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遣散费是否一次性支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支付职工工资,包括经济补偿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雇主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工人的工资
公司能否与员工协商经济补偿P>在员工无过错的前提下,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为了尽快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合同,或者利用员工对经济补偿标准的不确定性来减少支付的补偿,一些公司会要求员工协商并同意另一个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公司不受法律限制与员工协商经济补偿金
其次,公司与员工协商补偿金后,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支持。明确地经济补偿协议的法律效力将根据以下情况确定:
1.低于公司与员工协商约定的法律标准的经济补偿,属于公司免除自身法律责任,排除员工的经济补偿权利。原则上,本协议无效
员工在收到约定的经济补偿金后,发现公司未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可以要求公司及时足额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的法定支付标准如下:
(1)根据员工在公司的服务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2)如果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足一年,按照一年的标准计算(3)如果工作少于六个月,则应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明确告知国家法律法规中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如果员工在了解具体情况的情况下自愿签订协议,无论经济补偿是否符合法定标准
则在签订协议后,将视为对员工权利的独立处罚,所以他们不能回去了
上述知识就是相关法律问题的答案。根据中国有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包括经济补偿。如果您需要法律帮助,欢迎您访问lyba.com上的法律咨询
-
是否应支付遣散费的标准
219人看过
-
辞职当天是否支付了遣散费
411人看过
-
遣散费的支付时间
467人看过
-
公司破产是否意味着要支付交遣散费?
422人看过
-
一次性支付工伤医疗费
211人看过
-
物业费需一次性支付吗?
451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抚养费是一次性支付吗,一次性支付金额怎么算香港在线咨询 2021-09-04抚育费可以选择一次性支付,也可以每个月支付,或者半年支付一次,这个是没有明确规定时间的。但是实践中我们认为每个月支付比较普遍和恰当,选择一次性支付则必须要对方自愿,并能够有这个经济能力,原则上一次性支付是到十八周岁为止,以离婚时的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来确定抚养费用。
-
到期,不续合同,是否属于裁员性质,是否应该支付遣散费?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51、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订,不属于裁员性质;2、劳动合同到期,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3、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
想要一次性支付钱,一次性支付抚养费公正是如何?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25支付多少的小孩抚养费,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能力、小孩的实际花费来判决。即:没有获得小孩抚养权的一方,每月支付小孩的抚养费是自己工资收入的20%------30%之间,同时比较小孩的实际花费,抚养费的支付方式一般是按月支付,如果获得抚养权的一方要求一次性支付,那需要看对方有能力一次性支付,而且同意这种支付方式。给付抚养费是父母的法定义务,不可以以
-
公司解散要支付多少遣散费澳门在线咨询 2023-02-18一、公司解散遣散费是多少 1、公司解散的情况下,支付经济补偿金即可。 2、补偿金支付标准: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公司解散的情况有哪些 1、公司章程规定解散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中规定有其他解散公司的事由出现的,公司应当解散。 在上述情况
-
一次性支付费从何支起?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09离婚后,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及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