构成犯罪。被人抛弃的财物归先占者所有。占有无人继承的遗产应退还给国家或集体。埋藏物、隐藏物不是无主物。2、被误判为盗窃罪可
    2024-01-31
    192人看过
  •  城管能否成功地夺取他人财物?
    该段内容讲述了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依法给予摆地摊者相应的行政处罚,并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同时,在开展执法活动时,还应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后果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对于违法行为轻微的情况,可以采取教育、劝诫、疏导等方式予以纠正。此外,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还应当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不得擅自没收摆地摊者的财物。城市管理执法应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并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开展执法活动,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后果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轻微的,可以采取教育、劝诫、疏导等方式予以纠正。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应当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 城 市 管 理 执 法 应 遵 循 哪 些 原 则
    2023-09-03
    111人看过
  • 为盗窃他人财物损坏其他物品如何定性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实施盗窃公共或私人财产且对被盗财物造成损害的罪犯,依据以下规定进行量刑:(一)若罪犯采取破坏性的方式盗取公私财产,从而导致其他财物遭受损失,则应从严惩处;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触犯了盗窃罪及其他任何形式的犯罪,将选择其情节较为严重者来从严判处;(二)在该种情况下,若罪犯实施盗窃犯罪之后,为掩盖罪行、进行报复或是其他原因而故意损毁另一部分财物,由此形成犯罪行为的,应将其视为多次犯案,按照盗窃罪以及所构成的其他犯罪数罪并罚;(三)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即使前者的盗窃行为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然而对财物的损毁却已造成其他犯罪的事实,那么应当以此项其他犯罪行为为准,以相应的罪名对罪犯进行惩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4-28
    363人看过
  • 盗窃暂住的他人房屋中的财物行为人构成何种犯罪
    构成盗窃罪。《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二百六十五条【盗窃罪】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
    2023-06-12
    197人看过
  • 剥夺他人财产是违法行为吗?
    一、剥夺他人财产是违法行为吗?属于犯法。剥夺别人财产只有法院才可以依据审判结果执行。其他人私自剥夺那是犯法,是要负有刑事责任,需要坐牢的。检察机关可以依法对齐采取强制措施的。剥夺他人财产属于侵占他人财产行为,如果拒不归还,并且情节严重的就要构成侵占罪。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二、毁坏他人财物立案标准是什么?故意毁坏财物罪立案标准为: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1-27
    67人看过
  • 抢夺他人财物并故意损毁构成违法行为吗?
    一、抢夺他人财物并故意损毁构成违法行为吗?抢夺他人财物并故意损毁构成违法行为的。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抢夺他人财物并故意损毁构成违法行为的要件是什么?(一)主体特征抢夺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年.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二)主观方面抢夺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三)客体特征抢夺罪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抢夺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抢夺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可移动的财物。我国相关的法律中对抢夺罪的对象没有明确限定为可移动的财物,但从本罪系当场夺取财物这一特色来分析,抢夺的财物只能是可移动
    2023-04-18
    210人看过
  •  偷窃他人衣物是否违法?
    这段内容讲述了家庭衣物被盗的盗窃罪认定问题。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些衣物是从家里偷的,则盗窃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盗窃罪。但如果从商店偷的,则需要计算衣物价值,并判断是否达到数额较大标准。此外,如果偷衣次数达到3次以上,即便证据充分,多次盗窃也可以不计金额认定为盗窃。如果家里的衣服被偷了,并且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些衣服是从家里偷的,那么这些衣服的盗窃行为就可以直接认定为盗窃罪。如果从商店偷的,则要计算衣物价值,看是否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如果偷衣次数达到3次以上,若证据充分,多次盗窃依然可以不计金额认定为盗窃。 偷 家 里 衣 服 犯 法 吗 ?偷家里衣服犯法吗?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答案可能并不简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查看相关的法律条文。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而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
    2023-09-10
    423人看过
  • 偷盗别人财物是哪些行为
    是违法行为,盗窃罪立案标准:盗窃1000元以上就可以刑事立案。对于入室盗窃、扒窃的,只要实施了盗窃行为就构成犯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4-16
    157人看过
  • 身上佩戴刀具实施抢夺他人财物行为行为人构成何种犯罪
    一、身上佩戴刀具实施抢夺他人财物行为被告人李某携带匕首在x市海x区工人新村三道街附近,趁行人王某不备,抢走其皮包一个,内有摩托罗拉V998型手机一部,经估价人民币410元。2003年10月17日20时许,被告人李某携带匕首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木兰街附近,趁行人王某不备,抢走其皮包一个,内有现金630元,女式皮手套一副,红色钱包一个,存折、身份证等。被抢物品经估价为人民币197元。款、物折合人民币827元。二、行为人构成何种犯罪本文认为,被告人李某趁人不备,抢夺他人财物,根据刑法第267条规定构成抢夺罪;李某虽然身上带了刀具,但其并没有掏出来,对受害人恐吓,他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但该刀具并不属于《刑法》267条第二款中“凶器”的范畴,而且其携带刀具的目地并非便于实施犯罪。(一)李某的行为构成抢夺罪,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李某的心里就是因自己没有钱,想从
