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原物之诉引发对现实生活法律与道德的思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2-04-08 05:16:49 134 人看过

案情介绍

2008年11月19日,福州鼓楼区某小学被一名不符合入学报名条件的新生之家长以返还原物为由告上法庭。

根据福州市教育局相文件规定,2008年福州市所有适龄入学新生按照所划片区学校入学时必须提供户口本、房产证及儿童预防接种证原件,且户口本与房产证所记载的住址必须完全一致。

2008年8月20日,一位新生家长持户口本及儿童预防接种证原件到鼓楼区一小学为其女儿报名上一年级,学校开具了一张收条给该家长。经过学校工作人员审查,发现该学生家长提交的证件中缺少报名必备的房屋产权证,于是当面告知该家长因证件不齐全不符合入学条件。该家长当即表示要回去开具证明,并于当天上午持两张小区物业证明到学校要求让其女儿报名,并称其家庭住址与户口本上的地址是一致的,学校工作人员当场告诉该学生家长证明不能代替房屋产权证,并当场将两张证明退给家长。8月20日当天晚上,学校工作人员按照该家长提供的家庭住址上门家访核实,发现该家长并不住在其向学校提供的家庭住址(事实上其实际家庭住址是在晋安区,其女儿小学划片也应在晋安区)。学校于8月22日通知该学生家长到学校领回证件,并告知因家庭住址不符合要求无法接受其女儿的入学报名。该学生家长22日到学校领取证件,学校工作人员要求其交回收条,该学生家长称来时匆忙忘记把收条带来,答应过一两天带来,学校老师考虑到学生报名在即需要证件,就答应了家长先把证件退还给家长,收条没有当场收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8年11月19日,该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法定监护人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把学校告上法庭,要求学校返还原物即返还户口本及儿童预防接种证,其证据是学校的为其开具的证件收条一张。作为被告的学校进行了答辩,要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并提供了证据。

本案件经过法院三度开庭,并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2009年4月3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服,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本案还在审理过程当中。

本案相关法理分析与启示

一、本案纠纷体现的现实问题:

一方面,作为学校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审查入学新生的报名资格和相应证件,甚至还进行实地家访核实,以避免不符合划片入学的学生家长采取欺瞒手段冒充划片生源,这是合法正当行为。

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家长希望孩子到理想的学校就读,本来也不为过,但由于学校教学质量差异明显,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读心目中的好学校,就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欺瞒手段设法蒙混过关,在小学入学方面尤为突出的是以虚假的家庭住址来骗取学校的信任,这就可能涉及违背诚信道德甚至违法犯罪(比如伪造证件或公章等)。

当此类家长违背诚信道德的把戏被学校拆穿,孩子无法如愿以偿到想要的学校就读,家长往往会恼羞成怒,甚至对学校产生敌视或报复心理。于是,我们对本案中的学生家长领回证件后却持本该退还给学校的收条作为证据状告学校返还原物的行为自然就不难理解了。

二、关于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

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事实是指在诉讼中依靠具体证据来证明并直接体现的状态;客观事实则不一定有证据加以证明,有时甚至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但却是客观已发生的事实。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不一定吻合一致,有时甚至大相径庭、相互矛盾。

本案中一个很重要的法律事实是:原告持由被告出具的收条,并向被告主张返还收条上记载的原物(户口本和儿童预防接种证)。由此可以推定出这样的法律事实:原告有权向被告主张返还原物。

但真正的客观事实却是:原告已经领回了该证件,但收条没有交还给被告。

三、关于收条的证据力

本案中,如果没有充分确实的证据证明原告已经领回证件,被告就将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因为在本案中收条是最为直接也是十分有力的证据。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还了钱却没有及时收回借条所引起的法律纠纷屡见不鲜,就是因为借条强有力的证据力。

四、本被告之所以能够胜诉的关键在于收集到的证据之间有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

--调查了解原告的实际家庭住址

--调查了解原告现在的就读小学

--向该就读小学调查了解原告报到是所提交的证件

--向有关派出所调查了解户口迁移手续的具体流程

--结合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小学生按照划片区入学的要求

五、本案启示

1.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合法公平、诚实信用、公允良俗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提醒我们工作疏忽或是主观好意可能引起的法律纠纷;

3.学校在日常工作中的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4.民事活动如何尽可能避免轻率与随意;

5.作为孩子的家长,其违背诚信原则及滥用权利的行为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6.法治社会,人们要提高法律意识,也要遵循道德规范。害人之心不可有(原告的欺诈与败诉),防人之心不可无(被告的经验教训);

