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仲裁中如何取消诉讼
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后,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撤回仲裁书面申请;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仲裁庭对劳动争议已经作出裁决的,当事人不能再申请撒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六条
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二、劳动仲裁起诉时效是多久
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超过仲裁时效的,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仲裁机构不予受理。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劳动仲裁明显不公怎么办
劳动仲裁明显不公的,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三十六条 【视为撤回仲裁裁决和缺席裁决】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n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
劳动仲裁中的诉讼是否可以取消?
226人看过
-
网上取消劳动仲裁
59人看过
-
如何取消仲裁裁决
271人看过
-
如何取消劳动合同纠纷仲裁申请
488人看过
-
劳动诉讼 劳动仲裁 先
74人看过
-
如何在劳动仲裁过程中撤诉
398人看过
-
劳动仲裁诉讼中应如何收集证据?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13证据的收集是一项基础性且意义重大的准备工作。收集证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已有哪些证据,还有哪些证据需要补充收集。列出待收集证据清单并分清轻重缓急;现有的与争议有关的所有资料、物品、信息注意保存;可以自己收集补充的证据应尽快收集补充并保存好;证据存在但自己无法收集的(如证据在对方手里),应将此作为收集线索提供给仲裁庭或法庭,请求其依职权收集;事实存在但无任何有力证据证明的,可提前在适当时机以
-
劳动者在劳动争议诉讼中提起仲裁时,劳动者如何争取双倍工资诉讼?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41、劳动者有诉权,但是法律同样保护用人单位的辩权,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担心对方狡辩,那么劳动者只能搜集相关有效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或者反驳对方的主张,从而实现主张双倍工资的诉请就本案而言,劳动者需要证明双方劳动关系客观存在,工资表、工资条、考勤记录、打卡记录、共有证言、与用人单位领导的电话录音对话录音、工资卡银行转账记录、社保的缴费记录均可以证明劳动关系存在即相应存续的时间。取得上述证据后,
-
-
如何提起诉讼延期劳动仲裁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07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有下列情形的,仲裁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1)申请人需要补正材料的,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的时间从材料补正之日起计算; (2)增加、变更仲裁申请的,仲裁期限从受理增加、变更仲裁申请之日起重新计算; (3)仲裁申请和反申请合并处理的,仲裁期限从受理反申请之日起重新计算; (4)案件移送管辖的,仲
-
法律如何规定劳动仲裁诉讼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13劳动仲裁诉讼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两项专门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制度。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的请求,对劳动争议的事实和责任依法做出判断和裁决,并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劳动争议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或决定而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并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一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