    2023-06-03
    477人看过
  • 盗取他人非法财物是盗窃罪吗
    未经许可擅自占有他人财产者,有可能触犯盗窃罪。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其所取得的财物系合法抑或非法途径获取,均应受到相关法律保护。然而,若行为方充分利用自身职务之便,将原本受托管理的他人财产据为己有,则涉嫌构成侵占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5-08
    72人看过
  • 窃取他人专利是否构成盗窃行为
    一、窃取他人专利是否构成盗窃行为构成。如果窃取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涉嫌盗窃罪和假冒专利罪。如果专利价值较大,那么构成盗窃罪。如果窃取他人专利,进行了假冒专利的行为,那么成立盗窃罪与假冒专利罪的想象竞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八条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下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
    2023-10-08
    496人看过
  • 什么是偷窃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
    窃取他人劳动成果是什么行为,要看该劳动成果是实物还是非实物。如果劳动成果为实物,则犯盗窃罪。但是如果劳动成果为非实物,例如知识产权,我国相关法律中规定的6种知识产权类型,也就是: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那就构成侵权。我国相关的法律还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制度。窃取他人隐私怎么定罪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
    2023-07-11
    312人看过
  • 误将他人财物当作自己的财产,是否属于偷盗行为?
    误拿別人东西不算偷盗。入室盗窃本身就构成了盗窃罪,但是没偷到东西,属于情节轻微,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于刑事处罚,必要时会受到行政处罚,但以数额巨大和珍贵文物为目标的,还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客体是公私资产的所有权;2、客观方面体现为行为人具有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资产或许屡次盗取公私资产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到达刑事责任年纪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4、主观方面体现为直接成心,且具有不合法占有的意图。偷盗多少金额的东西立案一般盗窃公私财物达到1000元的,那么就可以认定构成盗窃罪,也就是说偷东西1000元就可以立案了。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至3000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
    2023-08-17
    306人看过
  • 窃取他人财物,什么情形下构成盗窃罪
    一、窃取他人财物什么情形下构成盗窃罪窃取他人财物如下情形构成盗窃罪:1.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的;2.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3.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4.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的;5.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6.其他情形。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在跨地区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盗窃
    2023-08-26
    10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偷偷窃用别人的财物的行为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27
      对于入室盗窃、扒窃的,只要实施了盗窃行为就构成犯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涉及到夺取或偷窃的行为
      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11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在公开场合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处于盗窃罪和抢劫罪之间,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犯罪形态。 抢夺罪的重要条件是抢夺了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此外,抢夺的情节对定抢夺罪也具有影响。如果抢夺的财物数额不大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则不构成犯罪。 抢夺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一、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二、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
    • 未经许可偷窃他人财物,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海南在线咨询 2024-11-14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首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每个人都有权依法享有自己的财产,并且这些财产应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其次,如果有人故意非法侵占他人的财产,并将其占为己有,这种行为不仅是违法行为,而且会被刑法或治安管理处罚法所严厉打击。最后,即使将偷来的财物归还给原主人,但只要曾经实施过盗窃行为,就可能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 偷盗他人的财物的行为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28
      对于入室盗窃、扒窃的,只要实施了盗窃行为就构成犯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学生强行夺取他人财物构成犯罪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4-10-06
      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实施强拿硬要行为时,并不构成我国刑法上规定的抢劫罪。这是因为,所谓“强拿硬要是指在未经财产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以非法方式改变财产所有权的行为。 当这种行为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它便不再被视为单纯的财产纠纷,而应被认定为抢劫罪。首先,行为人必须年满十四周岁;其次,其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并且通过使用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来强行夺取他人的公私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