7.构建和谐社会,守法诚信之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六、关于法与道德的关系

联系: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法与道德都是社会规范,都起着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首先,在立法上对一些重要的道德要求、原则(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予以确认,用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其次,在法律的实施上,通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对合法行为的保护与奖励,既可以培养人们的守法意识,又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使社会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第一,法律规范必须要有道德作为价值基础。失去道德价值,就等于失去了判断法律善恶好坏的标准。

第二,道德的状况制约着立法的发展,道德为立法指明方向。

第三,道德对法律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执法方面,较高的职业道德可以保证执法者做到秉公而断、执法严明;在守法方面,道德意识可以提高人们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尊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道德调整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不足。

在法律实践中,要正确认识法与道德的关系,既要看到它们的一致性和相互作用,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不能把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简单混淆,把本来属于道德调整的问题当作法律问题来处理,或者相反,将法律问题当作道德问题来对待,从而将违法行为与不道德行为、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混为一谈。另一方面,也不能把法律与道德区别绝对化,甚至否认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

区别:

法律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律属于制度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法和道德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法律和道德起源的时间不同。

2.法律和道德调整的范围不尽相同。道德比法律调整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3.法律和道德具体内容规定不完全相同

4.法律和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

5.法律和道德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不同

6.法律和道德的历史命运不同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法律也将不存在。而道德在无阶级社会中仍将存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2日 04: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生育道德与法律规范
    是否构成犯罪,看年龄和女方是否自愿:一、双方都是十四周岁以下,不构成犯罪;、二、女方不满十四,男十四到十六,没有造成损害的,不构成犯罪,有严重影响的,涉嫌强奸罪,此不论女方是否愿意;三、女方十四以上,愿意的,不构成罪;女方不愿意,年十四以上的,强奸罪,十四以下的,无罪;十四周岁以下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对任何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女不满十四为幼女,只要男十四以上,不管女方是否愿意,都构成犯罪。女朋友未成年怀孕了男朋友不管犯法吗犯法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可以凭证据,起诉对方支付孩子生下的抚养费或者流产的营养费、医疗费。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2023-07-07
    87人看过
  • 乔新生:道德标准法律化与法律责任道德化
    自从发生有毒奶粉事件之后,有关企业道德的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假如生产工艺出现问题,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经营者畏罪自杀,那么,说明经营者还有羞耻之心。可是,现在经营者居然在食品中添加有毒化工原料。当问题暴露之后,经营者不是采取断然措施,召回所有的产品,而是装出痛心疾首的样子,表示要承担道德责任。这是一种完全不能原谅的犯罪行为。当我们用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制裁;当我们用道德标准来评判经营者不法行为的时候,我们已经放弃了正确的立场,我们的法律底线已经全面失守。——立法时将道德标准法律化,在执法中将法律责任道德化,这是中国非常独特的法律现象。道德标准法律化说明我国试图通过刚性的法律规范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准;而法律责任的道德化则说明法律沦落为不具有任何强制力的行为准则。我们要不断地把公众的道德判断写入国家的法律,并且用国家的强制力保证这些规范得以实施。假如经营者缺乏道德意识,那么,司法机关应惩治犯罪行为
    2023-06-05
    82人看过
  • 连环交通肇事引发的法律思考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2013年4月8日,王某无证驾驶无牌照两轮摩托车在路上撞到李某,肇事后,李某躺倒在地,又被一辆疾驶而过的大货车碾压死亡,大货车驾驶人赵某见势不妙仓皇驾车逃逸。事故经公安局交警大队责任认定:第一起事故王某与李某负同等责任;大货车驾驶人赵某对第二起事故负全部责任。该事故经交警部门调解无法达成协议。李某之父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王某赔偿死亡补偿费30045元,丧葬费2250元,合计32295元。王某辩称,李某之父请求自己赔偿死亡补偿费30045元、丧葬费2250元,没有事实、法律依据,应当予以驳回。理由是:1、自己与李某发生事故仅造成李某受伤,李某是被大货车碾压死亡,原告应向大货车驾驶人赵某主张死亡补偿费、丧葬费。2、大货车驾驶人赵某已构成交通肇事罪,本案应待赵某归案后由李某之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3、自己依法只应承担李某受伤的赔偿责任。本案在审理过程中,经法院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1、被
    2023-06-08
    167人看过
  • 域名争议引发现行解决方法的思考
    域名争议引发现行解决方法思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研究,争议域名是否与商标具有混淆性相似,是否争议域名的所有者超出了使用权限,是否域名正在恶意使用并损害了投诉方的名誉及利益。如果争议域名违反了这些条例,将判定移回名下。目前,该案件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规性检查与审理中。我国关于域名争议中“恶意行为”的现行规范现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第八条规定了支持投诉人将争议域名转移至其名下或者将争议域名注销之请求的充分必要条件:“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诉应当得到支持:(一)被投诉的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民事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相同,或者具有足以导致混淆的近似性;(二)被投诉的域名持有人对域名或者其主要部分不享有合法权益;(三)被投诉的域名持有人对域名的注册或者使用具有恶意。”也就是说,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时投诉才得以成立,缺一不可。换言之,域名争议解决属于“相同或混淆性近似”、“无合法权益”、“
