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分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1 17:13:23 102 人看过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合法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根据是否必须采取法定形式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根据生效是否应完成交付分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根据当事人是否支付对价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根据参与民事行为是一方还是多方,又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一、如果委托人不签字合同是否有效

如果委托人不签字,其代理人在取得授权的情形下代其签字,该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时是生效的。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二、合同到期日怎么算

合同到期的时间应当根据合同当中约定的期限来予以计算。按照年、月计算期间的,到期月的对应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没有对应日的,月末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合同的生效要件如下: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意识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条件,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不能仅以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为根据,而不考虑行为人的内心意思;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合法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也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当然要件;

4、合同形式符合法律要求。

综上所述,合同到期的日期根据合同约定得时间计算,具体可以确定到具体的对应月与对应日。合同生效以当事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合法、合同形式合法作为要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7日 07: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法律行为相关文章
  • 事实与法律:区分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关键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如下: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
    2023-07-22
    190人看过
  •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与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附条件和附期限都属于法律行为的附款,是当事人对于法律行为效果的发生或消灭所加的限制。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具体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定一定的条件,把该条件的成就(或发生)或不成就(或不发生)作为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终止的根据。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具体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法律行为生效或终止的依据。期限是必然到来的事实,这与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不同。法律行为所附期限可以是明确的期限,也可以是不确定的期限,但都必须是一定会发生的。而附条件法律行为所附条件是否成立则必须是不确定的。这是附条件法律行为的一项必备要件。以未来必然发生之事项(包括确定的日期)为条件的法律行为,不能构成附条件的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又可以分为附始期的法律行为和附终期的法律行为。始期是指以所附期限到来为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效力的期限;终期是指以所附期限到来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消灭的期限。
    2023-06-08
    312人看过
  • 民法中限制行为能力人分为哪几类?
    一、民法中限制行为能力人分为哪几类?民法中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但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就是16岁以上不满18岁已经工作了的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完全精神病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民法中限制行为能力的相关的该法律依据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
    2023-06-19
    214人看过
  • 不公平民事行为的分类及其特点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具体的表现:1、在订立合同时,订约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利益严重失衡。2、合同一方具有明显优势,或另一方处于危困状态、无经验、缺乏判断力,或草率行事。3、获利方主观上存在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无经验,故意牟取不正当利益。如何协商签订显失公平合同显失公平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当事人可以与对方协商撤销合同或者直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撤销合同,合同撤销后,自始不发生法律约束力。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
    2023-07-16
    227人看过
  •  诈骗犯罪的法律分类:民事或刑事?
    经济诈骗分为三个等级,诈骗数额较大、巨大和特别巨大。诈骗数额较大指涉及金额在3000元至1万元以上,诈骗数额巨大指涉及金额在3万元至10万元以上,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指涉及金额在50万元以上。根据诈骗数额不同,刑罚也会有所不同,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诈骗行为被视为刑事犯罪,当涉及金额达到3000元时,将触犯法律。经济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诈骗数额较大,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经济诈骗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诈骗数额巨大,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经济诈骗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数额大小与刑罚关系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其对受害者的财产和身心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3-11-25
    262人看过
  •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侵权行为吗,相关法律规定
    一、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侵权行为吗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也指非表意行为,是指当事人在主观上并没有发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一旦实施该行为即在客观上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侵权行为,是因违反民法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事实行为有意思表示行为,但是其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因此其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
    2023-06-17
    166人看过
  • 侵权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一样吗
    民事法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事实行为,指当事人在主观上并没有发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一旦实施该行为即在客观上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特殊民事侵权行为的类型1、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行为;2、致使雇员受害的行为;3、致使雇佣人损害行为;4、产品责任导致损害行为;5、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行为;6、环境污染行为;7、地面(公共场所)施工损害行为;8、建筑物、搁置物、悬挂物塌落损害行为;9、堆放物品倒塌损害行为;10、动物致人损害行为;11、驻特别行政区军人执行职务行为;12、防卫过当损害行为;13、紧急避险损害行为;14、侵害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权行为;15、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造成损害的侵权行为。《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第一百三十四
    2023-07-29
    95人看过
  • 法律上民事行为人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