    2023-06-13
    410人看过
  • 道德与政治法律在调整社会生活方面的区别
    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其二,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其三,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及潜在的会计从业人员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使会计人员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提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是各级会计工作管理部门、会计职业管理机构、单位负责人和专业院校必须重视和做好的工作。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职业基本教育;(2)服务宗旨教育;(3)职业精神教育;(4)遵法守法教育
    2023-07-16
    417人看过
  • 无婚生育孩子抚养:法律制度与道德考量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具有同样的权利与义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未结婚生子抚养权户口的相关规定是什么未结婚生子抚养权户口的相关规定是什么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和户口的相关规定是跟婚生子女都是一样的,非婚生子女可以随父亲或母亲上户,抚养权也是可以有父亲或母亲来抚养。(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会判给女方。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属于哺乳期内,为保证婴儿的发育成长,一般应随母方生活。除非母方有下列情形:1、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如癌症),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2、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指对子女有遗弃、虐待行为),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3、因其他原因(如母方
    2023-07-11
    212人看过
  • 道德与法律的异同
    法律综合知识
    道德与法律的异同包括两者都具有规范、维护社会的作用,在一定的情形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前者属于软性规范,后者属于硬性规范,两者的时间,调整范围,存在形态,解决方式,运作机制都不一致。一、道德与法律的异同道德与法律的异同如下:相同点:1.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2.道德是法律形成的基础和最早来源。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不同点:1.法律属于硬性规范,道德则属于软性规范。2.产生的时间不一致。道德是社会自古就形成的,从原始社会直至今日一直存在,而法律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制定的。3.调整范围不一致。道德的调整范围远远大于法律,道德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要求,但法律只对人有要求。4.在存在形态上不一致。法律是一元的,评价具有共通性、一致性和可预期性。道德是多元的,评价是个体化的,主观的。5.在解决方式上不一致。法律具有可诉性,这也是法律区别于一切行为规则的显著特征。道德不具有可
    2022-07-05
    147人看过
  • 从个人集资建房引发的法律思考
    前不久,报纸报道全国首列拿到土地的个人集资建房项目在温州破冰后,立即引起了法律界的关注,在没有现行法律明确支撑的背景下,怎么去操作这个项目,是值得每位法律人去思考。个人集资建房是否触犯我国的刑律?笔者认为,构成刑法上的集资诈骗罪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者要看该集资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二者要看该集资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因为我国法律规定融资是银行的业务范围,只有经过批准才是合法的。符合上述两个条件才构成刑法上的集资诈骗罪,反之则不构成犯罪。集资后在实践中如何合法的运作?笔者认为个人集资建房的一个合法化的运作模式应是先成立一个公司,然后集资者将钱打进该公司的账户里,集资者作为该公司的股东,这就避开了非法集资。而后再委托一家房产公司去购地,拿地成功后,把该公司挂到房产公司旗下作为项目公司,所有集资资金都在项目公司的账户里独立运作,最后项目建成后,房屋以分红利的方式分到集资户
    2023-04-22
    264人看过
  • 彩礼返还的道德和法律意义是什么?
    返还彩礼有以下条件:1、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2、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3、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如果没有法律规定的条件的,法院一般不予支持退还彩礼钱。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结婚不久离婚需要返还彩礼吗1、结婚后给的彩礼、聘金属于共同财产;结婚前给的彩礼等属于女方个人财产。2、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所谓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者离婚之前这段时间,这期间夫妻所得的财产,除约定的外,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一方对夫妻存续期间的财产的处分,需征得配偶
    2023-07-03
    91人看过
  • 返还原物纠纷的法律解释与侵权关系
    返还财物是属于侵权责任承担的方式之一,但是并不是侵权纠纷。侵权是指侵害他人权利或利益的行为。包括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前者指行为人基于过错直接致人损害,因而适用民法上一般责任条款的行为;后者指行为人虽无过错,但依民法特别责任条款或民事特别法应承担责任的行为。返还原物纠纷该怎么处理?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方式处理。返还原物纠纷是指权利人请求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人返还该物的纠纷。返还原物纠纷要区分不动产和动产确定管辖。不动产的损害赔偿纠纷,应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专属管辖。动产的损害赔偿纠纷,适应当依据双方当事人产生请求权的基础法律关系确定管辖,例如,若因合同关系产生的产生返还原物请求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
    2023-07-06
    254人看过
  •  法院对虚假发票罪既遂的审判实践与思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对于虚假发票罪既遂,法院会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来裁定相应的刑期。如果情节较轻,则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情节较重,则处以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则处以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对于虚假发票罪既遂,法院会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来裁定相应的刑期。如果情节较轻,则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情节较重,则处以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则处以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虚假发票罪既遂的刑罚是怎样的?虚假发票罪是指企业、个人等开具与实际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以欺骗国家税务机关或者其他纳税人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虚假发票罪既遂的刑罚如下:1. 单位犯虚开、伪造、变造发票罪
    2023-08-21
    221人看过
  • 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
    一、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是:1.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3.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4.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5.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二、法律的渊源法律的渊源包括: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
    2023-04-25
    332人看过
  •  安乐死合法化: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冲突与妥协
    安乐疗法是一种给予无法治愈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的方法,旨在让病人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的过程。我国的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并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安乐疗法是一种给予无法治愈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的方法,旨在让病人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的过程。我国的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并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 人 道 方 法 】 安 乐 死 : 用 爱 和 尊 重 结 束 生 命 的 旅 程安乐死是一项备受争议的伦理问题,涉及到生命的尊严、家庭的权利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按照人道方法的理念,安乐死应该是一种以爱和尊重结束生命的旅程,允许人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以最小的痛苦和不适来体验生命的自然流动。然而,在许
    2023-09-02
    105人看过
  • 股权众筹监管制度引发的法律思考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热潮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全然打破了金融与互联网间的楚河汉界,激发起互联网金融的创业热潮。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相较于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而言,股权众筹这一新型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或许还未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却为中小企业的资本饥渴带来了一场甘霖,也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注入了活力。资本市场的既有智慧启示我们,任何一个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成长,均需根植于本土法律环境和监管制度。股权众筹在我国的发展面临着立法供给不足、监管体制缺位、司法裁判无据等困境,通过观察和借鉴经市场验证的域外股权众筹监管的变迁轨迹和成熟经验,客观地审视中国股权众筹的发展进程,以众筹平台为中心,对我国股权众筹监管制度提出以下几点法律思考。二、股权众筹监管制度的法律思考(一)确立原则导向监管制度1、规则导向的监管。规则导向监管注重整套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运用,重点关注行
    2023-04-24
    37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开卷考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7
      看你们学校老师的安排。我们当时是开卷的。不排除闭卷可能,只要准备好了,都简单的。
    • 民法典对返还原物在诉讼活动中有什么规定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27
      返还原物属于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因此,返还原物属于侵权责任纠纷。
    • 法律条文对返还原物有哪些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5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 法院返还原物是什么意思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03
      返还原物纠纷是指权利人请求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人返还该物的纠纷。返还原物包括返还动产和返还不动产。那么返还原物管辖法院如何提起诉讼,适用本案由时要注意,返还原物与返还财产并不完全相同。返还原物是指物的返还,返还财产是指财产的返还,财产的形态既包括物也包括权利。所以,返还财产的范围要大于返还原物的范围。返还原物是指对物质形态的物的返还。
    • 引发彩礼之争判决如数返还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2
      2006年11月,原告A与被告B经媒人介绍相识。当月16日被告C到原告A家,与原告建立恋爱关系。之后,双方父母经媒人撮合,口头达成给付协议:原告给付被告B的父母D、E彩礼20000元。后原告分两次共计给付被告家20000元彩礼。2006年12月16日,原告A与被告B按农村习俗举行结婚仪式。但双方同居后一直未办理手续。2007年2月10日,原告A与被告B发生吵打后,被告B回到娘家。从此双方未在一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