    一、民事法律年龄阶段是怎样的第一种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与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刑事方面法律有关以年龄分阶段承担责任的规定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这说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是根据公民政治生活行为的年龄标准来确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来说十六周岁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初中毕业了,参加生产劳动或其他工作了,但这种劳动或工作,其劳动收入必须成为本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否则,不能视其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第二种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也称为可以独立进行部分民事活动能力的人。《民法典》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
    2023-03-20
    425人看过
  • 法律上行贿案的种类分为哪些
    一,法律上行贿案的种类分为哪些第一类是有资格得到、应该得到的合法的利益,如果不行贿就得不到,或被拖延、被克扣;第二类是没有资格得到、不应该得到的非法利益,如果行贿就能够得到,或能够变相地得到;第三类是介于两者之间,如果行贿就能够得到,或更快、更多地得到,如果不行贿就得不到,或得到的慢、得到的少。不管是哪一类,控制权和主动权都掌握在受贿的一方。从解决问题的源头追溯,制度设计必须着眼于制造贿赂机会的受贿方。第三百八十九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2023-06-03
    158人看过
  • 如何区分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与法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可分为以下三种: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18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公民,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年满8周岁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开展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2)不能完全识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对复杂事物或重大民事行为缺乏判断和自我保护能力且不能预测其行为后果的痴呆患者,可以开展与其精神状态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未满八周岁的儿童和无法识别其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代表民事活动。(2)对于精神病人,根据其精神状况,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通过特殊程序宣告其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者无行
    2023-08-08
    460人看过
  •  民事权利可以分为几类?
    该段内容讨论了公民的民事权利可以分为六种:人身权、财产权、控制权、要求权、形式权和抗辩权。人身权和财产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事权利,但其他权力也同样重要。公民的民事权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人身权和财产权。(二)控制权,要求权,形式权和抗辩权。(三)绝对功率和相对功率。(四)首要权力和次要权利。(五)原始权利和救济权力。(六)既得权利和期望权。其中财产权和人身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事权利,当然以上权力缺一不可。 民 事 权 利 概 述 : 控 制 权 、 要 求 权 等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其中,物权是指民事主体对一定物品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支配收益的权利,如所有权、用益权等;债权是指民事主体在债务人未按时履行债务时,依法享有的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如借款合同、劳动合同等。控制权是指民事主体对一定物品或事项具有决定权,可以自主决定其是否行使或转让。要
    2023-08-31
    243人看过
  •  民事法律事实的归类
    民事法律事实可以归类为两类:事件和行为。事件指的是民事主体无法控制的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观情况。而行为则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民事法律事实可以归类为两类:事件和行为。事件指的是民事主体无法控制的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观情况,例如出生、死亡等。而行为则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例如签订合同、结婚等。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民 事 法 律 行 为 成 立 方 式 : 单 方 / 双 方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因此,单方出具欠条或借条并不能算作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虽然在欠条出具过程中,实际上要取得对方同意或认可
    2023-09-20
    248人看过
  • 盗窃罪的行为分类及其法律意义。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会触犯盗窃罪。犯盗窃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盗窃罪行为方式(一)盗窃数额较大1、数额较大的含义:修正前、后的数额较大,都指的是盗窃一次数额较大;至于对前后两年之内仍在追诉期限之内的盗窃数额可以累计计算,也是以其这一次构成犯罪为前提。另外,对于有情节严重情形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一般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而盗窃一次,不只包括事实上的一次,还包括法律评价上的一次,即刑法理论上的徐行犯。2、徐行犯:所谓徐行犯犯罪,是指为逃避法律追究,把本来一次可以完成的犯罪行为,在特定的空间范围、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分数次来完成的犯罪。但是,若符合徐行犯的要件,由于其徐行的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把数次盗窃行为评价为法律上的一次盗窃行为,各
    2023-07-08
    107人看过
  • 强拆行为违法分类
    房地产开发
    一、强拆行为违法分类是属实行政方面的一些纠纷,当然也需要根据拆迁主体来进行确定。是属实行政方面的一些纠纷。强制拆迁违反《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强制拆迁的性质从强拆所表现出的不平衡利益诉求、老百姓的哀号痛苦和心灵创伤之深重、强力部门的难以顾及法律来看,讲话精神所要求的把实现人民利益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对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相差甚远,与十六大所要求的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背道而弛。把强拆长期作为解决开发商与居民之间民事纠纷的最后手段,使行政权力深深介入到房地产开发中,是用专政方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给社会稳定和政府工作造成了不小压力,极易给法律秩序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带来冲击和侵害。二、强拆违法建筑应该归谁管强拆违法建筑应该建筑机关进行管理。不论多长时间违章建筑都不能成为合法的,所以违章建筑物是可以随时拆除的。《违章建筑处理办法处理》
    2023-05-06
    114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咨询
    •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3-10-09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分别是: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一般的成年人,或者16周岁以上的经济独立的未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比如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比如8周岁以下的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按照公民民事行为能力进行的分类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7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法律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则每一个公民都享有行使财产所有权的权利能力。根据年龄和智力状态的不同阶段及程度,我国《民法通则》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以下三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民事案件类型分为几类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1-28
      通常民事官司一般分为三种:即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和变更之诉。各自的特点如下: 一、确认之诉,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或者存在的具体状态之诉。具体可分为肯定确认之诉和否定确认之诉。 二、给付之诉,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民事义务之诉。给付之诉以请求履行的义务是否到期,分为现在给付之诉和将来给付之诉。 三、变更之诉,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通过判
    • 民事行为分类具体包括什么?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8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实施的民事行为。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情况: 1、一方获得的利益或另一方所受损失是否违背法律或者交易习惯等综合衡量; 2、考察合同订立时,一方是否利用其优势或者对方轻率、没有经验,具体看利益受损一方是否无经验;或对合同的相关内容缺乏认识的能力,或者因为某中急迫的情况,并非出自真正的自愿而接受了对
    • 2022年民事行为效力有哪些分类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2-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四种,分别是有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